井曉娟
【摘要】本文介紹了BIM信息技術模型的發展和教學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實訓建設方案、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路,以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BIM 技術;實踐教學;教學資源;實訓建設
一、現狀與背景分析
信息模型是指創建并利用數字技術對建設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和運營全過程進行管理和優化的過程、方法和技術。它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以三維模型所形成的數據庫為核心,不僅包含了各個專業設計師們的專業設計理念,而且還容納了從設計到施工乃至建成使用和最終拆除的全過程信息,集成了工程圖形模型、工程數據模型以及和管理有關的行為模型,是一個面向對象的、參數化、智能化的建筑物數字化表示,支持建設工程中的各種運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都是相互關聯的。BIM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它用數字建模的方式把建筑信息參數化、數字化后,形成可視化模型,并以此為平臺,讓工程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施工企業、物業維護單位等在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共享信息。BIM技術的落地與推廣應用,必然離不開BIM系列信息化工具的學習,增加相應的信息化課程已經成為必然。國家如此重視教學信息化的發展,正是因為信息化可以解決眾多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在建筑專業人才培養中,可以歸納如下:
二、實訓建設
以專業崗位通用技能與專項技能訓練為基礎,建立通用與專項相結合、校內與外相結合、校企共建共享實驗室為依托的實訓體系,實現優質資源的充分利用與高效共享。
(一)實踐教學建設。按照崗位需求搭建通用技能實訓平臺,整合完善原有的實訓資源,實現組合優化、資源共享,突出真實的職場氛圍,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按照建筑類崗位群應具備的通用能力要求,開設建筑測量實訓、建筑材料檢測實訓、施工圖識讀實訓等實訓課程;崗位專項技能實訓模塊。
(二)實訓建設。基本建成基于BIM 技術的高職土建類專業群實訓基地。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實驗設施,改建工程造價實訓室、工程測量實訓室、招投標實訓室、建筑制圖與識圖實訓室,新建 BIM 技術應用與仿真實訓室、BIM 算量與計價實訓室、房屋建筑構造與識圖實訓室;校企共建生產性“校中廠”式校內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共建規劃共謀、項目共建、過程共管、責任共擔和成果共享的綜合化校外實訓基地,打造一個培養土建類專業群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優質校內外實訓、實習和就業平臺。
(三)實訓管理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科學的實訓基地建設、運行與管理機制,規范校內生產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共贏機制,明確各自的權利與義務,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企業對實踐教學的指導和管理能力。建立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與行業企業合作,根據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突出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建立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質量保障及監控機制。
三、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
引進資源庫軟件平臺和管理系統,結合土建類專業群能力標準、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等要求,構建由網絡課程模塊、能力訓練模塊、專業資源模塊、行業動態模塊、技術交流模塊組成的教學資源系統,形成能夠共享并具有輻射示范作用的土建類專業群教學資源庫。
(一)網絡課程模塊建設。完善專業核心課程全套教學文件。通過收集、整理、分類、補充更新等方式,重點建設專業群核心課程的全套教學文件,并整理入庫,包括課程標準、課程設計、特色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專業圖片庫、案例庫、項目施工資料、微課、試卷庫、實訓項目任務書、指導書、實訓操作手冊、評價系統等上傳至網絡,實現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良性互動;試卷庫建設實現由人工命題到計算機隨機抽題的轉變。通過網絡教學,充分體現交互性、開放性、共享性和自主性。
(二)能力訓練模塊建設。匯集錄制施工、設計等土建類影像資料,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訓提供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利用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動態展示或虛擬仿真,建設包括虛擬企業、虛擬場景、虛擬設備、虛擬施工以及虛擬實訓項目、企業生產工具、生產對象、生產場景、技能競賽、職業資格鑒定、等級考試等資源,形成既能滿足教師教學、學生技能培養需要,又能滿足企業培訓需求的實踐教學資源。
(三)專業資源模塊建設。結合建筑行業工程技術特點,將建筑類規范、標準、規程、圖集等匯集成庫,并收集各種結構類型的成套建筑圖紙,不僅能滿足專業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而且能夠作為校企合作的共享圖書資源。
四、“雙師”教學團隊建設
(一)團隊建設基本目標。根據專業群建設與發展需要,通過實施我院“人員互聘、職務互兼、項目互助、能力互提”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大力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通過外引內培和聘用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起以高層次人才為專業帶頭人、雙師型骨干教師為支撐、年齡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組成的“雙師”團隊,以適應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需要。實行雙專業帶頭人制,從企業聘請兼職專業帶頭人,大力培養校內專業帶頭人。
(二)專業帶頭人培養和聘任。派遣校內現有專業帶頭人去國內外學校學習、培訓或到企業現場鍛煉等方式進行重點培養,使他們善于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能及時跟蹤建筑行業產業鏈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土建類專業群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保持專業群相關專業建設的領先水平。
(三)加強骨干教師培養。每年遴選部分師德高尚、專業能力強、治學嚴謹、敬業程度高、富有協作精神、有一定企業工作經歷的專任教師為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有步驟地安排骨干教師到國內外學校學習;鼓勵骨干教師在建筑行業企業擔任技術職務或專家、顧問,增強骨干教師主持橫向課題的能力。
(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根據專業群建設和教學的需要,建立由行業專家、建筑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構成的穩定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兼職教師參與課程體系建設、本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以及編寫特色教材。
(五)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校企共同開發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構建崗位職業資格標準及素質要求與課程標準深度融合的學習領域,建設立體化特色教材;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
【課題:延安職業技術院學院級教務處課題“基于可視化信息技術的土建類專業協同組織實訓的探究與實踐”(編號:17YAJG01)】
【參考文獻】
[1]米旭明.基于BIM平臺的工程造價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科信息,2011(16):165.
[2]趙曉剛,周力坦.將學習進行到底——BIM為建筑院校構建完整教學案例[J].建筑技藝,2011(Z1):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