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下,誕生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其具備主題突出、資源豐富、內容獨立等特征,不僅有效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思維理念,提高了課程資源的利用率,還滿足了更多學生的學習訴求,為在線教育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資源。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究。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課堂;實踐;探究
一、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我們發現以往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如果不與時俱進,及時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就會嚴重降低課堂教學效率。而微課在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極大地豐富了高中地理課堂,不僅有效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中地理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二、 微課的含義、特征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者視頻,微課內容呈“點”狀和碎片化,其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和題型精講以及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和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實質上就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既能適用于移動學習時代的知識傳播,又能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和深度化學習需求,在微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會更加靈活隨機,且具有針對性,其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課具備以下特征:第一是主體少,往往都是緊緊圍繞某個知識點開展的;第二是時間短,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提升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第三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充分體現教學重難點,推動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第四是精準性,微課內容緊密聯系了教學主體,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有效提升了教學水平。
三、 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價值
(一) 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如果一直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時間長了,學生難免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如此,就嚴重影響了地理課堂教學成效,非常不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而微課恰好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其能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并牢牢吸引學生眼球,給予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維護好課堂教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師生關系,確保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 推動知識體系的構建
高中地理教學涉及的知識本來就比較多,其知識體系非常復雜,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重難點。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一時根本消化不了,甚至還會在無形中給學生的學習增加壓力。而微課正好具備短小精悍的特征,其能有效整合各種知識點,并把重難點進行濃縮,為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便利,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突破重難點,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教學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基本都在十分鐘之內。這十分鐘內容可以說都是精華,既有重點剖析,又有難點突破,內容非常精煉。
(三) 有效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
縱觀實際,我們發現基本都是一個教師帶很多班級,時間長了,教師就會感覺非常疲憊,只能把大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如何應對大量學生上,根本顧及不到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巧妙借助微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因為微課帶有視頻教學功能,其能把地理知識點都詳細呈現在學生眼前,對于視頻中沒有涉及的問題,教師認真解答下就行。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就不用筋疲力盡地應對所有學生。如此,教師就能騰出更多時間投入到教學上,重點研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
(四) 有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
以往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僅僅是一味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放在課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重難點知識時,教師往往不在身邊,無法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微課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無論是學生學習新知識,還是在課后復習知識,他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科學合理的選擇學習內容,也可以靈活的反復播放。如此,學生就可以擁有足夠的學習時間,他們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也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
(一) 導入預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
眾所周知,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高中地理包含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部分,人文地理學習側重的是觀點、方法的運用,是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自然地理學習側重的是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運用,是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但是,不管是學習哪部分,都需要先預習。而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其還包含了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如:素材課件、教學反思、教師點評、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等等,它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把微課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能夠為學生大致分析下教材內容,使學生基本把握整體的地理知識框架。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內容時,學生應該先大致了解下地球公轉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等公轉規律,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探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二) 創建教學情景
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高中地理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復雜,由于深受教學條件影響,因此,導致學生在具體學習時常常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其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更別說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了。而微課正好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微課創建教學情景,以良好的情景感染學生,牢牢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并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水平、效率。縱觀實際,我們發現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依然沿用的是過去過時的教學方法,但是高中地理知識卻比較復雜、抽象,如果照此下去,就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動力,甚至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而利用微課創建教學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把原本復雜枯燥的學習內容生動形象化,使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創建教學情景,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呈現本節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與精神。
(三) 有效延伸、拓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高中地理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特殊性,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都存在很大差異,不管是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有明顯差別。而微課恰好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時,必須深入了解班級學生,同時緊密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狀況,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如:精心設計問題、知識點回顧,等等,說白了就是嚴格依據學生實際,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升的目的。
(四) 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微課具備短小、精悍等特點,它的應用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眾所周知,高中地理知識比較復雜抽象,晦澀難懂,高中生根本無法長時間在課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一直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開展教學活動,就無法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別說是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了。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可以用微課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并把關鍵知識點有效整合為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讓學生不再盲目學習,給予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快速抓住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將會極大地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能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五) 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眾所周知,課程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到此為止了,學生還需要利用課后時間加強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該過程其實就是幫助學生補缺拾遺,有效彌補課堂學習不足的過程,其能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記憶、消化,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高中地理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復雜,再加上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因此,高中生在實際學習時會感覺非常吃力。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恰好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微課有圖片、視頻等功能,高中地理教師正好可以巧妙利用此優勢,把相關的地理知識合理歸納、總結,學生呢,正好可以有效借助微課更好地復習、鞏固,深層次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并真正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另外,對于一些學生不熟知的地理知識,他們也可以借助微課展開深層次探究,并徹底弄清楚各個地理知識點之間到底有何聯系,有何區別,在此基礎上,才能達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借助該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牢固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還能切實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既能有效突破以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打造出高效課堂,又能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奠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微課,有效發揮出微課的優勢,以此切實提升高中地理的整體課堂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喬建軍.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和運用的實踐研究[J].城市地理,2015(20):75.
[2]崔成昌.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和運用的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2015(2):75.
[3]潘能惠.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用有效性的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108.
[4]涂忠彬.微課在引導學生自主突破高中地理學習疑難的成效研究[J].求知導刊,2017(36):117-118.
[5]宋孝朋.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發和運用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5):35.
[6]魏小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微課設計與教學方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6):57.
作者簡介:
荊治崗,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