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
摘 ?要: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具有參與危機事件處理的職責。可見,輔導員對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降低事件所帶來的風險危害、控制危機事件形成的負面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文根據輔導員應對危機事件能力的現狀,以提升輔導員事前預見能力、事中處置能力和事后恢復能力為具體策略,加強輔導員應對危機事件的處置能力。
關鍵詞:高校 ?輔導員 ?危機事件 ?應對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246-02
1 ?高校危機事件的概念
高校危機事件是指以高校在籍學生和教職工為主體,在非常規狀態下爆發的破壞性事件,嚴重侵害了涉事主體的人身財產安全和正當權益,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高校需盡快調動現有資源予以妥善處置的事件。可見,高校危機事件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高,務必引起高校管理層高度重視,快速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1]。
2 ?高校輔導員應對危機事件能力的現狀
2.1 危機事件事前預見能力欠缺
2.1.1 風險信息的研判能力薄弱
輔導員承擔了大量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對于風險信息預判的研究投入精力較少,往往僥幸地認為危機事件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習慣采用個人經驗去鑒別學生狀態,無法全面掌握學生日常思想動態。在學生干部的培養上,忽視了危機事件處理流程的相關培訓,無法在第一時間調動學生干部控制事態發展。
2.1.2 問題學生的教育引導不夠
輔導員將精力更多關注在行為異常和思想波動較大的學生身上,而一些高校危機事件的涉事主體,他們往往性格內向、自卑偏激、不善溝通,若輔導員沒有及時關注此類學生的隱性問題,極有可能埋下隱患。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時經常召開年級大會,或讓學生干部代為傳達,學生感受不到輔導員的真切關懷,很難達到深入溝通的教育效果。
2.2 危機事件事中處置能力欠缺
2.2.1 事態分析能力較差
年輕輔導員缺乏工作經驗,對事件嚴重性考慮不足,沒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由于心理抗壓能力差,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情緒緊張,邏輯混亂,對網絡輿情缺乏管控,導致謠言擴散,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可靠的學生干部往往能幫助輔導員提供有效信息,安撫學生情緒,然而在許多真實案例中,學生干部的力量并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
2.2.2 快速應變能力不足
輔導員急于平息事件,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沒有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匯報事件的真實情況,高估自身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未經允許獨自決策。沒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以老師的身份采用命令的方式處理,失去了學生的信任與支持,缺乏與學生家長的有效溝通,以消極、被動的心態對待家長的疑問,嚴重損害了學校的聲譽。
2.3 危機事件事后恢復能力欠缺
2.3.1 心理疏導能力有待提高
危機事件發生后,涉事學生的心態會受到負面影響,需要通過個體和群體的心理輔導調節危機后的不良情緒。由于輔導員老師并非心理專業出身,掌握的心理疏導技能有限,一般情況會帶領學生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情況嚴重的建議去指定醫院心理科進行檢查,輔導員難以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學生的心理狀態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到良好水平。
2.3.2 完善應急預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危機事件的應急預案是由高校制定的,在編纂時往往未將具有危機事件處理經驗的輔導員納入小組,輔導員雖然是參與處理學生危機事件的一線工作者,但他們對應急預案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習時間不足,掌握程度不夠,直接影響應對危機事件的結果。輔導員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平息和解決危機事件上,未能及時整理調查報告和評估報告,錯過了完善應急預案的最佳時機。
3 ?提升高校輔導員危機事件能力的策略
3.1 提升輔導員危機事件事前預見能力欠缺
3.1.1 加強風險信息研判能力
輔導員要增強政治敏感力,及時關注國內外熱點事件,認真學習學校制定的應急預案,汲取危機事件的處理經驗。通過走進課堂、深入寢室、辦公室談心等方式,了解學生現實表現,充分利用網絡媒介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微信、QQ、微博等載體揣摩學生心理。在培養學生干部的過程中,加強危機事件處理的相關培訓,定期聽取學生干部對異常學生的情況反饋,主動與學生家長保持溝通,形成家校雙重教育的合力。
3.1.2 加強問題學生的教育引導能力
問題學生內心敏感、性格偏執,輔導員需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精準挖掘困擾他們的心理訴求,要善于運用賞識教育培塑學生自信,激發他們自主學習、思考和發展的能力。加強挫折教育,教會他們運用科學方式調節心理壓力,正確看待生活困境。不可急于求成,做好出現故態反復的心理準備,不要輕易對學生失去信心。
3.2 提升輔導員危機事件事中處置能力
3.2.1 提高事態分析能力
危機事件爆發時,輔導員往往在第一時間便能接到學生傳來的信息,此時應該即刻前往現場,途中向現場可靠學生初步了解情況,組織學生干部維護現場秩序。輔導員到達現場后必須保持冷靜,安撫學生情緒,控制現場局勢,不被感性情緒牽絆,善于在復雜局勢中抓住主要矛盾,針對涉事主體調查危機事件爆發的根源,全面聽取現場同學的匯報,理性分析事件全貌,做好解釋工作,避免謠言擴散。
3.2.2 提高快速應變能力
輔導員應嚴格執行學校危機事件的應急預案,及時向學院直管領導進行全面匯報,依據領導的指示進行妥善處理,若危機事件的嚴重程度超出應急預案的范疇,輔導員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撥打報警電話或急救電話[2]。輔導員要將事態發展的客觀情況及時與家長進行反饋,必要時邀請家長到校協商解決問題,切忌將家長當作矛盾的對立面,要耐心傾聽家長的心聲,準確解答家長的疑惑,使家長理解并支持學校的工作。
3.3 提升輔導員危機事件事后恢復能力
3.3.1 提高心理疏導能力
每年由學校組織新入職輔導員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使輔導員能夠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專業疏導,若情況嚴重的,應及時聯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介入干預,協助中心做好長期跟蹤輔導,幫助學生打開心結。需要進行群體心理輔導的,提前設計心理團體活動方案,使同學們在活動中有效排解心理壓力,緩解緊張的人際關系。
3.3.2 提高完善應急預案的能力
學校定期組織輔導員學習國家、省、市及本單位制定的危機事件應急預案,使輔導員在一線工作時心中有數,靈活按照預案執行。每個危機事件都具有典型性,所需解決的沖突矛盾不同、所涉及的問題領域不同、所采用的處理方法不同,事后輔導員應主動總結凝練,積累補充事件材料,將應急處理過程形成詳細的文字資料。學校定期修繕應急預案,邀請輔導員參與編纂工作,使高校危機事件的應急預案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全面指導一線的實際工作。
4 ?結語
加強輔導員危機事件應對能力提升的研究,補齊輔導員在處理危機事件中普遍存在的短板,才能更好地解決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申艷婷.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突發事件后的危機應激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63.
[2] 姚書志.地方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8.
[3] 朱玲利.高校危機事件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