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隋超
摘 要:本文結合對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理解,分析課程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意義,以一節融合思政教案設計案例作為示范,闡述基于課程思政的高等數學教學。
關鍵詞: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案例
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強調了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同時進行,要好好把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在這重要講話精神指導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始逐漸重視課程思政教學。上海市各高校已率先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方式,鼓勵及支持各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等數學》課程是高校理工類、經濟管理類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為各類后繼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高等數學》也有與“課程思政”融合教學的獨特優勢。積極利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陣地,積極探索進行 “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同時,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1 課程思政涵義
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其中第一大體系即為“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該體系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學者邱偉光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這一理念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注重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網絡運用三維課程的統一。
實際上,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新一代大學生成長在思想開放、輿論多元化的背景下,知識的獲取已經越來越多,但是大學生對知識的選擇,價值的辨析問題卻變得越來越突出。因此,“課程思政”強調的是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保持目標和方向的一致,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和擴展,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價值引領和育人導向相統一,相結合。“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程,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在其中,達到“潤物細無聲”。
2 課程思政融入高等數學意義
2.1 是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的需要
恩格斯說:“要辯證而又唯物的了解自然,就必須掌握數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是重大技術創新的基礎,可以說數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高等數學》是一門研究事物客觀規律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高度反映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
《高等數學》的課程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價值觀,就需要課程思政和教學課程的相互融合。通過高等數學課程的特點,梳理高等數學專業知識的思想政治理論元素,推動知識傳授與理想信念、價值觀的教育有機結合,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滲透進教學過程中,是增強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的需要。
2.2 是數學文化教育的需要
數學的內容、方法、思想、精神和語言符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數學的發展歷史過程,無論是數學家的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還是數學將自然現象用數學符號所展現出的抽象美,或者不斷質疑、勇攀高峰的數學精神,都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化價值。要提高數學教育到數學文化教育,提升數學教育到更廣泛的文化領域中去審視。進行高等數學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提煉其所蘊含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是數學文化教育的需要。
2.3 是增強教師育德意識的需要
《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要對基本概念、運算方法進行理解和掌握。數學教師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數學技巧的運用,忽視了德育教學目標。高等數學課程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工作,在修訂教學目標、梳理思政元素、調整教學內容等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使數學教師提高育德意識,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3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案例
在“羅爾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課程教學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入中值定理的起源發展過程,激發鼓勵學生學習上要保持質疑精神,保持對知識的渴望。
比如羅爾定理的產生過程。在牛頓和萊布尼茲創立了微積分理論的十年之后,法國數學家羅爾在《方程的解法》一文中提出有關多項式零點分布的定理,是現在羅爾定理的前身。但是當時羅爾一直質疑微積分的正確性的,所以羅爾當時是用純代數的方法證明的,直到后來,隨著微積分學的發展,后人根據微積分的理論重新證明,并把它推廣到一般函數進行,才稱之為羅爾定理。
另一方面,由于微積分基礎不牢靠,理論不完善,當時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和質疑。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試圖澄清當時微積分學中含混的概念,在他的著作《解析函數論》中提出了后來以他名字命名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之后,柯西對拉格朗日的理論進行了質疑,柯西在《無窮小計算概論》一書中,在導函數連續的條件下重新證明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再后來,博內利用羅爾定理證明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才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在向學生介紹中值定理的起源發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理論發展的曲折過程,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核心,質疑問難是發現問題的可貴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科學精神的內核。人類的整個知識體系,所有的科學成果都是在不斷質疑的過程中,反復論證的結果,因為質疑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之一。教育學生,不要被已知的所束縛,不要享樂安逸,而是要永遠像初學者那樣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不斷前進。
4 結語
立德樹人是課程教學的第一要務,“課程思政”是高校育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高等數學課程融入思政課程,數學教師要多學習多思考,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面多探索和創新。不斷梳理、挖掘思政元素,將正確的價值觀融入高等數學的理論教學中,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使學生構建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顧沛.數學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丘成桐,楊樂,季理真.數學無處不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