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琳
摘 要:在媒介化、數字化影響之下,人類最易受到影像傳播影響的即是青少年。影像作品的傳播有其有利因素,積極幫助青少年獲取外界信息、與世界接軌,同時也會影響青少年的思考方式、人生態度、價值理念等諸多問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攜帶而來的問題,最終將導致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難以預估的發展前景變化。通過引導與敦促影像作品對于追求積極人生態度、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念的表達與傳播,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有利于我國攝影藝術、影視藝術的積極和諧發展與創新。
關鍵詞:影像;傳播;影響
影像的發展不僅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有影響,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念都有影響,進而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影像文化。青少年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長與影像文化密不可分。影像文化對青少年的知識結構、行為方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影響。青年學生主觀上并未意識到影視作品對自身產生巨大影響這一客觀事實,因而,我們需要關注多元影像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以關注影像傳播對人類發展形成的諸多變化趨勢。
1 關于影像傳播對人類發展產生影響的觀點
媒介即生活,人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媒介信息之中。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如漫長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部分,它是行進中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發生歷史更替與巨大變化的呈現,受多種媒介傳播影響;而在形成獨立完善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之前,需要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多元文化對青少年,乃至對現階段人類發展形成的各方面影響。影像傳播領域對青少年成長認知產生著巨大影響,這些變量促進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腳步,同時也會產生諸多問題,此前研究課題多集中于如何培養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等教育領域內容,而忽略了最具傳播導向的大眾傳播媒介——影像傳播領域,對青少年最終將形成頗為廣泛深刻的具體影響。
由相關調研成果顯示表明,對于影像傳播加以干預導向,有利于指導青少年三觀培養在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為日后青少年三觀的樹立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充分挖掘影像傳播媒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為今后在影像傳播領域的發展提供指向性作用,促進傳播媒體對于影像傳播的重視,發揮其自身重要正向引導作用。唯有把握影像傳播的特點,利用多元文化背景的交叉影響,更好發揮影像傳播的諸多優勢,對青少年教育與引導形成正向促進發展。
通過分析多元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導向作用,將不同文化價值加以利用,發揚我國優良文化傳統,善于引用外來文化的優勢力量,將傳統文化精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在青少年群體中發揚光大。
影像傳播的優勢主要集中于易讀化、快速化、直觀化等特點上,基于此類優勢,使得影像傳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發揮其載體優勢,并被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廣泛接受。
2 影像傳播的特點功能及對人類產生影響作用的方式
2.1 傳播與感染的逐級加劇
影像文化由于自身創作產出特點,具有感染性強、傳播性快、時效性、商業性強的多重特點,滿足受眾對于及時了解外界信息的不同需求。現代科技的發展,加快了影像傳播的獨特優勢,更為影像作品創作帶來了全面變革。
影像作品作為以圖像進行傳播,以生動可感的形象,輔助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使得受眾在接受訊息過程中,更加直觀、快捷的感受作品氛圍。網絡技術的成熟,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都使得人們在接收媒介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途徑越來越廣、范圍越來越大,傳播方式的更加普及,使得影像內容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同時由其特點而來,它沒有閱讀障礙,沒有文化水平需求,大眾可以隨意接收理解,使其在傳播性、感染性問題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2.2 時效第一與資本傾注的影響
影像內容,無論是攝影類新聞紀實,或是影視節目現場直播,都能充分顯示時效性特點與優勢,彌補受眾無法親臨現場的不足,加快不同層面、界面的溝通交流。影像創作的及時性、時效性,能夠幫助人們隨時掌握各種動態、享受有效知情權。鑒于電子媒介的發展,同時也起到了助力消費文化的興盛,影像先行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受到商業化影響,重享受、重娛樂的同時,價值觀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動搖。影像作品就其他藝術而來,它的誕生與發展都受到商業性的明顯影響,電視制作看重收視率、電影創作追求上座率、攝影作品強調點擊率,都是以商業運營作為前提條件支撐其發展,并也受限于商業需求。有鑒于此,影像內容的傳播,在多元化背景之下,不僅受到多方面沖擊與影響,同時也受制于自身需求,需要創作者進行全方位考量。
2.3 決定性取決于教育方向
傳播學曾有調研,人類對于文字、圖像、語音、動態音畫結合等多種形式的記憶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深刻記憶力,而影像內容則占據重要比重。影像作品作為新媒介的有力支撐,能夠有效拓展青少年的生活體驗、記憶感官,豐富精神世界生活。影像內容傳播作為當下青少年已經必不可少的一分部,能夠為青少年塑造出外界的生活情態、社會的整體形象,構建出或完整或片面的整體認知。相對于學校教學活動,影像內容傳播所攜帶的是更加具有畫面感、真實感、感染力的信息,能夠加快了解知識層面、增長各方見聞,充當娛樂、休閑、擴充課余知識的重要手段。
影像傳播內容不僅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精神核心,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傳遞著夢想與堅持等諸多理念。這些正能量的有力表達,都能幫助青少年感受到社會的美好、對于世界的期望。同時,由于其自身特點對于藝術、對于美的追求,能夠在影響青少年三觀樹立的同時,根植審美的重要性,受到美感的熏陶。同時,見證美的瞬間也有助于青少年提升自我認同感,通過對美好生活、夢想的建立,映照自身需要努力與奮斗的方向,都是影像傳播之后,可以輔助教育起到的加持作用。
積極方面:對青少年體驗社會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家庭、學校保證其身心發育、智力發展和品德形成,但這種保障往往只是單一的,由于青少年年齡和學習圈子的特殊,生活體驗也會受到局限。影像作品承載著新媒介傳播文化的功能,消除了時空局限、社會局限,不僅是娛樂工具,還能夠拓展人心靈、增加生活情境。影像內容的傳播能夠豐富青少年社會生活體驗范圍,為青少年提供新的實驗接觸環境。無論是關注個體成長、焦慮等社會大眾的生存狀態與活力內容,還是表現青春期的特殊問題,甚至對歷史、人性、社會的反思,都可以作為跨文化語境的鏡像展示,完成青少年對于多重多樣社會生活的全面體悟。
不利因素:青少年年齡小、知識面窄、社會閱歷欠缺,不能以辯證的觀點欣賞影像作品。青少年遭遇影視文化負面影響的幾率顯然要高于成年人。影像作品的商業化以及市場經濟對文化的滲透,導致某些影像工作者價值觀扭曲,將追求商業價值作為唯一目的。那些良莠混雜的影像作品,影響、滲透、沖擊著青少年思想、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媚俗功利、粗制濫造的作品,必然誘導青少年陷入藝術欣賞的誤區,污染他們的精神家園。面對商業化、媚俗化、功利化和充滿暴力色情內容的影像作品,我們沒有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學規范、體現法律技術要求和嚴格分級的調控監管機制,致使影視文化不斷顯現負面影響。我國在這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空白,有些規定還不具有法律層面的約束力。這些都是造成不利因素的諸多影響方面。
3 影像文化在傳播中的可控性分析
在時代融合加速大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全球一體化等概念隨著科技發展的加快,不斷融合,社會構成、利益主體、社會生活方式的日益繁復,使得人們的思想、理念、價值趨向都日趨多元化。同一社會可能有諸多層次多元并存的思想價值體系,使得影像作品在創作時受到諸多理念的影響,最終也會使得接受其傳播的人群,產生不同觀感、接受不同觀念。后現代主義價值觀是多元結合的共同體,各種后現代文化、創作的涌入,對影像作品影響尤為深刻。由于這種多元、時尚、模糊性的導入,也更加容易被青少年所關注與吸納,我們需要對此引發足夠的重視,運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創作,進而教育、影響青年人,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融合問題。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文化由主流、精英過渡到大眾文化,而影像作品的創作,正是為了滿足大眾對于審美、娛樂等的需求,我們在創作過程,需要以多元化的文化融合創作背景,去吸引大眾關注,同時創作出符合我國社會體系主導、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優秀作品,適應時代變化,引起社會反思。后現代的影像作品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姨媽的后現代生活》、“賀歲”系列作品,都在創作的同時,一方面接納外來文化對中國本土傳統意識的影響,一方面努力吸取經驗,創作出符合我國本土國情的優秀作品。
順應時代的發展,增強青少年在媒介時代的生存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抵制不良影視文化的侵害。首先,青少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三觀”修養。青少年要注重知識的累積,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能力。通過學校學習和參加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逐漸培養自己的辨別能力,更好的識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同時,青少年應注重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有意識的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對自己做出正確的定位。
其次,發揮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引導中的積極作用。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生活的主要環境,在教育引導青少年擺脫多元文化背景下影像內容對于青少年三觀的消極影響方面,應該發揮更為主動和積極的作用。家庭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不斷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審美能力,真正成為子女學習的楷模,切實履行監護義務,善于引導教育子女批判地、審美地欣賞影視作品。學校不僅要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媒介教育,以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使其能夠更好地辨別和使用媒介信息,以抵御影像文化對“三觀”的不良影響。更要針對現階段中暴露出的“三觀”教育問題進行完善和補充。通過示范、欣賞、講座及開展影評活動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引導他們去認識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危害,激發他們抵制這種思想影響的自覺性。
再次,營造健康有益的影像文化氛圍。影像工作者不能單純追逐經濟利益和市場“賣點”,要提高自己的的藝術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為青少年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影像文化市場的管理,強化作品的審查,把好影像質量關,使我國的影像市場健康發展。同時,國家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調整和改變影像文化的“偏離”行為,強化對大眾媒介犯罪的打擊力度。
4 結語
影像作品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創作,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化民眾,追求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傳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播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通過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著力點,歌頌誠實勞動、誠信做人等理念,印刻時代精神,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當前,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都在不斷隨著社會發展進行深化調整,思想觀念也隨之產生劇烈變化,這種深刻變化也在青年一代身上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優秀的影像作品傳播有利于幫助青年人樹立自強、奮斗、創新意識,同時堅定政治信仰與理想、確立價值取向、誠信意識不動搖、團結協作、重拾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