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麗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涵、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甚至健全人格的養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未來是否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與閱讀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聯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教學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重視的不再是學生掌握了多少字詞、背會了多少詩句,而是是否掌握了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的方法,提升了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故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想繼續保持閱讀教學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知識教學方法,發揚語文學科教學優勢,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的也不到明顯提升。而情景教學作為一種重要方式,可以通過語文知識與情景的聯系,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因此,教師應對這種模式加以運用,通過情景的創設,將教學內容簡單化,促進學生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學習更加主動,課堂氣氛更加活潑、有效。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深刻理解和講述這個故事。所以在教學一開始,筆者就通過相關視頻情境導入了教學:“東漢末年,劉備、曹操、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視頻簡述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接下來筆者讓學生朗讀課文,互相交流以下問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生回答后,筆者讓學生再讀文章,體會人物的特點。最后筆者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并且課下讓學生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如此,通過創設相關情境,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還讓學生有效感知了本文內涵。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最終目的也是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很多素材,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或是能力的培養,進而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感受語文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童年的發現》這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筆者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導入教學:“童年的生活是難忘的,我們不知不覺地成長著,在我們的童年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呢?(請同學回答)今天我們來學習《童年的生活》,看看它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接下來讓學生閱讀課文,在文中找一找“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圍繞“發現”精讀課文。閱讀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體會,并且交流“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筆者巡視指導,促進學生理解。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學習完本篇文章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通過聯系學生的童年引入課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的體驗去加深對文章的閱讀感悟,從而在本質上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此,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寫作實踐,在寫作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創造的動機,情感表達的或委婉或直接的鋪墊等寫作技巧,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熟練的去進行相應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刷子李》這一課時中,筆者便借助寫作實踐這一形式,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了相關的培養。《刷子李》是一篇有關人物描寫的文章,作者馮驥才通過獨特的語言韻味將“刷子李”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畫,使人讀來仿佛其人就在眼前。據此,筆者便組織學生模仿本文的寫作方式,對身邊的朋友或家人等進行了描寫。通過這一形式的實踐體驗,學生初步掌握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式。如:“刷子李干活還有一個規矩。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這一句話中,簡單幾句側面敘述,便將人物對自己技術充滿自信的形象充分的表達了出來。學生通過這一形式的寫作,閱讀理解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技能,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總之,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是一個綜合、開放的人文課堂、探究課堂。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揚優勢、彰顯特色,豐富學生的閱讀課堂體驗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