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玲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越來越關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英語學科而言,更關注學生的英語素養的提高,特別是有關英語核心素養的問題更引起廣泛的討論。本文主要對中學英語核心素養與高效課堂進行探討。文章的重點在于“核心素養”的理解及如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對中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1 核心素養的概念
“素養”主要指個人的修養,其中包括個體的道德品質、能力才干和知識水平等方面。現今的教育領域中,“核心素養”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有特定內容。本文主要將中學英語“核心素養”作為研究的主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在開展教學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應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進而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
1.2 核心素養的意義
明確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而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和態度價值觀的表現,更是個體在特定情況下,能成功地滿足未來世界復雜情景中的要求與挑戰,并獲得成功及優質生活所需要的最關鍵,最必要,最不可或缺的品質,代表著未來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教師培養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時,不僅要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情感體驗。英語素養是英語能力和英語知識、語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其要素包括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2.1 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通過語言的聽、說、讀、寫方式來了解和傳遞信息的一種能力。在中學英語課堂上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實質上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與語感,使學生掌握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會對信息的傳達,進而促進人與人的正常交流和溝通。目前,英語作為全球范圍內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語言,在當代能使用流利的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對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2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指人在思維個性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形象反映出個體思維邏輯性、創造性和批判性等特點。思維品質實質上是對理論概念知識的分析、分類和推斷,進而做出準確的判斷與概括。進而建立起新的知識體系,并形成多元化思維方式。
2.3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是指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進行跨文化交流。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2.4 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主動強化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有效拓寬自身學習的渠道,并能不斷努力提高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實質上是輔助學生激發自身對于英語課程的興趣,實時調整自身的學習目標,進而實施計劃性學習,并在一段時期后對自身定制的學習方案進行評價,進而輔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3.1 用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傳統應試教學中,教師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這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教師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比如在學習英文故事
3.2 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素養
在中學,學生的學習和一些技能的形成過程,是以教師為模板而模仿形成的。因此,要培養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做好典范,以自身的核心理念感染學生。教師也應該善于創設合理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素養。筆者認為,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重點應該是教師對學習環境的創立。核心素養是多樣化的,且具體的培養計劃也不盡相同,教師需要針對具體情況的不同,創立不同的教學環境,這需要老師有很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同時也要和學生打成一片。能夠引領學生發揮學習環境的最大化作用。教師應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能使學生愿意并且樂意在教師所創立的情景中放開自我,因為只有這樣,這個情景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地利用,學生才能夠切身體會到情景中所包含的思想內容,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3 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中學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還有,由于課本內容的限制,多數文章并不完整。因此,想要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教師可以每周抽出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電視劇或者話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好處。比如英文故事,如果學生沒有充分地了解故事的背景,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恐怕很難理解其蘊含的意思。這種摘取自名著中的英語文章,結構嚴謹,具有較強的整體性,教師應為學生展示完整的作品內容,理清人物的關系,以此幫助學生的理解。對學生來說,英語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環節,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3.4 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增強核心素養滲透
面對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過去那些缺乏創新,單調的教學方法確實應該得到改變。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英文故事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用思維導圖去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等等。針對學生閱讀的故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和英語程度,設置相應的道德問題,或選擇,或判斷,當然也可以辨析或討論,這樣一來可以給學生提供有趣、實際的話題,從而鍛煉他們的英語使用能力;二來增進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促進了他們健康的道德是非觀的形成。
英語“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實現中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中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英語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提升中學生的英語能力。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