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飛
摘 要:闡述了安徽省桐城市水稻機插秧基本情況,分析了傳統施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要點、增產增效情況、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進一步闡述,最后對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要點;增產增效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是農業農村部2018年十大引領性技術之一。近年來,一些地區化肥用量增加,糧食產量并無提高,甚至出現減產現象,我國是世界上化肥用量最多的國家。
桐城市是農業大市,地處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大別山東麓,長江北岸,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市土地面積15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801千公頃,水稻種植面積41.991千公頃,機播面積34.85千公頃,機播率達82.99%。由于該市是“全省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正需要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高產、高效新技術新機具,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是該市主推技術之一。
一、 傳統施肥過程存在許多問題
1.傳統施肥多依靠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作業成本高,施肥量大,不均勻。
2.傳統的肥料多為固態粉狀、小顆粒狀、大小不均、腐蝕性強,不利于手工施撒。
3.施肥不均,再加上水田漂移遺失,導致肥力不均,缺肥少肥區域秧苗生長遲緩,肥料過多區域會出現燒苗現象。
4.肥料施撒在田間、地表,會因雨水、水流流失或因太陽照射蒸發而損失,肥料利用率低和對增產預期高,迫使農民進一步加大施肥量,形成惡性循環。結果導致:肥料利用率低,資源嚴重浪費,過多的肥料蒸發進入空氣、溶解流失進入水體,給大氣和水體環境造成污染。
二、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要點
1.田塊和秧苗要求
(1)平整: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寸水不露泥;
(2)潔凈:無殘茬、雜草;
(3)細碎:下碎上糊、上爛下實,指劃成溝后慢慢恢復;
(4)沉實:泥水分清,沉實而不板結。不能現整現插,一般沙性田沉實1天、粘性田沉實1-2天再機插秧;
(5)稻秧:根系發達、莖部粗壯、苗高適宜、葉挺色綠、青秀無病、均勻整齊。根系短、粗、白、多,盤結牢固,提起不散,能卷可疊。早稻葉齡3.0-3.5葉,苗高12-18cm,秧齡18-30天。
2.機具排肥機構(裝置)主要有三種:篩盤滾筒式排肥機構、槽輪式排肥機構和絞龍管排肥裝置,排肥機構(裝置)通過傳動機構與插秧插植部件相連接,獲得動力。這樣保證滾筒、槽輪和絞龍的轉動速度與插秧機秧爪的栽插速度相匹配,插秧和施肥同步,插秧速度快、肥料施撒也快,同時,肥料施用量也能準確控制。篩盤排肥滾筒和槽輪排肥器工作時,篩盤和槽輪轉動,強制性將顆粒肥排進排肥管,進入排肥管(排肥管接有風機)的肥料后,在重力和風力的雙重作用下,定量落入由開溝器開出的位于已插秧苗側邊(50㎜)的具有一定深度(50㎜)的溝槽內,經浮船覆土板覆蓋肥料于泥漿中,此時插秧機亦同步插秧,完成施肥、插秧兩項作業。這兩種排肥器是日本生產的側深施肥插秧機常見的技術。在我國,一些廠商大膽研究設計開發,已經開發出與插秧機配套的專用施肥裝置(機)。該機核心裝置就是絞龍管排肥裝置。該機直接掛接在插秧機上,動力傳遞來自于插秧栽插部件,不同的是,肥箱通過軟管與硬質排肥絞龍管相連,軟管中的顆粒肥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進入硬質排肥絞龍管,工作時,絞龍旋轉,強制排送顆粒肥。目前該市正大力推廣洋馬氣吹式水稻側深施肥機械和湖南龍舟生產的螺旋推進式水稻側深施肥機械。
3.在肥料方面要求
側深施肥機對肥料的性狀有如下要求
(1)肥料顆粒呈球型、直徑約2~5mm大小。
(2)肥料顆粒硬度較高,不易壓碎。
(3)吸濕性較弱、肥料粒不相互黏結。
(4)粉狀肥料混入較少。
(5)無大塊的肥料塊。
三、 增產增效情況
1.側深施肥插秧機在插秧的同時將顆粒肥施入秧苗側邊5cm約5cm深的土壤中,施肥定量、準確,防止了肥料的漂移、蒸發,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2.側深施肥插秧機排肥穩定性高。單行排肥、行間排肥和總排量穩定性系數均在5%以內。確保了施肥作業的精確、定量。
3.與傳統栽插模式的水稻相比,應用了側深施肥技術的水稻栽插在省工、節肥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中在基蘗肥合并施用的條件下,使用側深施肥技術可以節肥20%,減少兩道人工施肥的步驟,提高生產效率,且保證穩產。
據測算每畝減肥14kg,節本35元以上;減少人工,節本15元以上;增產5%,增收50元以上。
四、 注意事項
1.作業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要點如下:
(1)裝肥料前確保肥料箱干燥、干凈;
(2)裝肥料前先將肥料箱內傳感器表面清理干凈;
(3)作業前先用卸肥模式將肥料放出一點,讓肥料充滿排肥管;
(4)作業過程中請及時添加肥料,以免導致漏施;雨天作業時肥料箱內不得進水;
(5)作業結束后請把施肥機內肥料排除干凈,以免肥料結塊;
(6)作業結束后也要將肥料箱內傳感器表面清理干凈。
特別注意:因為排肥時肥料是逐個從排肥管排出,前后時間差約0.5秒,所以插秧機應從慢速開始作業。
2.使用不當肥料會帶來不良影響
形狀、大小不均勻,將會影響施肥的均勻性;吸濕性強或成粉末狀,將會使肥料附著在排肥滾筒(槽輪)和排肥管中,容易造成堵塞;不是緩釋肥,肥力難持久,水稻生長受影響。
五、 結語
該技術是在成熟的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并將插秧、施肥功能合二為一,具有減少作業環節、提高效率、節工結本,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減少了化肥流失所帶來的污染。該技術的發展,符合我國農業發展需求和“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前景好,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