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綱
摘 要:當前,財政預算管理已經逐漸由傳統的管理模式轉向預算績效管理模式,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在不斷完善之中,財政部門及財政預算管理人員的預算管理工作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公共財政基本框架建立以來,我國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還未解決的問題。本文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背景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目前我國財政預算管理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議。
關鍵詞:財政預算; 績效管理; 公共財政
一、引言
財政部門在收支兩條線管理方面進行了完善,并且采取了分部門預算管理、政府采購管理和國庫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也逐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我國的財政預算管理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我國實施財政預算管理框架的時間畢竟較短,還沒有豐富的經驗和健全的管理體系,在技術和制度等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成熟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還需要持續努力。
二、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
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財政部門在發展過程中,將精細化管理貫徹到政府經濟管理體系中,是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它的實施為我國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高效、廉潔、透明做出了巨大貢獻。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以結果為目標導向的政府績效管理模式,在我國高速發展的今天,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務效率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抓住了經濟發展的機遇,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現階段,我國的財政管理體系在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制度體系不規范、行政執行力度不夠、公共服務供給滯后等等,這些問題既會制約社會經濟和居民福利的完善和發展,同樣也會影響到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
而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主要關注的內容包括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對政府所有部門的財政資金支出、成本、效益以及公務服務的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覆蓋了所有公共管理的業務范圍,能夠完善政府的績效管理模式,加快政府服務職能的轉變和促進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
2.增強政府責任意識,提高政府服務質量
正如前文所述,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因此,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能夠制約政府資金使用的鋪張浪費現象,從而達到優化財政資金分配的目的。
同時,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結果需要追溯到部門和個人,堅持權責分明和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財政資金的申請程序,也增強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另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考察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提升了社會福利和社會效益,是政府貫徹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措施。所以說,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做好財政資金的規范工作,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建設真正的服務型政府。
3.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規范政府管理程序
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模式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的一種財政資金管理模式,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已經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比較規范的制度體系,規范的制度體系建設有利于我國政務工作的規范有序。
并且,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為了服務社會,將財政資金的使用落到實處,政府在進行財政預算績效考核后對其結果進行公示,能夠加深社會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認識和理解,也激發了社會公眾和專家學者對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熱情,這樣就為我國財政部門工作的開展增強了監督力量,促進了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政府決策水平和社會公信力的提高。
三、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完善。但是,十幾年的發展過程還較短,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還不健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模式還是存在一些難題沒有得到解決。
1.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缺乏全面性
財政部門的資金撥付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實現財政資金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綜合考察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并進行相關程序和細節制度的調整。
現階段,我國實施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模式大多只能對一個部門或者一個項目的預算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價,而無法顧及財政機關部門與部門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以及項目和部門之間的交叉部分,也無法考察它們之間的經濟關聯,從而不能從全局角度進行財政資金預算的績效評價,這樣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容和角度就比較片面,不能將財政資金項目的預測、收支、反饋進行串聯,影響政府財政資金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2.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缺乏規范的審核標準
除了具備科學合理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財政部門要想做好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必須設計嚴格的執行程序和審核標準,才能實現促進財政預算資金規范、合理使用的目標。但是,當前我國財政部門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的績效管理審核標準,財政預算績效評價成績的評判無法審核其真實性和公正性,導致財政目標的結果得不到全面、科學的反饋,進而對于財政部門所設置的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目標難以進行系統的判斷,最終影響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的真實效用。
3.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缺乏系統的績效考評體系
財政部門在進行財政工作績效考評時,一般是通過工作流程中的評價數據來作為依據,但是,目前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沒有根據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市場環境設計系統的評分體系標準,在進行績效管理時難以得到準確、真實的評價數據。另外,若是項目績效管理無效數據過多,數據報告和審計結果之間缺乏有效關聯性,也會對績效管理結果造成負面影響。
四、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對策措施
1.完善全面財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從本質上講是對財政預算資金各個階段的使用情況和取得的社會效益進行評判的一個過程,核心內容是績效評價,最終目標是利用績效評價結果來優化財政部門未來的工作開展和財政資源的有效配置。
建立起科學的財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績效評價工作的框架和基礎,通過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將政府預算績效的評價程序和模式規范化、程序化,提高績效評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促進財政資源優化配置。
2.健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審核標準
我國財政部門可以根據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預算績效審核標準,根據月度、季度和年度階段確定不同時期的審核口徑和范圍,將績效管理審核工作進行細化。財政部門在財政預算資金的分配之前,就要設置審核程序和標準,可以聘請相關技術工作者和學術專家對財政資金支持項目進行實地調研,來確定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進行項目的審核調研后,財政部門可以將調研結果通過內部信息平臺進行申報反饋,通過各個項目的審核和比較來綜合判斷財政資金的支出標準和依據,在嚴格執行審核標準的前提下制定出財政資金支出方案,實現財政預算績效評價的真正效用。
3.促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發展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樣也為我國政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涉及財政資金的使用和調配,具有全局性和復雜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財政信息的共享和安全保護。
財政部門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財政資金信息共享平臺,在平臺上將財政預算的分配和使用以及績效評價管理結果進行公示,有利于政府公信力和社會理解力的提升。同時,財政部門可以借助專業財政信息軟件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計算能力,將財務預算和業務計劃進行有效的對接,并且研發出財政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模板,實現財政部門績效目標的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
4.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監督力度
監督管理是政府政務工作開展的有效保障,應該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內部、外部監督力量,還需要完善健全監督管理體系。通過財政預算資金的公示,可以激發社會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監督熱情,真正實現政府財政工作以人民為導向。另外,新聞媒體等地方監督力量也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過程進行跟蹤報道,有效避免財政預算資金的貪污腐敗、濫用私用等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呂增躍.關于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納稅,2019,13(09).
2.馬蔡琛,陳蕾宇.我國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發展演進與實踐探索.理論與現代化,2019(02).
3.劉松燾.關于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對央行國庫工作影響的探討.區域金融研究,2019(02).
4.嚴海濤,夏禮銳.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預算績效管理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03).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