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喬華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這也標志著生產勞動力的提高,這一點在稅務管理工作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傳統的稅務管理工作當中,因為缺乏有效的整理數據信息的手段,所以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很大,在管理這些龐大的數據的時候還容易出錯,直接對稅務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礙。文章以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為中心,對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進行分析,并提出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稅務管理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因為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本質是利用計算機對稅務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類,這樣就可以為稅務管理工作提供很多的方便。相關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的時候直接操作智能化設備就可以對稅務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因此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情況
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雖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除了部分的高新企業和與信息技術有關企業大規模將稅務管理信息化以外,仍舊有大量的傳統企業堅持著傳統稅務管理模式,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稅務工作效率,還從某種角度增加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企業的正常發展[1]。
二、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意義
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的必然發展階段,利用信息化處理稅務管理工作可以極大地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稅務管理工作還可以提高稅務管理的安全性,降低信息泄露對企業帶來的風險,因此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勞動成本
在傳統稅務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因為要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所以很容易出現疏漏,而且這樣的傳統稅務管理模式對待一些體量較小的公司還可以勉強應付,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的企業體量也在不斷變大,甚至涌現了一大批世界頂尖的企業,傳統管理方式就很難應付這樣的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2]。而稅務管理信息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利用信息化的數據就可以很好地提高相關的稅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因為稅務數據已經做了信息化的處理,稅務人員就可以很好地保證核算數據的準確性。
(二)避免稅務信息因為傳達效率差產生風險
稅務風險主要指的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企業自身納稅不符合相關的稅法規定,導致出現沒有納稅或者少交稅款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指企業在運營的時候,因為適用的稅法不夠準確,導致企業出現沒有使用應有的扶持、優惠政策,過多繳納稅款的情況。引起這兩種情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稅務管理部門與公司的管理層缺乏溝通,而信息化的稅務管理工作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利用互聯網和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交流,進而減少稅務風險的產生。
(三)加快企業的發展
稅務管理和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通過了解稅務情況企業管理層可以及時制訂企業發展計劃,但是在以往的稅務管理工作當中,相關的工作人員效率十分低下,這樣反饋給企業管理層的信息就會出現延遲,這樣的情況就直接影響了企業管理層對發展計劃的制訂,甚至還會影響企業的發展[3]。而信息化稅務管理工作就可以極大地提升稅務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現稅務延遲的情況,這樣公司的管理層就會盡快對稅務管理工作作出反應,進一步促進快企業的發展。
(四)避免稅務管理當中出現疏漏
在稅務管理工作當中,核算稅務數據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而且在傳統的數據核算工作當中,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這就有可能導致這些數據出現疏漏,進而對稅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過程當中,利用信息化的數據對稅務進行核算,就可以在提高工作人員核算效率的同時減少疏漏出現的可能性。
三、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所面臨的問題
在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過程當中,雖然信息化稅務工作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同樣也面臨一些問題,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如果不能將這些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所面臨的問題解決,那就無法很好地實現稅務信息化,進而限制企業的發展。
(一)企業管理層對稅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在企業的運營當中,負責公司稅務管理的一般都是財會部門,雖然財會部門對公司的發展十分重要,可是因為財會部門并不能直接為公司帶來效益,所以公司的管理層往往對財會部門不夠重視。受到這樣情況的影響,稅務管理工作同樣不被公司的管理層重視,這樣就直接導致了稅務工作信息化無法很好地在企業當中實現。
(二)安全性差
信息化稅務管理雖然可以很好地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同樣也會因為相關的工作人員對計算機操作水平較差,無法有效地對稅務數據進行加密,導致企業稅務數據的泄露。雖然傳統的稅務管理工作同樣無法避免這樣的情況,但是因為傳統稅務管理工作加密的門檻較低,所以這讓部分企業無法對信息化稅務管理模式進行普及。
(三)缺乏有效的稅務計算工具
想要實現稅務管理信息化就要盡可能提高企業稅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僅僅利用常規的辦公軟件是無法使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飛躍性的提升的。而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稅務管理工作當中,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稅務計算工具,這樣就導致了稅務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并不明顯,進而影響信息化稅務管理工作的普及。
(四)缺乏信息化稅務管理人才
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過程當中,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這一類的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需要對自身的稅務管理工作進行整改,但是大部分的稅務管理尖端人才往往集中在一些大型企業當中,這樣就造成了中小企業稅務管理人才的缺乏,導致中小企業無法對自身的稅務管理工作進行信息化處理,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4]。
四、新時期企業實現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策略
如果一個企業要實現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那就需要公司利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將稅務管理信息化措施充分利用起來,這樣就可以在企業當中很好地實現稅務管理工作,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引入稅務管理工作人才,加快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
稅務管理工作本身的門檻不高,但是如果一個企業想要提升自身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那就需要在公司中引入稅務管理方面的人才。這樣就可以將公司稅務管理進行信息化處理,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才可以提高自身整體的稅務管理質量,加快企業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進程。
(二)加強稅務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稅務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的過程當中,安全保密性是一道巨大的障礙。想要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制定安全可靠的方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稅務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防止稅務信息泄露。不僅如此,在公司稅務工作當中,還需要企業盡可能地使用封閉系統,這樣才可以確保稅務信息不被泄露。例如: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在信息化處理稅務數據的時候,可以對系統進行加密,儲存有稅務信息的計算機禁止接入互聯網,只接入公司局域網。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稅務管理人員還可以和國產的芯片廠商合作,使用“龍芯”的計算機,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稅務數據的安全性。
(三)在實現稅務管理信息化時可以共用計算機和紙質數據
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時,如果只是依賴傳統人工的管理方式,那么將會造成很大的人力成本流失;同樣如果工作人員只是利用計算機對稅務數據進行保存,同樣有可能因為計算機故障造成數據丟失。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在提升工作效率的時候,保證稅務數據不會因為計算機的問題丟失,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將稅務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時,做好紙質數據的備份,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高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四)制作稅務計算工具
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最大的一點優勢就是可以利用計算機當中的各種工具,而在稅務管理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因為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往往無法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導致即便是信息化處理稅務管理工作,效率也沒有出現明顯提高的狀況。因此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在對稅務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的時候,應當合理利用計算機當中的各種工具。如果企業特殊需要,還需要制作出適合企業稅務計算的工具,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例如: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可以直接和軟件公司進行合作,然后定制一套最適合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計算機工具,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稅務管理工作效率,還可以更好地保障稅務管理數據的安全性,綜合提高公司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五)增加企業管理層對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想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好的實施方法就是得到公司管理層的支持,這樣才可以使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完全信息化。因此稅務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陳述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優勢和傳統稅務管理工作的弊端,引起企業管理層對稅務管理工作的關注。這樣企業的管理層才會真正將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重視起來,進而綜合提高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例如: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制定合理可行的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方案,在策劃方案當中闡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利弊,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公司管理層的重視,然后進一步完善企業當中的稅務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五、結語
新時期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將稅務管理工作信息化重視起來,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讓稅務管理工作服務于企業,進而綜合提升企業的稅務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韓玉蘭.新時期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18(11):149- 150.
[2]徐金秀.探究新時期公司稅務管理的內部控制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7(17):146- 147.
[3]賈英姿,賈紹華.關于新時期稅務文化創新的幾點思考[J].財政科學,2017(2):64- 69.
[4]許椿燕.信息化推動企業稅務管理的創新發展研究[J].納稅, 2017(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