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德
[摘 要]審計最早的出現是為了不讓企業財務工作出現較大的錯誤,能夠對其快速提出合理的意見,并能夠有效處理發生的問題,讓使用者能夠對財務報表充滿信任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審計不再只是針對財務報表,而是由企業中的審計專業工作者針對公司財務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進行審計,對企業中所有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預期收益等各方面實行監督。文章通過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質量,以供后續參考。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內部審計 路徑研究 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志碼:A
新常態下,企業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責任劃分制度,在企業內部形成規范的管理體系,不斷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良好的企業管理體系必須依靠內部審計工作進行開展,利用內審工作對企業進行評價和監督,為公司的管理服務。所以,在企業開展內審工作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審計理念,使得審計工作能夠慢慢從事后審計轉變為事中審計。公司內部有關部門進行相互合作,互相監督。在審計工作不斷發展的同時,審計質量成為了大家追求的重要內容。
一、企業在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觀念落后
在企業內部進行審計工作必須成立專門的審計部門,并且不斷培養更多優秀的審計人員,這樣會造成企業額外成本的支出,并且缺乏一定的效率,同時還有可能因為監督不到位帶來其他的風險,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目前,有一些企業認為審計工作可有可無,對其不夠重視,審計工作徒有形式,對其正規性進行了質疑,沒有專業的審計團隊。在企業中,審計工作主要是將監督作為自身的工作,還不能適應新常態下對企業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這對內審的確定和咨詢服務職責造成了一定影響,內部審計的重點沒有從會計差錯和舞弊防范上進行轉移,這限制了其內在價值的有效利用[1]。
(二)內部審計活動規模小,缺少獨立性
雖然在企業中有多樣化的審計形式,但是企業財務審計仍然占據了主導地位,企業其他審計內容并不完善,內審范圍有必要不斷擴大和補充。另外,在大多數企業中,內部審計隸屬于財務部門或總經理、獨立董事,并不能有效發揮審計的作用,公司治理結構極為復雜,并且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審計的獨立性受到了挑戰。
(三)內部審計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新常態下,國家對各個企業的審計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審計專業人員極度缺乏,造成內部審計的成本費用不斷加大。原有的內審人員需要不斷掌握審計的制度、法規和專業知識,還必須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知識,掌握核心業務和互聯網形式的現代審計手段。一些內審工作者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因此,只能依賴自身的審計經驗來開展工作,造成審計質量不穩定,并對工作效率產生一定影響,審計成果缺乏有效性。
(四)企業缺乏完善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
和其他國家相比較,中國的內審起步較晚,尚未成熟,企業內審控制機制不完善,而且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因為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工作受到嚴重的阻礙,使得審計部門無法有效開展審計工作。另外,由于內審工作并沒有系統和規范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工作計劃。審計方法落后,審計人員不斷簡化內審程序,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有關資源。
二、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措施
新常態下,企業中內部審計工作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改變,企業想要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發展,就必須對審計工作質量進行考慮,并針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尋求最佳的解決路徑,完善內部審計工作[2]。
(一)樹立創新理念
想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效性,就必須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并以改革創新的新思路來不斷加強審計工作的拓展。從職能的角度來看,應將審計工作中簡單的監督職能轉化成監督、服務、咨詢和評價職能,使得三者能夠良好地結合。從內容的角度來看,不斷拓展內部審計工作的涉及范圍,將注重管理效益,而不是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在審計手段中,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能,學習計算機、云審計等先進的審計方式,以此來促進審計效果的提升;在審計方式上,對審計工作由以往的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審計。企業領導人員應該全面了解內審的重要作用,并給予企業審計工作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為其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不斷強化內審的宣傳力度,強化企業員工的內審觀念。
(二)將風險作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方向
在企業中形成以監事會為主導的內審模式,最大程度發揮企業獨立董事的作用,防止各部門管理人員因利益問題進行自我審計,不斷降低因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并且,內審部門應該和管理人員處于同一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日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意思,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良好地開展風險評估,然后將評估結果最為根本,把握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明確工作方向,充分把握內審的各項環節,創建專門的審計部門[3]。在政府的指引中,不斷優化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在面對多樣化的工作環境時,不斷降低審計風險,并對財務數據的輸入進行嚴格的檢查,以此來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三)培養復合型優秀人才
在新常態下,企業內審人員的綜合素養不斷得到提升,企業應該積極引進其他國家成功的審計人員培養經驗,對內審人員定期實行培訓,強化公司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能力。同時,內審人員應該不斷轉變自身的傳統理念,增加自身審計知識,積極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培訓,這樣才能良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幫助企業落實經營目標。
(四)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
企業在制定內部審計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以此來降低執行困難,確保內審工作能夠適應企業的發展。企業應該積極轉變對內審的態度,提升工作質量,貫徹執行相關規章制度,突出工作重點,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確保內審工作能夠得到質量保證。并且,企業所有部門應該進行自我檢查、修正和協調整改,使內審結果公開和透明,公司能夠從上到下共享信息,不斷提升內審工作的信息水平,促進審計結果能夠得到有效使用[4]。
(五)加強員工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企業只有不斷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視和效果的關注,才能為其提供良好的審計環境。企業文化的建立應該注重員工的身心發展,重視員工誠信的培養,創建有關的職業道德體系,強化對員工綜合技能的培養,提升員工的業務素養,并定期實行考核,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使員工能夠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以此來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工作質量。企業領導人員應該轉變自身的觀念,運用自我評價系統自覺接受監督,為企業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企業還可以利用信息共享來進行透明監督,最大程度發揮企業董事在內審工作中的作用,創建完善的責任機制,利用績效和獎勵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結語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項目建設對于社會的發展極為關鍵,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核心內容。因此,良好地開展項目工作,促進企業長期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想要良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就必須不斷提升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在創建內部審計部門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培養優秀的審計人員,使其能夠更好地地掌握現代化社會審計方式。另外,對企業內部在新常態下的審計工作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和改革措施,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結構和內部體系的完善,推動企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康丹.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及對策分析[J].金融經濟,2016(20):102- 104.
[2]劉陽陽,楊超.我國鄉鎮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J].商,2016(8):134.
[3]于琦.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15,13(9):139.
[4]宋雪萍.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