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啟密
貴州省余慶縣城關中學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指電視、投影、電腦、網絡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將傳統教學媒體與先進教學媒體進行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開展中加以科學應用,進而起到創設學習情境、產生直觀形象的效果,促進學生建立起概念與表象間的聯系,使抽象枯燥的知識理論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直觀形象,使靜態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動感,讓復雜難懂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容易理解。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科知識內容學習,因此難免會產生一定的陌生感和畏難情緒。現代教育技術所特有的不受空間、時間以及課堂資源條件限制特點,非常有利于一些物理現象的揭示和驗證,使得一些抽象枯燥不易觀察發現的物理現象,能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不足。
實驗教學活動是初中物理教學最基本的方式,而且演示操作過程還需要較長時間,并且其中的一些現象也是無關緊要,對學生正常觀察思考會產生影響。由于學生在課堂進行知識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去獲取更豐富的知識信息,并促進他們通過現象觀察中獲取到有價值信息。為避免出現不切實際的媒體資源的選擇運用現象出現,教師要通過科學選取,運用多媒體編輯處理技術,對物理實驗過程進行處理加工,為學生帶來整體的感受,從而真正促進其對實驗現象的直觀了解。
雖然現代教育技術對初中物理課教學產生了直觀形象效果,促進了學生對問題現象的深化理解。但是在具體實踐運用中卻出現了一些現實問題。
初中物理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利用,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媒體資源編輯處理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不切實際選擇資源內容現象。由于多媒體的實驗演示過程形象直觀,可以促進學生的體驗理解,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媒體操作,不但達到了理想教學效果,也極大緩解了因過多語言描述和板書所帶來的疲勞。但是,很多教師產生了過分依賴先進教育技術的心理,因此許多教師便照搬網絡資源課件,不經過切合實際的加工處理就進行操作使用,從而沒有達到實事求是的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教師的技術信息應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描述,導致學生難以理解現象的規律。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網絡資源運用和材料編輯處理能力,然后按照自己教學思路,制作出符合現實教學需要的演示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應用才能起到優化教學的效果。然而,很多教師在媒體課件制作和選取上,總是依據自己的喜好而不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因此,媒體課件制作過程費時費力,但卻并沒有真正起到優化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直觀理解的作用。
多媒體課件制作演示的目的是輔助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媒體課件制作得過于華麗,特別是一些與對教學幫助不大的內容在課堂出現,就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知識學習理解形成一定影響,因此會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教學研究實踐過程中,一些教師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試圖通過多媒體技術烘托,來提升課堂教學教學效果,因此使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產生了過多的直觀感受,而忽視了學生的操作演示。
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為現代技術教育的開展應用提供了很多豐富的教學資源。當前網絡技術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教師開展教學重要方法。網絡資源具有資源信息含量大、傳輸更新迅速巨大優勢。比如,物理課堂虛擬實驗的建立,就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由于始終處于隨時更新的狀態之中,這就為教師在進行資源內容借鑒和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進行資源改造創設上提供了極大便利,進而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在《浮力》一課教學中,為增強知識理解,教師要向學生解釋清楚浮力現象產生的原因,通常會讓學生發揮想象,在腦海中設想一下一個立方體完全沉沒在水里,它的六個面就受到了水的壓力作用,并且它的前后、左右側面所承受的壓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只有上下兩個側面由于所處深度和承受壓強不同,而受到的壓力也不相等。浮力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壓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壓力的壓力差。但是如果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依靠語言描述,或者閱讀課本上的文字,學生理解起來會感到非常困難,對于整個過程理解也是十分茫然。此時,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庫下載這個直觀演示動畫,在課堂上通過課件面鏡頭播放出立方體木塊不同側面承受壓力壓強情況。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展會經常受到實驗儀器和實驗材料、以及外部環境限制,因此實驗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在實驗教學中采用模擬實驗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實驗現場的逼真模擬,能夠很好地完成現實條件不允許下的實驗活動,進而達到理想實驗效果。比如,在實驗教學《凸透鏡成像規律》過程中,如果使用常規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演示,就會受到常規實驗儀器和實際環境特點影響,導致實驗效果并不明顯,成像原理演示結果和教材描述很容易出現一定誤差,對學生的深入理解認識自然現象原理產生很大影響。這時如果運用多媒體先進技術輔助進行凸透鏡成像原理進行模擬實驗演示,就會使整個實驗過程變得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現象結論有清晰完整認識。
先進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但在設計運用中也會出現一些走極端現象。一些年輕教師為了追求華麗的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了大量媒體課件,整節課幾乎就是在操作電腦,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尤其對于初中物理知識內容的教學,更要突出課堂上學生的觀察體驗,如果只停留在觀看多媒體演示上,就會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現象主動思考能力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對現代教育技術設計使用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實際知識能力特點,緊密結合現實教學需要,做到科學合理利用,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發展更新,電子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初中物理教學充分利用先進教育技術手段,對提高物理現象的深刻認識理解,起到促進和提高的作用。教師在運用先進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時,只有充分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精心設計出具有較強實用意義的媒體課件,并進行恰當操作運用,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物理知識學習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