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靈靈
福建省德化職業技術學校
近年來,我國中職教育工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速度,尤其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會計專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相關領域的人才。眾所周知,會計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傳統教學模式中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顯然難以滿足該學科的實際教學需求。對于會計教學而言,在課程設置時不僅要安排相應的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同樣必不可缺。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切實融入到會計崗位當中去參與學習,通過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得以將在書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在工作實踐解決問題的本領,以此有效加深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認知和把握,同時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但是實際上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在設置會計教學安排時,與實踐相結合都比較薄弱。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教育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改變,高等職業教育就屬于一種符合當今市場經濟體制的教學體系,特別是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蓬勃,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雖然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較大的問題,因此需要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提出案例教學法改革,從中職會計專業上來看,授予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于實踐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雖然在工作當中擁有一定的理論上回評與實踐能力,但是遠遠無法勝任企業工作,必須在參加工作之初進行再次學習,因此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當中,需要建立合理、科學的實訓教學體系,將案例教學法完全貫徹。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科在教學效果上是不符合教學要求的,大部分學生都不適應邏輯性比較強的理論知識,并且在工作意愿上,所有學生都期望謀求一個本專業的理想工作,但是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而對于技能型知識與實踐性知識則有著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在中職會計實訓教學中,應當更加注重學習的實踐性,因此案例教學法正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應用過程中其應用效果也較好。
在傳統會計專業教學當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其一傳統會計教學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實踐知識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都不具備符合崗位需求的實踐技能,因此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在理論知識上下功夫。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其教學當中的主導角色是教師,并且教學內容都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在學習完成后缺乏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并且更加缺少其他素質的發展。第三,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應用教學當中間隔的時間較長,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做到知行合一,而在案例教學法當中,可以完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存在的弊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
根據我國相關專家預測,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上看,會計行業是未來的十大熱門行業之一,并且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會計專業的技能要求更高,但是正因如此我國各大高校都開設了財經專業,會計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這也導致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而中職畢業生學歷相對而言較低,因此在就業方面更加不占據優勢,因此只有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高等職業教學的優勢,注重實踐知識的教學,并且建立完善的案例教學法,提高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時間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學生能在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中立足。
在我國加入WTO 之后,國內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市場經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國家需要大量的財經型人才。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很難找到工作,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不符合企業的工作要求。這也就對我國的會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出發,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較強的高素質人才,使會計教學的思想和理念得以改變,為社會培養能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會計信息化人才。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想跟上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讓學生能在如今就業競爭當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時也能為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提供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