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 曾銘
【摘 要】結合案例和文獻研究分析,提出在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與在校學生的責任歸屬問題,賠償的范圍、標準模糊和相應法律規定的不足這三個方面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處理好事故責任與損害賠償責任之間的關系,創建正確的體育傷害事故輿論導向,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和保險理賠制度和有效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機制等方面建議。
【關鍵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賠償
中圖分類號: D923;D922.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9-01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77
近年來校園體育事故頻頻發生,引發了社會的持續關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不僅使學生身心受到傷害,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給學生家庭帶來不幸與痛苦,甚至讓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與現實壓力。如何從法律視角正視和合理處置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
1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學校與在校學生的責任歸屬問題
體育事故發生后的責任歸屬問題是決定事故賠償的基礎。在體育事故發生時,由于事故發生的短暫性和原因的復雜性,有些傷害事故由于難以確定事故發生原因存在極大的偶然性,并且難以分清各方在事故中的責任,很難判斷責任主體,更不能簡單歸責。許多案例中,學生、學校、教師等都沒有因為任何主觀人為因素造成傷害,事情突然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同時,社會上的傳統觀念認為,學校只要在學校發生了事故,責任一定在學校,給學校帶來了極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但在實際操作中,盡管事故原因已經調查清楚,但事故的責任劃分還是還會出現分歧。這是因為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實際的責任認定中,并不能完全保證這些原因與相應的責任得到公平判斷。
1.2 賠償范圍和標準模糊問題
許多事故的發生后,當涉及賠償事宜時,往往會出現賠償范圍和標準的模糊不清,同類型事故往往會出現不同的標準。這種情形不僅出現在學校事故中,也會出現在醫療事故、交通事故等。主管部門對于賠償的相應標準會因為許多外界因素發生改變。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在學校發生的體育傷害事故會通過網絡迅速的傳播,同時相關媒體也會進行大量報道。在這一背景下,學校為了維護自身的形象,降低相關報道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會盡可能地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使得在自身無明顯過錯的責任下,仍然去承擔賠償的責任。同時有時家長會采取極端的手段如靜坐、示威、掛橫幅等方式,學校為顧及自身的形象,往往會支付更高額的賠償。
1.3 缺少相應法律法規的問題
對于事故發生后出現的責任歸屬不清和賠償范圍、標準的模糊等問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足,以至于學校在處理有關問題時無法可依。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專門針對學校體育傷害的具體條款,只能根據諸如《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還有《民法通則》等現有法律中可適用的條款來進行判決,由于這些法律條款對于發生體育傷害事故時雙方的權責意識定性不夠清晰,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平衡事故各方的利益[9]。目前,只有少部分地方政府意識到這一法律不完善,逐步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如《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法律是確定傷害事故責任和賠償問題的基本準則,事故相關責任人都應當熟悉有關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2 學校體育安全保障的建議
2.1 明晰傷害事故歸責
一是完善學校體育事故的相關法律。盡管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相當完善,但仍然缺少完全適用于學校體育事故傷害處理的法律。因此在事故發生后,只能依據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例如《民法通則》、《體育法》等。使得認定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產生困難,其事后追責變得無具體法律參考。因此,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定刻不容緩,只有專業的法律指導,才能更加明確事故的責任問題。
二是明確事故責任人的賠償責任。在確定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尊重事實,決不允許徇私現象的發生。在這一基礎上,再來根據加害人導致事故的責任大小確定相應賠償的大小。確定賠償的過程中也要做到誰的責任誰賠償,誰的責任大誰賠償多。
三是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媒體作為傳播媒介,會在體育傷害事故造成傷亡后進行跟蹤報道。媒體的作用是傳遞事實真相,保護受害者的基本權利。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媒體為了擴大傳播影響力,在報道時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實事求是。因此在事故發生后,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會擔心自身公眾形象受損進行部分妥協,承擔部分不是自己的責任,給事故歸責帶來麻煩。
2.2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和保險理賠制度
一是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學校作為非營利機構,在作為事故責任人的時候,很難通過自身的財務來承擔相應的賠償費。目前很多國家實行的是學校賠償社會化,實際上就是學校投保,將需要承擔的事故賠償費轉移到保險公司。在美國的一些州,教育部門會想學習體育傷害事故中的責任老師提供幫助,包括經濟援助和法律援助,確保責任老師只需承擔自身自認并承擔得起的賠償責任。而日本政府在這一問題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思路,當有學校發生體育傷害事故,政府財政直接賠償受害人的身心損失,這一措施可以確保受傷學生都能得到經濟賠償,同時為政府贏得口碑。我國部分城市也在學校國外的優秀經驗。例如,上海市政府以二級教育部門為單位,組織學校買保險,通過保單,使賠償被納入“社會救濟”范疇。這一措施能夠有效地減少學校賠償金額,降低學校承擔的風險。在這一保障制度下,學校不用擔心事故傷害給自身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組織各類體育活動并引導學生參與,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同時,學生的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不用擔心事故發生后的賠償得不到兌現。
二是建立多種形式的賠償金。眾所周知,作為公益性機構的學校,其經費來源主要來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撥款以及學生繳納的學雜費。這些費用并不包括在校學生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時的經濟賠償。《教育法》中的第六十一條也對國家教育財政撥款的用途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不包括對此類事故的經濟賠償。因此,在發生學生校園體育傷害事故時,如何籌集資金,保證學校有穩定而充分的專項資金是有效處理傷害事故的關鍵。
借鑒國內賠償金設立的經驗,可通過設立學校體育傷害賠償金、成立學校體育傷害賠償基金會、設立學校傷害事故互助金等形式處理傷害事故賠償。學校體育傷害賠償金,由于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經費來源不同,所以具體的籌集資金方式和渠道就根據學校的辦學性質去尋求更合適的解決辦法;學校體育傷害賠償基金會可以應對學校學生傷害賠償金不足或者賠償數額較大,學校沒錢賠償的困境。資金來源可以涉及上級部門的行政撥款和社會募捐以及各種慈善捐款; 學校傷害事故互助金,可由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牽頭,下屬學校積極參與,成立學生體育傷害互助組織。地區內的學校和學生都可以自愿參加該組織,通過尋求國家經濟補助以及收取部分會費,作為組織經費。一旦參加學生發生體育傷害事故或者學校需要承擔傷害事故責任時,組織可以使用活動經費給學生或者學校提供經濟援助。
2.3 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了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引發體育傷害事故的頻繁發生。但是與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仍是處于初級階段,現有的法律主要有《體育法》、《教育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一些地方政府也會制定相關的歸責來解決傷害事故后的處理問題,如《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等。但這些法律、法規并不是專門針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因此在使用時存在法律性質定位不明確的問題,面對情況較為復雜的體育傷害事故時不易定性歸責,導致實際處理時捉襟見肘。在具體學校體育傷害事件處理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諸如認定歸責、責任大小以及賠償標準等問題。因此,在立法方面有必要制定更為具體適用的法律法規或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相關法律,專門用于解決校園傷害事故,給執法機構提供理論指導。法律制定的重點方向包括:規定學校與學生父母以及其他監護人的監護責任問題、學生傷害事故責任認定、賠償范圍、賠償標準、事故處理途徑等。
2.4 建立事故預防機制
一是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學校應當建立學生身體狀況檔案,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重點關注那些身體健康狀況不理想的學生,不要求他們進行劇烈體育鍛煉,并且限制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次數。檔案中還需要有對學生進行體育安全知識培訓的次數信息,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參與體育安全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違紀情況也要加以記錄,安排專業體育老師進行正確引導。
二是加強對學生體育觀念的引導。學校要強化學生的安全教育,引導他們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階段,將內在風險控制在各種活動中,學校可以教導學生、促進安全和防止生命受傷,全體師生應該樹立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范。
三是制定安全預案。學校要制定相應預案,并宣傳貫徹到位,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是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實處。在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后,依照《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來處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學校的責任進行了限定,包括了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與保護。同時,該標準還在事故發生后學校責任的劃分、確定處理事故方式以及量化賠償金額的時候,提供了大量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郁俊,陳錫林.體育課學生傷害事故責任認定與處理的法律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3(2):21.
[2]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56-357.
[3]左愛愛.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之公平責任原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23-25.
[4]陳華榮等.美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分析[J].體育學刊.2009,6:31-35.
[5]孫金蓉.日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現狀及事故補償制度的考察[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3:402-404.
[6]譚小勇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制度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報.2011,6:521-525.
[7]劉蓉.普通高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的法律責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22-25.
[8]胡樂樂.對完善校園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的思考[J].教師與法.20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