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娜
摘 要: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在現代大學制度運行過程中,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當前高校領導干部法律思維培育面臨著思維本身不夠牢固、“依法治校”理念落實不夠到位、內部制度體系質量不夠高等問題,需要從強化理論武裝、規范權力運行、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指出我們黨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要堅持五大思維,其中就有“法治思維”。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就提高法治思維能力提出要求。法治思維不同于人治思維,強調依法辦事,具體到高校,強調的是依法治校。高校領導干部追求的目標是立德樹人,面對的環境具有濃厚的學術性,其法治思維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育的必要性
“思維對行為具有引領作用,具有什么樣的思維,影響到行為人選擇怎樣的行為方式”。高校領導干部是否具備法治思維將直接關系到高校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
1.1 高校推進“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高校實施“依法治校”不僅有助于提升內部管理水平,還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全方位、全過程發力,其中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育至關重要。高校領導干部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過程中要樹立憲法權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核準通過的章程以及管理制度等,善于運用法律手段管理人、財、物。同時,要正確處理高校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維護高校和師生權益。
1.2 高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保障
現代大學制度對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推動高校實現自主辦學,另一方面,增強高校與社會、市場等的融合度,不斷與世界大學制度接軌。無論是在“放管服”改革趨勢下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還是在推進高校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過程中,均需要領導干部培育法治思維,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提升內部治理能力。可以說,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育“為高校以法治方式協調處理其內外部關系,實現高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1.3 高校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途徑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黨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的重要舉措。十八大以來,高校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政治巡視等,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管黨治黨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持續推進。從巡視高校反饋情況,高校仍不同程序存在管黨治黨不夠嚴的問題。新形勢下,高校黨建仍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需要將依法治校理念貫穿于黨建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
2 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育面對的突出問題
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社會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逐步形成,依法辦事能力日益增強,但從巡視高校反饋意見等情況來看,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仍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法治思維已經形成,但不夠牢固
具體表現為學用結合不緊,知行合一不夠。一方面,有些高校領導干部對法律體系認識不夠深入,面對門類繁多的部門法,不知道學什么、不知道怎么學,往往產生懼怕等消極情緒,導致法律知識儲備不足;另一方面,雖然對法律體系、依法治校等有了系統的認識,但遇事不習慣找法、用法,忽視法律法規及章程等的權威性,存在 “要人治、不要法治”的現象。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會影響決策的正確性,還會面臨脫離師生的危險。
2.2 “依法治校”理念已經確立,但落實不夠到位
盡管大部分高校已經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組織機構,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但領導干部依法辦事能力還有待提高。一方面,科學決策能力不強。為了落實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了黨委議事規則,但對這一機制的把握程度參差不齊,有些高校對決策的事項和方式把握不準,忽視科學決策能力的培養,習慣于憑經驗決策。另一方面,守法用法能力不足。面對辦學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有的領導干部崇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善于用行政權力,不善于按照法律程序來解決,且干部選拔任用和考核仍側重工作業績,領導干部往往會選擇時間短、見效快的法外手段,存在有法不依的現象,容易產生“破窗效應”,激發社會矛盾。
2.3 內部制度體系已經建立,但質量不夠高
經歷一輪政治巡視和“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專項治理等“體檢”過程,加上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和貫徹落實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的要求,大部分高校均制定了章程,健全了章程統領下的制度體系,但仍存在著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問題。看上去每年都能形成一大本制度匯編,但制度的全面性和協調性仍不夠,常常出現制度上的空白,且制度制定各自為陣,還存在制度“打架”的現象。
3 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育的途徑選擇
推進“依法治校”,領導干部是重點。只有高校領導干部真正帶頭尊法、懂法、守法,提升法治思維,通過強化理論武裝、規范權力運行、完善制度體系等途徑,在正確履職的基礎上,不斷推動高校內部治理體系法治化。
3.1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武裝頭腦
這是高校領導干部培育法治思維的理論基礎。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分不開的。沒有體系化的理論,就不可能形成體系化的制度和實踐。要培育法治思維,首先就需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學習憲法法律知識,學習與高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在黨校(行政學院)、教育行政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級各類培訓中增加法治理論的內容,高校也可在教育教學等業務培訓過程中加強法治理念的灌輸,以促進領導干部養成法治思維。
3.2 用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規范內部管理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并提出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十六字方針,這是高校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基本途徑。高校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內涵,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的理念,科學配置權利和義務,規范行政權力運行,重視學術委員會、教代會等擔負民主管理職能的組織,擴大黨務、校務公開,不斷推進內部治理結構現代化。
3.3 用高校章程完善高校內部管理制度體系
高校章程是現代大學制度的載體,是高校內部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據之一,常常被賦予高校內部“憲法”的高度。原則上,所有的高校都要根據《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制定章程,報教育主管部門核準后予以公布。一經核準,章程即具備“法”特征,成為高校內部管理制度的“母法”,內部任何規章制度都不得與其相抵觸。高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育還體現在對章程權威的尊重和內容的遵守上,要嚴格按章程辦事,有章必依,否則章程就會形同虛設,內部管理制度也會出現混亂,影響管理效果。高校領導干部作為管理者,要以章程為依據,推動高校內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陳子盼.論“全面從嚴治黨”下的法治建設:價值與文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9,(3):32.
[2]史峰,趙銀祥.加強高校黨員干部法治思維與依法辦事能力建設研究[J].理論觀察,2016,(12):30.
[3]黃偉.江蘇24所省屬高校巡視反饋意見解讀[J/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YwNTg5NA%3D%3D&idx=3&mid=2649946733&sn=9efb440391f2ba2da54023 dbb1c68587,2016-06-06/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