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國產大豆供給問題研究

2019-11-13 03:39:12劉后平王雪梅鄧浩月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17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劉后平 王雪梅 鄧浩月

摘要: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大豆進口量逐年增加,國產大豆市場萎縮,對我國糧食安全構成較大威脅。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筆者首先從理論角度對引起大豆供需變化的原因進行深入探討,然后結合現實需求分析引起大豆供給變化的因素,在此基礎上,選取庫存消費比、大豆種植面積變化率、鄉村人口變化率、農業機械總動力變化率、進口大豆國內市場占有率等相關變量,通過建立向量自回歸(VAR)模型,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法,實證分析影響大豆供給的各因素。結果表明,在影響大豆供給的諸多因素中,種植面積的減少、勞動力短缺、機械化程度低、進口沖擊是國產大豆絕對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而產需錯配導致了國產大豆相對供給不足。精確把握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以及影響方向,進一步深化我國大豆供給的結構性改革,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是解決我國大豆供給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大豆供給;大豆需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7-0318-06

我國最早提出供給側改革是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1 494萬t,進口大豆9 554萬t,大豆進口量連續14年增長,全球超過60%的貿易大豆都是由我國進口,對美國大豆的依存度高達85%[1]。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美貿易摩擦日趨激烈,大豆供給國際依存度的急劇上升使得我國的糧食安全面臨較大的危機。

針對大豆供給問題,我國學者從價格、機械化、供給側、需求側、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諸多研究。姜長云等通過研究給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總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在于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產品補貼政策的轉型、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產業融合[2]。劉靜嫻從農產品供給全局出發指出,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增加要素投入和降低供給成本[3]。進一步細化到大豆,肖琴等以轉基因大豆沖擊角度提出我國大豆產業發展對策[4]。譚林等分析了我國大豆供需平衡狀況[5]。高穎等利用差異化的進口需求模型對我國大豆進口需求進行了研究[6]。趙紅雷揭示了我國整個大豆產業所面臨的問題[7]。喬金友等通過對大豆主產區農業機械化現狀研究認為,機械化的發展并沒有挖掘出大豆生產應有的效率[8]。張晶等以大豆目標價格為例,對政策實施的效果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基本實現了設計之初的政策目標,但仍需根據實際進行完善[9]。趙杭莉等基于灰色預測模型對我國大豆市場進行供求分析,預測我國在2015—2020年期間大豆的供給將大于需求,且進口量會逐年攀升[10]。

基于前述學者的研究發現,影響大豆供給的主要因素并沒有得到一致結論,相關學者多是選擇供給、需求、價格等中的一個原因來進行研究。本研究以價值變化為基點,綜合考慮供求雙方,采用數據解析和實證分析,探尋國產大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

1 大豆供給與需求變化的理論與現實分析

1.1 大豆供給與需求變化的理論分析

大豆作為市場中流通的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方面,大豆歷來主要用于壓榨、飼料、食品加工3個方面,并未出現巨變,真正發生重大改變的是大豆的價值。大豆的價值是凝結在大豆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逐步實現,大豆種植技術取得重大進步,比如機械化播種、聯合收割機收割和免耕種植法種植等。薩繆爾森曾指出,技術創新是農業生產率增長高于其他產業的重要原因[11]。在大豆生產領域,正是由于技術的不斷革新,大幅度提高了國際市場的大豆供給量,從而導致大豆的價值下降、價格下跌。

按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表達的觀點,市場價格變化說明著供求關系的變動。大豆生產費用的變化,引起大豆價值和價格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大豆需求的變化,需求的變化又牽動大豆供給變化,最后使大豆供求關系發生改變。所以,導致國產大豆供給出現問題、亟需調整結構、倒逼改革的反應鏈是國產大豆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值,導致國產大豆需求量減少,市場價格被迫降低,豆農利益受損,勞動力和資本被抽離,供給減少,進口量增加。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大豆供給側改革絕不能照搬國外的理論。英美2國的供給側改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2國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失業率攀升并存,他們的政策也主要是針對這3個問題,強調自由市場經濟,反對政府干預。而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誕生的經濟環境與英美2國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仍舊保持中高速增長,就業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針對“供需結構錯配”的問題。因此,結合國情,國產大豆供給側改革的路徑應是在政府的引導下,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側的生產效率。

1.2 國產大豆需求變化現實分析

供給與需求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國大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方向就是消費者的需求。目前我國大豆主要需求包括壓榨、飼料、食用3個方面。

在持續增長的大豆消費中,壓榨用大豆需求量最高,在總需求量中的占比已超過85%。2000年國內大豆壓榨需求量為1 890萬t,2008年增加至4 103萬t,增長1.17倍。2008—2012年4年間又增長了將近50%。至2016年,我國大豆壓榨量突破8 490萬t。究其原因是豆油和豆粕需求量的增加。從食用植物油歷史來看,豆油相對于花生油和菜籽油價格更為低廉,2001年我國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消費量分別為 369.2萬、214.5萬、470.0萬t,2016年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消費量分別為1 540.0萬t、298.5萬t、550萬t,增長幅度分別為3.17、0.39、0.17倍,豆油的消費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花生油和菜籽油。另外,相關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豆粕在全價飼料中的添比日益增加,2014、2015、2016年的添比最高值分別為16.40%、17.71%、16.78%,2016年豆粕添加比整體略有下降,但2017年2月這一數值反彈為18.96%,與之相對應的是豆粕的國內消費量呈直線增長態勢,1993年豆粕國內消費量為442萬t,2016年上升至6 547萬t,約增加14倍。由于豆油和豆粕消費量的增加導致大豆壓榨量增加,從而導致大豆總消費量增加,國內大豆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錯位。

大豆加熱處理后對各種牲畜有良好的飼喂效果,對某些動物來講,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了豆粕,所以隨著養殖業的發展,大豆在飼料中的用量逐年遞增。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供需報告,1964年,我國大豆飼料用量是77.3萬t,1993年突破100萬t,2014年達到250萬t,特別是2007—2016年之間增加了1.55倍,至2017年5月,大豆飼料用量已經達到360萬t,并且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大豆作為食品直接食用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標準的提高,大豆食品用量由2001年的650萬t增加至2016年的1 150萬t,增長 76.9%。總體來講,1995年以后,我國大豆食品用量逐年增加。

綜上所述,從需求側來看,大豆飼料用量和食品用量在總需求中的比例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各自的絕對需求量是平穩上升的,壓榨用大豆的絕對和相對需求量都呈劇增趨勢。

2 影響大豆供給因素的實證分析

2.1 計量模型構建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的,分析問題時需要嚴格的理論支撐來描述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對于未知的變量,無法判斷其在方程的哪一端。Sims將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引入到經濟學中[12],采用非結構性方法來建立各變量之間關系的模型,解決了這一問題。

2.2 變量及數據選取說明

根據供給學派的理論主張,決定產品供給的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土地和技術。此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進口作為外因同樣影響一國自產農產品的供給。因此在內因方面,本研究選取庫存消費比作為因變量(Y),衡量我國大豆階段性供給不足和階段性供給過剩并存的狀況;以大豆種植面積變化率(X1)表示土地要素的投入程度、鄉村人口變化率(X2)表示勞動力的增減、農業機械總動力的變化率(X3)反映我國農業現代科技化程度,此三者為內因自變量。外因方面,選取大豆進口量占國內大豆消費量比例(X4)來說明進口大豆擠占市場對國產大豆的影響。模型采用1992—2015年期間的數據,并對原始數據進行增長變化率計算,所有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和《中國統計年鑒》。

2.3 數據平穩性檢驗

時間序列數據往往是非平穩的,為了避免偽回歸結果的出現,本研究采用單位根檢驗(ADF檢驗)對所用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在檢驗類型中根據施瓦茲(SC)準則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1%的置信水平上,原始時間序列數據的ADF值的絕對值均小于臨界值絕對值,即原序列存在單位根,未通過平穩性檢驗,說明原序列是非平穩的。對原始數據進行一階差分,并對一階差分序列進一步作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一階差分后的所有序列在1%置信水平上的臨界值的絕對值均小于ADF值絕對值,均通過了平穩性檢驗。所以,原時間序列皆為一階單整序列。

因為所建立的VAR模型是非限制性的,為確保模型估計結果的準確性,對其進行最優滯后階數檢驗和穩定性檢驗,結果見圖1。

從表2可以看出,根據SC準則,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是1,且被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數小于1,即位于單位圓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VAR(1)模型是有效的。

2.5 協整關系檢驗

由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所考察的原始序列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同階單整,可以進行變量間的協整關系檢驗。

從表3、表4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上這5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都表明至多存在4個協整向量,也即這5個變量構成的系統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

2.6 格蘭杰因果檢驗

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分析現在的Y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過去的X解釋,結果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進口大豆市場占有率與庫存消費比互不為格蘭杰成因。農業機械總動力的變化率和庫存消費比互為格蘭杰成因。鄉村人口變化率是庫存消費比的格蘭杰成因,而庫存消費比不是鄉村人口變化率的格蘭杰成因。種植面積變化率是庫存消費比的格蘭杰成因,而庫存消費比不是種植面積變化率的格蘭杰成因。

2.7 脈沖響應及方差分解

在VAR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大豆供給系統的代表變量進行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分析。

從圖2可以得出,種植面積變化率和鄉村人口變化率對庫存消費比產生正向沖擊(圖2-a、圖2-b),農業機械總動力的變化率和進口大豆市場占有率對庫存消費比產生負向沖擊(圖2-c、圖2-d)。從理論上講,種植面積的增加、勞動力投入的加大都會增加大豆的供給量,增大庫存消費比,使得大豆供給處于充盈的狀態,其中種植面積的正向效應在第2期達到頂點,鄉村人口變化率的正向效應在第4期達到峰值,之后二者緩慢下降。相反,農業機械總動力變化率對庫存消費比產生的負向沖擊在第4期達到最低點,之后開始近直線狀上升最終趨近于0,波動的幅度較大,而進口大豆市場占有率對國內大豆庫存消費比的沖擊相對平緩,總體影響程度不高。

方差分解衡量了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變量中,進口大豆市場占有率對庫存消費比變化的重要性逐漸上升,貢獻度最高可達53%左右。機械化水平的貢獻度也趨于上升,最高可達31.57%,位居第2。鄉村人口變化率對庫存消費比變化的貢獻度最高為21-71%,相對于前2位影響度較弱。而種植面積變化率對庫存消費比的貢獻度始終停留在6%~7%之間。

3 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結論

由實證結果可以得出,在大豆供給要素中,土地和勞動力供給具有正向效應,但需要將其調整到最優供給點,機械化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技術動力,進口并不能真正解決目前國產大豆存在的問題。

3.1.1 短期來看,種植面積的增加會增加國內大豆的供給量;長期來看,這一要素缺乏后續動力 原因包括(1)大豆種植面積本身在減少。1957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 274.82萬hm2,到2016年僅為659.00萬hm2,減少48.31%。(2)我國大豆的單產水平總體較低且有下降趨勢。與美國大豆相比,國產大豆單產水平最高點是2002年的1 893 kg/hm2,美國大豆為 3 228 kg/hm2,是國產大豆的1.7倍之多,而且此差距有繼續擴大的趨勢。(3)大豆種植成本逐年上升。2004年大豆種植總成本是253.05元/667 m2,2015年增加到 674.71元/667m2,增加了1.7倍,相應的利潤由2004年的127.06元/667m2減少至 -115.09元/667m2,農民紛紛轉向種植收益相對較高的玉米,從而不僅造成了國產大豆供給不足,也形成了“胖玉米”之痛。因此,短期內可以通過適度調增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國產大豆供給,同時必須著力提高大豆單產水平,使大豆種植達到效率與規模的最佳結合點。

3.1.2 不論是傳統農業還是現代農業,都需要充足的勞動力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業崗位轉移,我國出現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現象,這是城鎮化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1970—1995年期間,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1992年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1995年我國鄉村人口為85 947萬人,2015年直線下降至60 346萬人,減少29.8%。轉移的這部分鄉村人口不僅包含剩余的農業勞動力還包括農業生產所必須的勞動力,勞動力不足導致種植面積下降,農產品供給短缺是必然的。但是,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并不能完全解釋我國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的問題,因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度,不僅需要一定的勞動力數量為基礎,更需要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作為過渡階段的中堅力量。從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的結果可以看出,鄉村人口數量的正向作用在達到量的飽和度后,如果沒有質的轉變,就會進入規模效應遞減階段。

3.1.3 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機械化程度高,較少的勞動力通過控制先進的農機機具來實現規模化生產 實證結果表明,目前我國農業的機械化對大豆供給還處于負影響階段,但已有明顯的正向發展趨勢,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化在大豆生產和供給中所占的地位會逐步上升。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機械化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農業機械化與其他農業技術結合度不足,造成農業機械化孤軍難進的尷尬局面;(2)農業機械供需錯位、搭配不當,對不同生產條件區域采取一刀切的匹配方法,造成一些地方機械浪費,而一些區域供給不足;(3)農業機械設備整體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

3.1.4 在經濟開放性條件下,進口產品大量占據國內市場,無疑會擠壓本土產品的供給 我國是大豆的主產國更是原產國,1996年之后我國由大豆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增長。根據中國糧油信息網統計結果,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8 169萬t,占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65%以上,對外依存度已超過85%,形成了進口大豆主宰我國大豆市場、國產大豆被迫入庫的嚴峻局面。但是從脈沖響應結果來看,進口大豆的增加并沒有正向改善國內大豆供給不足的狀況。這是因為我國大豆消費量基數比較大,進口大豆并不能完全滿足我國消費者的需求,2001年供需缺口為1 866.9萬t,2015年仍存在1 042萬t的缺口,并且進口增長率正在下降,1993—2007年大豆進口年均增長率為77.1%,2008—2015年大豆進口年均增長率減少到10.6%。所以,單純依賴進口大豆來維持國內大豆市場的穩定是不可行的,一是由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二是由于進口大豆多為轉基因大豆,本身的質量安全仍有待驗證,并不能完全代替國產大豆。

3.2 政策建議

基于VAR及其相關模型,本研究分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對大豆供給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供給方面,土地、勞動力、技術等要素的投入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即使有大量的進口大豆,國內大豆供給仍舊不能滿足目前快速增長的需求,大豆自給率低下是大豆供給絕對不足的根本所在;在需求方面,由于增加的主要是壓榨用大豆需求,而國產大豆的出油率低于進口大豆,處于劣勢地位,導致國產大豆供給相對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3.2.1 優化大豆種植布局,進一步加大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同時,應注重調整當地整體的農產品種植結構,實施合理的輪作模式,規范大豆種植過程,滿足市場對大豆的精細化要求,提高大豆整體的質量水平。2014年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啟動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且已初見成效,2016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7%,2017年則增長8.1%,所以,應繼續加大政策補貼力度,至少應使大豆的種植收益超過玉米,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3.2.2 加快大豆新品種的研發,從源頭提高國產大豆的種植效益 我國進口大豆中絕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由于出油率高、種植成本低、單產高等優點,更符合市場的要求,其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2 580萬hm2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9 165萬hm2,全球轉基因作物中50%以上都是大豆。五大農業跨國公司之一的孟山都公司最初就是通過研究并推廣轉基因大豆種子逐步將其資本滲入到大豆供銷鏈的各個環節,左右著全球大豆供給市場。所以,加快建立國產大豆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而優秀種子則是品牌樹立的基石。

3.2.3 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大豆現代化種植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規模化、機械化。目前大豆生產主要集中在4個國家,即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中國排在第4位,占比6%左右。中國與其他3個國家最大的不同在于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差異,美國、巴西、阿根廷大多采用的是大型種植園的種植方式,并且通過勞動分工細化了大豆種植過程,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提高了大豆生產效率也節約了成本。鑒于自身條件的限制,中國不可能像其他3個國家那樣實行大規模的莊園種植,應結合實際,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3.2.4 規范國內大豆及其加工品市場,轉變國產大豆生產經營方式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綠色健康,目前國內市場上流通的大豆及其加工品,大多數沒有轉基因或非轉基因標志,部分產品即使有標明轉基因,但標識過于隱蔽或模糊,不利于消費者辨識。而國產大豆屬于非轉基因食品,具有食品安全保障,長遠來看更符合今后消費者的需求。農戶也意識到功能型大豆、專業型大豆和綠色有機大豆才是國產大豆的優勢,因此國產大豆可走差異化、高附加值的路線。

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 貿易戰陰云不散、農產品價格大漲[EB/OL]. (2018-04-09)[2018-04-10].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18-04-09/doc-ifyuwqez7142191.shtml.

[2]姜長云,杜志雄. 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1):1-10,144.

[3]劉靜嫻. 供給側下農產品供給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農業經濟,2017(1):35-37.

[4]肖 琴,李建平,劉冬梅. 轉基因大豆沖擊下的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對策[J]. 中國科技論壇,2015(6):137-141,153.

[5]譚 林,武拉平. 中國大豆需求及供需平衡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09,31(11):98-101.

[6]高 穎,田維明. 中國大豆進口需求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7(5):33-40.

[7]趙紅雷. 中國大豆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抉擇[J]. 世界農業,2016(11):219-224.

[8]喬金友,姜 巖,王 博,等. 我國大豆主產區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 農機化研究,2017(4):1-6,11.

[9]張 晶,王 克. 農產品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例證大豆產業[J]. 改革,2016(7):38-45.

[10]趙杭莉,孫印法. 基于灰色預測模型的中國大豆市場供求分析[J]. 商業研究,2015(3):58-63.

[11]保羅·薩繆爾森.宏觀經濟學[M]. 18版.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12]高鐵梅. 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 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67-295.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保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导航在线|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欧美a在线视频| 综合色亚洲|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69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91热爆在线| 欧美日本中文|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福利视频99| 午夜a视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日韩av无码DVD|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a| 另类综合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欧美精品二区|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99久久| 日韩精品资源| 日韩色图区|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午夜在线不卡| 毛片网站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99精品免费在线|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久久网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