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探索一條網絡熱點運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機制的建立路徑,解決網絡輿情環境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易攻難守”等教育難題和困境,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為目的,著重探討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二元目標視域下,為何以及如何加強對網絡熱點的關注和運用。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二元目標;網絡熱點
用好網絡平臺和網絡素材是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正面影響力的有效路徑,以促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化”目標。
1 為什么要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把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對提升教育質量、提高教育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同時,報告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作為人才培養主要陣地的高校無疑肩負起了塑造強健知識體魄與牢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靈魂的雙重“樹人”任務。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要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高校首先要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2 為什么要關注網絡熱點
網絡熱點的頻繁出現是網絡大環境下公眾政治參與度、社會參與度整體提升的必然產物。在網絡環境和新媒體平臺的沖擊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具有以下新特征:第一,信息大爆炸引發群體性“意識裂變”。第二,復雜的國際形勢借助網絡環境,對國內政治造成沖擊和干擾,繼而成為大學生思想中的不良映射,并強化和放大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缺陷。第三,互聯網時代下多元文化的擴散、傳播和交換導致大學生們普遍具有“選擇困難癥”。生活現實中,互聯網環境下層出不窮的網絡熱點問題已經成為了攜帶不同觀念元素的自由載體,導致大學生們不清楚自己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念,更無法牢固構建社會主義信仰體系。
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先天不足”和“失守容易”,著眼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方式、途徑及載體的時代性特征,高校必須在真正理解現實網絡環境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既符合社會要求又滿足個體需求的教育路徑,通過設定科學合理、高效長效的育人目標,使開放式的網絡環境“為我所用”,以社會問題、網絡熱點為突破,結合多元化信息傳播載體和途徑,建立新形勢下具備撥亂反正能力的 “反價值背離”機制,并以當今時代熱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突破和價值引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并且事半功倍,響應和落實中共中央對于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號召和要求。
3 什么是網絡熱點的正確運用
利用網絡熱點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面影響力,既不能違背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地位的教育原則,也不能違反網絡原住民的頭腦運用法則;既要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精神需求,又要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對其接班人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熏陶和塑造。以網絡熱點為形式創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內容體系創新,這極其有利于淡化純理論、純功利說教,促使大學生從消極受眾向積極受眾轉變,從而突破大學生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抵觸;有利于在網絡環境中積累意識形態工作經驗,筑牢大學生思想盾牌;有利于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方面的隱性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并成為大學生觀念系統里的先驅部分和個體實現自由發展的動力保障。
4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二元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可有“社會哲學范式”和“人學范式”兩種傾向選擇。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過多地運用了“社會哲學范式”思維,忽略了大學生基于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性,過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作用和社會功能,將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地位變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壟斷供給”,將世界的“人化”錯誤的作為了終極目標,而淡化了思想政治的“化人”目標,最終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的二元化,筆者概念里具有兩個緯度“二元化”理解:一是從目標屬性來看,“二元化”指目標體系應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二是從目標的價值體系來看,目標體系結構與內容設定必須同時考慮客觀世界的“人化”和思想政治的“化人”目標,即既要一定程度的遵從標準哲學理論范式,又要充分尊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客觀動機。然而,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結合時代特征及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成長背景而及時更新教育的目標體系,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延續老舊坐標,悖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理性”原則。思想政治教育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包括了素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核心內容。基于此類種種,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須進行必要矯正,加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動力作用機制的關注,將個體精神緯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坐標,不斷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生長更新及其內在超越性。從“供求平衡”、“供求相當”的科學原理出發,在不脫離當代大學生生活成長客觀環境的前提下,尋求由網絡熱點作為最佳切入點、使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果最優化的途徑,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5 如何將二元目標與網絡熱點相結合
用好網絡平臺和網絡素材是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正面影響力的有效路徑,以促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化”目標。將網絡熱點與大學生內在需求、社會政治范式要求進行雙重結合,建立二元目標體系,并將網絡熱點上升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二元化”目標的有利契機和良性載體,從而探索出一條網絡熱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動機制的建立路徑,解決網絡輿情環境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易攻難守”等教育難題和困境,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用活網絡熱點素材,打造生動有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常態性、時效性、自覺性以及生活化,真正做到春風化雨、育人無形,必須要鉆研和解決以下問題:一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缺陷及其重新定位;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分析;四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教育“供給側改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時代性特征;五是網絡熱點的分類與價值分析,及其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原理;六是利用網絡熱點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經驗分析;七是網絡熱點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活動在接收機制上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分析;八是利用網絡熱點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新路徑及方法分析;九是開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校園網絡新陣地;十是利用網絡熱點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研究和實踐應用;十一是建立網絡熱點解讀和大學生自我教育聯動機制;十二是在現實環境中建立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參考文獻
[1]王東穎.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目標[J].社會科學,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