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俊 李 論/保險職業學院
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構建各類課程協同的育人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許多高校開始大力推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想形成科學的育人體系,使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切實有效的實施,只有掌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和精神實質并優化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本文對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性與現實意義。
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我國在新時代下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很多新挑戰與新要求。因此在新時代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目標,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優化思想政治素質,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從國家意識形態戰略高度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無法被身心人文以及職業素養所代替,我們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當具有高尚的政治追求以及崇高的政治理想。因此高校應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于我國和世界發展,立足于我國國情,培養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人才。
高校長期以來都存在著側重于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對于師生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等方面的投入缺乏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跟缺乏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有關。此外,在當下社會越發多元的價值、文化以及利益等復雜的背景下,要想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單純的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高校要把切實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話語權與育人功能,形成全課程育人的局面,發揮多學科優勢,從而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課程思政的目前并沒有權威統一的定義,一般是指圍繞著人才培養的目標,教育者在各類課程中有計劃、有目的以及有意識的進行教學設計,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把價值觀引導以直接和間接方式融入其中,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并使教育者接受的教育思想。課程思維教育教學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強化價值引導的模式創新與教育理念,是在人才培養之中真正落實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方針,并要求所有的課堂教學都要做到價值引領、能力培養以及知識傳授的統一,而不是刻意新增的教學活動或者課程。我們判斷課程思政的特性是否能被某一門課的教學活動體現出來的標準就是,這門課的教師是否為有育人情懷的思政主體,這門課是否有價值引導的思政功能,這門課的教學是否含有德育意蘊的思政元素。
每個課堂教學在課程思政中都是價值引導、技能訓練以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這三者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且密切聯系、不可分割。技能基礎和知識底蘊在價值引領中凝練,價值升華則通過技能訓練和知識傳授來實現。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改革的精神實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了和其他各類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同向同行,要和其他各門課一樣種好責任田、守好一段渠,滿足學生成長發展期待和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并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所以,其他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課程思政格局中,是構建相互協同的,都需要加強和改進的課程育人體系,而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
為了在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切實有效的落實課程思政,學校應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一套全員聯動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動員所有的教學力量參與,并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相關機制。此外,學校也要注意克服教師的主觀分散化與隨意性,增強各教學部門的協同聯動,遵循教育規律,狠抓課程思政的可持續發展、審核督導、成效、質量以及落實。
價值導向統一、問題導向以及目標導向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始終應當堅持的目標。除了重視學科知識,在設計認知領域目標時我們也應當以恰當方式融入創新創業意識、人文意識、誠信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等。除了接受知識技能外,在設計情感領域目標時,也應當融入人格化、正向價值選擇和判斷等。
學校應當強化對大學生的激勵和價值引導,在課堂教學之中注重應用典型案例、人物事跡以及學習素材等思政元素,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并加強講授平臺建設。為了提高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設計實訓活動方案時要突出技術的倫理規范和價值引導,在技能訓練中運用思政元素,并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平臺建設。與此同時,為了強化對大學生熱愛祖國愿意為國家現身、為人民服務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教育還要加強研發平臺建設。為了讓大學生在生產勞動、作品創作、志愿活動、調查研究以及參觀考察中增強獲得感與體驗,要設置相應的實踐任務,把專業實踐主題與思政主題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加強實踐平臺建設。為了方便師生在線共享思政資源,打破不同課程之間的界限,要注意加強網絡平臺建設。
為了不斷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要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協同制訂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方案,逐漸育人共同體和教學互動的課程教學團隊,跨業界閱歷和多學科背景的資源互用,能力互補以及信息互享,并整合思想政治行業企業專家、班主任、學生輔導員、專業課程教師以及理論課教師等。
要重點支持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和研究項目,構建可持續發展體系,技能競賽體系,績效考核體系以及課程思政的評價標準體系,在績效考核評價、教學質量評估以及教育教學規程之中納入立德樹人,并在學習的發展規劃與章程之中納入課程思政。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了多載體聯動實施,多資源整合利用,多課程團隊協作以及多學科交叉綜合互補,擴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氛圍以及規模。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促進了合力增強、效率增強以及工作成本的降低,形成了了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在文化、管理、人才、技術以及規模方面的優勢,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