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培養兼具多種能力,可以站在多個一線崗位上的優秀技能人才和勞動者,國家在這幾年來放寬了許多相關的政策,極大的增加了對中職教育的投入,以至于我國各個地區的中職院校再次以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面展示在眾人眼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流失!相對于普教學生,中職學生輟學率之高,已成不爭的事實。且已被很多人視為常態。也因此,如何合理遏制中職學生流失,讓中等職業教育盡快步入良性循環,是每一位職教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二十一世紀的背景下,我國中職學校招生難、學生流失率高的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缺乏制約性。眾所周知,中職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學生畢業是屬于中專學歷,其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及同等學歷的人員,它的招收門檻是很低的,學生們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差。同時職教學校的管理相對于普教學校來說,制度相對寬松,不會過度限制學生自由,與外屆過度接觸成為學生流失的最大特性。二、羊群效應。中職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身與心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在當他們目睹自己班上的其他同學紛紛退學后,自身也會萌發退學心理,故而許多學生也都會選擇退學,這是一種從眾心理。三、流失呈不平衡性。于學習的途中,各方面難免會有不平衡的現象發生。辦學設備好、管理好的學校就比辦學條件差、管理過于松散的學校流失要少;班級管理嚴格的學校,學生流失也要少很多。
長期以來,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實踐性都比較低,沒有一個牢固的學習基石,并且學習習慣較差,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連初中文化知識都學不會就進入中職學校來學習專業技術了。在日常學習中,他們對于學習是沒有多大興趣的,即便是部分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但也會因為自己知識儲備不夠而導致學習信心不強,在專業學習上難免會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他們便會有厭學之心。再一方面,中職學生年齡一般較低,通常是在十五到十七歲這個范圍內,大部分處于逆反心理較強的階段,相對于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他們更容易接受外屆的影響,如上網、打架及早戀等。并且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外面誘惑太多,學生是難以抵擋得住的,他們時常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連學校都不會常住,常渴望自己能到外面“大展身手”,再加上他們在學習上不能得到成就感,所以逐漸地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流失了。
眾所周知,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社會原因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它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當前就業要求不高。據調查得出,我們國家的許多小型企業缺乏高規格的工作人員準入制度,一些企業對員工掌握的技能要求不高,在他們沒有多少文化和專業技術的情況下,仍會有相關單位會錄取他們,也會找到一份工作。長此以往,大量學生就會覺得上學是不重要的,沒有必要將他們的青春和金錢花費在學習上,緊接著很多學生對自己進入中職學校的初心就會發生改變,會有學生陸陸續續地放棄學習,外出尋找工作;另外有的學生若是得到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他們就會發動身邊的同學和他們共同離校工作,這樣相繼的鼓動下,必定會導致眾多學生流失。其次,社會的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他人的輕視和偏見。在校外,一旦學生有不良行為出現,眾人都會將那些不好的名詞運用到中職學生身上,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會覺得每一個中職生素質都是不高的,不會對他們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故而,許多中職學生就不可避免的產生自卑感,缺少自信心。最后,一些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部分地區的教育只會針對普通教育而實施一系列有利于其發展壯大的措施,對職教是不關注的。有的職業學校創辦多年,其設施陳舊,沒有能體現時代發展的相關專業開設,條件也艱苦,教學資金供應時常跟上教學步伐,所以讓中職學校愈發沒有競爭力和吸引力,難以留住大量學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而家庭教育環境是極其重要的,主要是指家庭里各個成員間在日常相處間所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孩子影響很大,對他們的品德、心理、行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進入職業教育后,若是缺乏認識,不能對這個教育有一個正確理解,那必將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部分家長對孩子期待不高,不要求他們在中職學校里學到多少技能,只是將他們放在學校里讓他們正常成長,因為家長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和管教他們,但孩子年齡又不足以帶他們外出工作,且怕他們一天無事可做,跟其他社會不良分子學壞,因此就把孩子送到中職學校里,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是不會過問太多的。于是,一些學生就不會有上進心,沒有學習動力,不會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校律校規,過度放縱自己,伴隨這種狀態的延續,他們就會流失到社會中。此外,大量的中職學生都是出身于農村的,其家庭拮據,難以承擔這較為高額的學費。所以,一些家長就不讓他們繼續去學習技能,早早的就讓他們外出工作,希望能夠以此來擺脫家庭困境,這也是造成學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首要場所。在學生步入社會之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是在學校中形成和完善的。因此,學校存在不足同樣會致使學生流失,也會對中職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在我國,大部分的中職學校都會給人展現出一種教學設備不完善、師資力量不雄厚、沒有相應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形勢,這是很難招收到許多學生的。例如,教師在對信息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他們要設置多臺電腦以供學生們實際操作,而一臺電腦少則就要幾千元,并且還要開設多個專門的電腦房,這些一系列設備加起來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沒有外界的投資是很難建立的。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專業單一、落后,難以跟上社會需求,沒有競爭力。再加上部分學校課外生活單調,學生活動空間不足,就易使他們產生壓抑心理,學生就必然會流失了。
學校應該隨時掌握社會動態,時刻緊盯社會需求,為培育市場需要的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加強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故而,這就強調學校必須要以好的硬件設施和必要的實訓場所為基礎,堅決建設一個強大的文化底蘊出來,積極引導學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同時,還要加大中職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核心素養培育,使教師能夠適應社會和企業用人的新標準、新要求,具有良好的師德、專業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增強他們的專業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一個真正能滿足于學校需求的、理論同實踐都具備的全面教師。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專業教師不僅要做到隨時隨地的了解當今社會的最新動態,而且還要能夠及時掌握自身專業需要具備的素質要求,在教學中以社會需要為中心而進行教學內容更新,創新教學模式。從意識上改變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認識,加強他們的學習信念,好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
一個中職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直接影響因素是學生的數量與質量,所以中職學校要更新招生觀念,生源的數量、質量兩手都要緊緊抓住。一方面,要保證學生數量,避免生源枯竭就不得不先從學校自身出發,只有中職學校通過層層選拔出合格且經過正規培訓的員工,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校內全體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快學校的工作效率,方能推動中職學校一直繁榮發展。此外,學校還可以對各個地區的學生敞開大門,制定出合理的相關政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一個招生網和加強宣傳力度來擴充學生數量,確保招收適應辦學條件,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要嚴格把關,從生源上保證好其質量。中職學校在開展招生工作前,要同其它初等學校密切聯系,進行實地考察,充分了解到即將報考自家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與學習成績,對于有不良記錄的學生堅決不予招收,提高報考門檻,有效避免學校教育層次的降低,保護校園聲譽,以便于更好更快的招收到優秀學生。
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他們大部分在初中時期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甚至一些學生還因成績差受到個別教師的不重視和差別對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心理存在一些缺陷,普遍都感到自卑,信心不足;并且這些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學校,他們自我意識不夠健全,容易形成“小幫派”現象,若是不加以正確引導就會導致打架斗毆等不良情況出現。針對這一特殊群體,中職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樹立信心,不要一昧的去抱怨學生各方面表現差,在平日里要能夠細心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積極引導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還要做到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學生人格,拒絕用歧視的目光去看待他們,做到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同時,學校還可以多開展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文體娛樂活動,讓他們體會到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學生情緒,留住學生。
現如今,我國就業形勢非常惡劣,特別是中職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就業壓力更大,學生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前途,更重要的是與學校的招生、學生流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選擇一個學校,首要考慮的就是該學校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安排這個關鍵因素,所以中職學校如果想長遠發展就要暢通就業渠道。首先,從國家上,相關政府可以頒布落實一系列具體的法律法規,以及發布一些與就業有關的優惠政策去全力解決中職生就業難的問題。其次,學校方面,要展開多層次的探討,尋求有效對策,努力找到一套涉及中職學生就業各個環節和多個方面的解決方案,在提高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就業指導。最后,于學生而言,他們應該改變就業觀念,多掌握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就問能力。
對于大量從農村出來的在校生與貧困生,學校要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分擔他們的家庭壓力。學校可以采取勤工儉學、學費減免、獎金鼓勵等有效手段去幫助每一個中職生解決困難;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善于發現潛在問題,進行摸底造冊,建立貧困學生特別檔案,實施教師結對幫扶貧困生制度,多關心留守學生,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促進他們熱愛學習,避免他們流入社會。
家訪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是增進師生關系的重要橋梁,是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中職教師要定期組織家訪活動,與家長共同管理學生,還可以借此機會讓家長了解到中職教育的重要性,改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減少中職生流失。
綜上所述,目前中職學校學生流失情況是相當嚴重的,其原因復雜多樣。經過時代的變遷,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也愈發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而中職學校也要轉變教學思想,狠抓教學管理,不斷增強自身建設,就會有效控制學生流失,職業教育就會得到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