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亮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安徽人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弘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徽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認真總結安徽改革開放的經驗,對于全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改革開放;成就;啟示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0-0023-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1]9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以來,走過了四十多年極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四十多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首創大包干,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也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弘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安徽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在省委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安徽省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全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省生產總值從1.72萬億元增加到2.75萬億元,年均增長9.1%。財政收入從3 026億元增加到4 858億元,年均增長9.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 640元和12 758元,年均增長8.8%和10.3%。①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糧食最高產量突破700億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6.5%提高到53.5%。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726公里增加到1 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3 210公里增加到4 673公里,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5萬公里。解決2 1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從13.9%提高到63.9%。
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由中國科技大學主導研制成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干線”合肥—上海段率先開通,世界首次實現“人造小太陽”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國家批復,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的重大平臺。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后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人數連續10年全國第一。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5.6萬戶。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改革開放的深刻啟示
(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安徽省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20,還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20。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歸根到底是由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調動全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保證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和險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安徽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開創安徽改革發展新局面。
(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2]16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1]1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1]15。我們的改革是在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好發揮出來。我們的改革“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有領導有步驟推進改革,不求轟動效應,不做表面文章,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1]20,即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正確方向。
(三)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2]21,還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2]45。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要依靠人民來創造偉業,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靠人民才能實現發展目標。
(四)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引領著安徽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五)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不松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3]14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主要從六個方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一是抓思想從嚴,著力教育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二是抓管黨從嚴,引導全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三是抓執紀從嚴,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四是抓治吏從嚴,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五是抓作風從嚴,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六是抓反腐從嚴,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3]16-17。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委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重作”專題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等。通過這些教育活動,擰緊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總開關”,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做到了“兩個維護”,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總之,我們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