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媛 許嬌嬌/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如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多元化,黨中央陸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倡導鼓勵大學生投身于各類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去,同時也會新增多類就業崗位,超越傳統觀念,實施強有力的措施,營造好的就業創業環境,積極搭建畢業生就業創業平臺,使廣大畢業生能夠在有效的機制下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同時,高校持續擴招的影響,勞動力供大于求,高校畢業生因此也就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民辦高校與綜合性大學相比,就業市場相對來說偏窄,更多的畢業生投身于創業實踐之路,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通過創辦自己的工作室,如創意兒童畫培訓班、手工作坊、創意廣告媒體室等等,一般來說規模不是很大,由幾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形成團隊,有效節省了創業成本,加之藝術類專業和人們平日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更便于適應社會,投入的資金等也會偏少。
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太過于單一,隨著藝術類考生數量增加,學費較其他專業偏高,而高校開設此類專業需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設施實驗器材等配置,學校所處的地段位置,優秀畢業校友的外聯條件等都成為高校的就業資源優勢。而有些民辦高校目前還處于師資力量薄弱,一味的模仿已經成熟的高校專業設置模式,一個班級人數高達四十多名學生,眾多人數的課堂使得課上的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藝術類專業一班25名學生是最佳教學模式。教師課上能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有一個良好的把控,最大化的對每一位同學進行輔導,老師輔導的時間也不會過長而致疲憊,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也會更加詳盡。其次,高校開設的專業太過于精簡單一,與社會接軌較為困難,面向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校學習的知識面過于狹窄,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同時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是特別新穎,教授的內容較易千篇一律沒有新的突破,從而使課堂的授課內容空洞,對于學生四年的培養方案可以進行進一步多方面的研究,借鑒專業設置較為成熟的藝術類高校,加強兄弟院校的交流與聯絡。
就業渠道的探索,作為民辦藝術類高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課》的合理安排,盡量將課程安排在畢業生的大三下半學期,這個學期畢業生面臨即將實習,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能有合理的預期,能夠安心在校修讀此門課程并且了解一些與就業相關的知識。否則課程安排在大四上半學期,有很多同學一味認為就業困難以至于在實習單位賣力工作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畢業之后順利留下工作,從而使得對就業相關的形式政策了解不夠、求職技巧不了解、法律知識欠缺導致就業的結果不理想,不得不接受就業失敗的慘痛經歷,即便是自行創業的。
對于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競爭力相對薄弱,由于在高考期間就是經歷件短時間的集訓,掌握高考美術的技巧,步入大學以后對文化的學習興趣低,經常會出現曠課的現象,外語的成績掛科現象居高不下,最終畢業拿證受到影響,拿不到畢業證書的同學一般用人單位不會給予錄用,從而導致就業時間推遲。同時藝術類學生追求自身個性的發展,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不是很清晰,不安于被束縛,跳槽的頻率很快。
據統計,2019年高校畢業生的預計達834萬,在以黨中央為核心的宏觀層面上,積極響應創新創業號召深入應用貫徹新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加強在校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多渠道實施就業困難的精準幫扶,針對就業有困難的畢業生開設專門的培訓,將政府的就業相關政策盡可能的利用營造出濃厚的支持就業創業的氛圍。
作為地方民辦藝術類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合理化,多增設能夠增加就業相關的引導課程或活動,專業的分布盡量全面化,使學生能夠將設計與美術繪畫專業相融合,盡管學習的是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從事教師的一個班級總人數35人中會有6—8人左右從事教師這個行業,那么這其中就會有相應的學科涉及,如繪畫基礎、材料運用、教資等,需加強宣傳力度,把握考試時間。其次高校創新創業園區、街區,創新創業示范科教園區等建設模式的開設,也是推進學生創業就業的重要推動因素。此外,民辦高校在實施開放辦學基礎上,積極尋求校企聯合訂單培養的模式,不僅使學生能夠盡早進入基層就業,也使學生能夠牢固樹立規劃好自身職業生涯的信念,而另一方面也能夠給予減輕一些學生的經濟負擔。其中更加重要的一點,民辦藝術類高校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積極實現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鼓勵培養條件成熟的自主創業人才,始終將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針對性的開展創業教師隊伍的各類培訓、選拔,使教師隊伍更加專業化、精準化,保證教師隊伍的與時俱進,從而促進高校形成完整、科學的教育體系。
從畢業生自身來說,要敢于做時代的弄潮兒,充分利用大學的時光修煉自己,順應時代前進的步伐,追逐時代前進的腳步,首先要將自身學歷的提升、專業的夯實作為重中之重,隨著高校的擴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甚至非技術崗都要求研究生的學歷門檻。其次,打造自身成為復合型人才,例如藝術類學生在面臨的就業創業的時候,有的部分同學舍棄了原有的設計專業而從事了教師相關的職業,有的從事文職,有的還從事了金融,這些都使得藝術類的畢業生除了掌握自有的專業課程以外,還需有其他專業知識的涉及與學習,才能夠形成1+1>2的成效,職業勝任度也會加大。再者對于藝術生來說外語是一門硬傷,計算機常規辦公軟件的使用也不容樂觀,在面對龐大的中國經濟市場上,多掌握幾項辦公基礎技能無疑是面試中加分項目。與此同時,也要提醒眾多畢業生,不要隨波逐流爭相追求一二線城市的就業熱,眾星追捧的熱線城市充斥著極強的就業壓力,究竟適不適合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須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著重考量。
對于當下大學生創業氛圍調查顯示,很感興趣的占比最少,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校內的校園創新創業環境渲染不夠,學校在教育工作和宣傳工作沒有做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從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發現,比重最大的是經驗不足缺乏社會關系,其次資金短缺,面對挫折的承受力不足,再者創業方向不明確,對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掌握薄弱。因此作為創業者首先要擁有很強大的心理素質,創新第一,勇于挑戰不同的困難,敢于承擔,創業者只能從不同的角度、經驗上突破創新思維從而解決問題。而在面臨復雜的環境下能夠有專注精神對待目標也是創業者所必備的重要心理素質。在面臨殘酷的社會競爭之下,能夠穩扎自己的目標,不輕易被周圍的輿論左右,積極面對創業過程所遇到的問題,尋求最佳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敢于挑戰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因素。
注釋:
①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著力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報告[R].西安,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