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騰飛帶動了各個產業繁榮發展,國家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對青少年培養提出了更高的,即青少年除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外,同時還須具備優秀的創造力、思維擴散能力、審美能力,特別是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院校需要培養出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優秀實踐能力的音樂藝術人才,實現對國家音樂文化產業輸送人才資源,為社會發展而輸送多元化、高素養人才,而現代音樂教學中,由于國內外學者針對于音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題材的過度研究,導致當下我國教育機構開展音樂教學期間,實踐能力的權重已遠遠高于理論教學,須知音樂理論教學是促進學生審美觀形成,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音樂實踐如歌唱、樂器演奏、作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根基,因此對音樂理論教學新思路的研究,在宏觀上可一定程度指導我國音樂教師、音樂院校轉變陳舊理論教學理念,提升音樂理論教學水平,在微觀上可指導我國音樂教師如何基于新的音樂理論教學思路開展音樂教育工作,致力于為國家培養出全面、綜合性、高素養的多元化青少年人才。
開展音樂理論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授音樂定義、基本概念及音樂相關基礎知識的過程,在知識傳輸下,教師運用大量例證向學生論證各種理論現象、音樂理念,結合教學中的視唱練耳來實現學生音樂聽覺培養,利用聽寫教學,對學生開展音樂情感、內在音樂性的訓練,實現提升學生音樂素質的教學目標,故開展音樂理論教學,是讓學生真正掌握樂理知識,為音樂實踐、學習各種演唱、樂器演奏以及作曲技巧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開展音樂理論授課階段,會為學生講解大量的和弦、連接方式、音律及音響效果等,運用和聲教學,指導學生進行和聲練習,實現學生充分掌握音樂領域下各種規則的進展規律,同時可以熟練運用、掌握和聲知識,實現學生自行解決各種音樂問題,讓音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這一過程中,配器課及作曲課的教學,是在教師教授培養學生進行歌曲創作,歌曲編排能力,同時包括樂隊樂器的變配,故音樂理論就教學,是奠定學生在未來組織各類音樂活動、開展作曲的重要技術基礎,同時也為學生未來走入音樂教師崗位開展教學的基本音樂素養做出鋪墊。
音樂理論課程教學階段,學生會在教師帶領下欣賞大量藝術作品、音樂美學、并學習諸多音樂歷史,開展音樂大師作品分析,是在音樂教學中切實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在音樂領域的全面發展,充分掌握內在音樂藝術在可觀歷史以及藝術發展層面的規律,讓學生能夠以合理的形式思考各種音樂現象,故開展音樂理論教學,是切實提升學生品味價值,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情感、審美情趣的很重要教學手段。
信息化時代下,國家大力推動教育產業積極融入信息化技術,以起到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提升之目的,然而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仍然存在大量音樂教師,始終采用數十年前沿用至今的黑板、鋼琴輔助音樂理論教學形式,這種黑板+鋼琴音樂理論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首先很多音樂教材中的譜例會因音樂教師鋼琴、電子琴演奏水平局限無法實現演奏,即使部分教師在備課階段開展突擊訓練,勉強可以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彈奏教材中的高難度內容,所演奏出的音符也是轉瞬即逝,無法達到教材教學本意,學生往往難以深刻掌握理論知識,隨國家新課改政策不斷深入落實,音樂教材水平不斷提升、更新,很多教師的鋼琴水平、或是鋼琴演奏這種教學輔助方法本身已不足以有效為音樂理論教學服務,且在陳舊教學方法沿用背景下,學生亦對音樂理論學習無法提起興趣。
目前我國各級音樂理論教學中,無法充分體現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價值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詬病,其主要體現于如下兩點,其一是音樂理論課程同實踐的結合度始終無法提升,作為聽覺藝術,開展音樂理論學習階段,學生不能夠離開情感的體驗,若想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就必須在深度理解音樂理論基礎上結合實際的聲音開展學習,而目前我國大量學校的音樂理論教學僅僅禁錮于純粹的理論教學,不僅造成課程缺少靈活特征、感性特征,同時也是促使學生對音樂理論缺乏興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包括我國高等教育在內,我國音樂理論教學過于注重功利色彩,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教師以完成教材內容教學作為教學目標,按部就班以課本為支撐開展純粹音樂理論教學,忽略音樂理論教學的廣度、深度要求,其教學內容也無法良好關聯學生音樂活動中的實際問題、狀況,使得學生錯誤認為音樂理論課程內容膚淺,對于自身實際水平、個人素養提升無明顯作用,故大量學生僅在考試前階段惡補音樂理論知識,音樂理論知識淪為單純考試科目,課堂內外都缺失良好的音樂理論學術氛圍。
上述提到音樂教學,是促進國家文化發展,促進國家青少年人才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重要實現手段,音樂教學范疇下的音樂理論教學,不僅是對音樂實踐學習的支撐,更是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樂理、鋪墊學生作曲素養、提升學生藝術品位價值的重要發展因素,針對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陳舊教學方法沿用、無法充分體現音樂理論教學價值的問題,作為教育機構以及音樂教師,首先需要改變自身教學思路,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明確音樂理論教學的價值、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作用,同時要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理論知識所蘊含的魅力與內涵,以學生實際音樂理論需求、音樂理論教學思路創新為導向,開展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模式的建立,并探究充分實現音樂理論教學價值的路徑:
信息時代下,計算機技術一日千里,在眾多音樂人、專家的供研究努力下,大量音樂制作軟件、音樂制作技術出現在音樂市場中,這些軟件與技術掀起了音樂聲音處理的革命,教師在開展音樂理論教學階段,應合理嘗試將電腦音樂制作融入音樂理論教學,實現音樂理論教學階段看譜、音樂創作、音樂訓練、音響試聽一體化的信息化音樂理論課程教學,這一嘗試不僅可以實現傳陳舊教學方式“紙上談兵”的問題,更可以進一步迎合現代社會下青少年對于電子信息化技術的喜愛。
1、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工具
使用電腦開展音樂制作,僅需一臺計算機便可實現,同時以基于經濟條件的允許也可引入價格較為昂貴的設備組合,開展數字音頻制作,MIDI制作與數字頻頻電腦音樂制作是主要技術,其中MIDI制作即運用數字化技術、音源或是軟音源的連接實現各種樂器音色的制作,目前世界非范圍內的經典軟件包括Musiccat or、Cubase SX,BandinaBox等,舞曲類型軟件包括Fruityl oops等。數字音頻隸屬于數字化聲音,基于波形方式或是頻譜的方式在計算機屏幕顯示,實現線性與非線性音樂制作、編輯,同時除上述技術外,TT作曲家、Encore等大量音樂制作軟件都可在音樂理論教學領域開展充分的運用。
2、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應用
(1)《和聲學》教學新思路
以《和聲學》教學為例,在教師開展《和聲學》教學階段,可充分運用多種電腦音樂制作軟件,如教師采用樂譜制作軟件Overture軟件開展樂譜制作,實現實際音響效果和聲譜用同步展現給學生的效果,運用反復重新播放演示,配合教師講解具體某一和弦的連接,分析《和聲學》下的基本寫作規律,并合理利用MIDI鍵盤將不同形態、不同和聲因素變化的實例演奏給學生聆聽,這種形勢下,學生在聽到音響效果同時可以在投影儀中看到樂譜的顯示、走動,有助于學生以自身的聽覺、視覺感為依據開展作品音響審美判斷,這種方式不僅是原本復雜的《和聲學》教學變得直觀、靈活、簡單,同時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興趣。
Musicator是一款具備出色樂譜編輯功能的軟件,當教師針對學生的和聲書面作業開展分析、評分期間或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習作示范演示階段,可利用Musicator軟件自帶功能對學生交付作業的部分小結進行內容對比、修改,利用學生作業的評判實現問題舉一反三,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與記憶。
學生完成和聲作業后,教師可運用Tonica軟件進行學生作業播放,Tonica可以實現依據四步和聲,即以S、A、T、B進行音符輸入,并將作業在MIDI設備播放讓學生們聽到同學作業的實際音響,特別是學生和聲作業中,傳統方式下教師憑借鋼琴進行學生作業內平行五、八度的檢查十分困難,教師在開展信息化《和聲學》教學階段,可將學生作業利用MIDI文件格式導入到Toncia軟件中,利用軟件技術進行學生和聲作業技術性修改。
(2)《配器法》教學新思路
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配器法》音樂教學階段對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的應用。《配器法》音樂教學,是教師引領學生開展作品寫作、探究如何進行銀色組合處理、樂隊印象編排的作曲理論學習,基于大量音樂制作軟件的支撐,將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應用于《配器法》教學,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電腦音樂制作軟件下通常都會集成上百種樂器模擬音色,在教師帶領學生研究音樂創作階段,不僅可以將學生編寫譜例準確以印象形式展現播放,且在開展各類樂器教學階段,可以利用音樂制作軟件強大的功能實現多種樂器不同和聲搭配效果展示,使學生在開展《配器法》學習階段可以更加直觀、正式面對樂曲創作內容,例如在教師在開展弓弦樂器弓法技巧理論知識授課階段,可以利用Cakewalk軟件下自帶的音符編輯功能,在同一段音樂內適當增加音符節奏值,或是延長音符節奏值,亦可以進行擊鍵力度的調整、調整釋音的時間值,向學生展示分離音符,建立新軌的具體方法,且教師利用軟件功能,可實現向學生在不實際接觸弓弦樂器的條件下就直觀了解到頓弓、分弓、跳弓以及連弓等一系列弓弦樂器弓法演奏期間音響效果,在軟件下結合其他樂器聲音模擬樂曲組合,實現弓弦樂器在樂隊演奏階段的效果與作用,加上教師現場理論知識的講解,可切實加深學生對于各種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印象,基于這種新面貌、新思路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學生們必然愿意去探索音樂理論知識蘊含的魅力。
(3)《作曲》教學新思路
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開展《作曲》教學階段,能夠實現基于軟件與MIDI鍵盤開展譜寫工作,可在提升作曲寫譜速度基礎上提升規范性,讓教師、學生快速完成復雜的寫譜工作,同時利用信息化音樂理論教學,可讓教師基于音樂制作技術、制作軟件擴展作曲教學的范圍,例如教師開展《作曲》下歐洲傳統作曲法、現代作曲發教學或是非洲作曲教學階段,可利用音樂制作軟件以及音樂制作技術,在互聯網下載教材中無法找到的歐洲、非洲等過度作曲MIDI文件,讓學生在作曲學習階段可以充分另感悟不同作曲風格、作曲信息,擴展學生作曲思路。
信息化教學,在我國教學領域的應用目前已經取得十分可觀的教學成果,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音樂制作軟件與音樂制作技術,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新思路所具備的信息化優勢,可有效解決陳舊音樂理論教學模式下“紙上談兵”、學生興趣缺失問題,實現音樂理論知識生動、真實、靈活教學,進一步活躍學生學習思維,由此可以論證,未來音樂理論教學中,信息化教學必將徹底轉變傳統音樂理論教學的手段、理念、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同時為學生對音樂的創作開辟更加便捷、靈活的途徑,全面實現現代化音樂教育體系的建設。
我國音樂理論教學中,音樂教學理論價值無法充分體現問題,主要原因系音樂理論課程同實踐的結合度始終無法提升,同時音樂理論功利性過強,教師以完成教材教學內容作為最終教學目標,教學僅僅禁錮于純粹的理論教學,忽略了音樂理論教學深度要求與廣度要求,若想充分體現音樂理論教學價值,首先要提升音樂理論教學與實踐的融合度,提升理論基礎課文化品位,同時教師應合理將音樂理論教學同其他課程有機關聯。
1、加強理論與實踐融合程度
加強音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度,音樂教師需要其人事提升音樂理論基礎的文化品位,實現音樂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例如針對學生唱音不準的問題,教師就應從音樂理論下的音程內容入手,首先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理論下音程的實際概念,同時讓學生真正識別音程理論知識下音程轉為、音程協和度等相關理論知識,真正地將音樂理論知識應用到服務到學生音樂實踐當中,即學習的一切理論知識,都要以學生日常實際解決音樂問題為向導,在開展實踐訓練階段,充分引導學生,明確音樂理論知識的作用,明確如何運用音樂理論知識解決實際音樂問題,讓學生了解音樂理論知識是支撐音樂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而并非單純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自行領悟。
2、加強音樂理論同其他課程有機關聯
在對學生開展音樂理論教學階段,需要滿足音樂理論的深度要求及廣度要求,作為音樂教師,開展音理論教學首要是加強音樂專業教學同其他課程的有機關聯,為確保通過聲樂理論教學,加深學生對于聲樂作品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滲透能力并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創作能力,在關聯其他課程階段,可充分結合音樂理論知識與社會學、歷史學相關知識,使學生對于各種音樂理論的體會、感悟進一步深入,透過音樂理論學習實現學生對于歷史、社會的了解,其次是可以將音樂理論知識同其他樂器科目教學充分融合,讓學生充分接觸、了解其他音樂元素、并通過樂器課程的關聯,讓學生在音樂理論基礎上可以更好掌握節拍、節奏,有效擴展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期間的擴散性思維、樂曲創作階段的多元化思維。
由此分析,理論實踐融合是我國教育產業長久以來的話題,而我國音樂理論教學同實踐教學始終處于相互分離狀態,故作為音樂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教學思路,充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音樂問題中,且音樂理論教學,需要滿足深度、廣度的要求,教師應合理開展理論知識教學橫向擴展,結合歷史學、社會學以及其他樂器教學課程,在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深度同時,基于樂器課程提升學生杜節奏、節拍的掌握,從而充分發揮出音樂理論教學價值所在。
開展音樂理論就教學,是讓學生在開展音樂學習中真正掌握樂理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可為學生作曲素養的提升做出可良好鋪墊,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情趣。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下的音樂理論教學,大量教師仍舊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教學始終無法有效融合,且音樂理論教學過于純粹,忽略了理論教學深度、廣度的要求,致使音樂理論教學的價值始終無法充分發揮,若要改變我國音樂理論教學現狀,音樂教育者需要及時革新自身對音樂理論的教學思路,充分運用信息化時代所衍生的音樂制作軟件與音樂制作技術,在提升教學效率,實現各階段教學效果模擬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興趣,其次音樂教師需讓學生充分理解音樂理論知識的作用與魅力,在開展聲樂教學階段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實際應用到解決音樂問題中,合理將音樂理論知識同歷史學、社會學以及樂器教學課程有機融,提升音樂理論知識教學作用,讓學生充分掌握節奏、節拍等理論知識內容,基于高效的音樂理論教學,為國家培養、輸送多元化、復合型人才。
注釋:
①魏曉麗.高校音樂教師鋼琴教學理論新思路——評《鋼琴教學新思路》[J].教育發展研究,2016(z1).
②鄧建平.從實踐中探尋鋼琴教學理論的新發展——評《鋼琴教學新思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6(2).
③楊清.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音樂教育》[J].高教探索,2017:I0001.
④閔小敏.高校鋼琴演奏技術與教學技巧研究——評《指尖的藝術——鋼琴演奏理論與技巧》[J].高教探索,2019(1):132~133.
⑤孫建海,張媛霞.論當今音樂理論教學的多元化新思路[J].科技資訊,2017(5).
⑥崔昕昕.音樂基礎理論教學思路差異的思考與研究[J].藝術評鑒,2017(24):100~101.
⑦楊倩.基于《新編基礎聲樂教程》的音樂學專業聲樂教學新思路[J].黃河之聲,20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