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生個人素養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語文教師,需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和語文課堂的教學環境,在教學內容中多增加經典名作賞析,展開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充分利用好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經典名著賞析,不但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職業素養,而且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個人的職業能力。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第三回,王熙鳳出場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重點寫的是林黛玉初進大觀園,與眾人相見的過程中,與王熙鳳見面的經過。
在這段教學中,我的教學理念是:要閱讀經典,還要結合中職生的特點,從經典閱讀中汲取營養,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因此我將“王熙鳳出場”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定為通過語言描寫洞察人物性格心理,從而認識人物的內心世界。目標是通過對小說經典人物的分析認識提升個人職業能力。
王熙鳳出場,教學分析中我重點采用對比分析法。首先根據《琵琶行》里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的出場方式,讓學生思考琵琶女是因為悲慘的現實生活使她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出場。對比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而且是笑著出場的方式,初步判定其人生是非常得意的。然后對比婆子丫鬟、夫人小姐個個 “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王熙鳳卻笑聲中傳來“我來遲了,未曾迎接遠客”,然后才見“一群媳婦丫環圍擁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般“放誕無禮”的出場,賈府中最頂尖的權威人物賈母聽了此話,不但不生氣,反笑稱她“潑皮破落戶兒”、“鳳辣子”,這樣就對比反襯出王熙鳳是深得賈母寵愛的特殊人物,身份尊貴,放誕、張揚、潑辣。
安排完出場后,作者濃墨重彩描繪了王熙鳳的服飾打扮。從頭飾、項飾到裙飾,從上穿、外罩到下著,從衣飾質地、款式到色彩,可謂極盡工筆。讓我們看到了這位豪門深院的少奶奶的不同凡響,很華貴、很奢侈。王熙鳳如此珠光寶氣、穿金戴銀,表明她精神上追求不高,貪婪,俗氣,喜歡聚財斂財。以這樣的裝扮來見“遠客”說明還喜歡人前炫耀。“一雙丹鳳眼”“兩彎柳葉眉”本來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這里加上“三角”、“吊梢”二詞,讓 “粉面”,“丹唇”的美麗容貌下隱藏著刁鉆、狡黠的性格以及不露的威風。
這般年輕貌美、華貴得勢、刁鉆狡黠的王熙鳳,對新喪母親,投奔外婆家的黛玉態度會是怎樣的呢?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先是恭維,夸黛玉標致,言外之意,以前還一直懷疑是不是有這樣標致的人物,以前也還從未見過如此標致的人物,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贊美,是贊嘆甚至是驚嘆了。此處“真”、“才”兩字讀重音,才會讀出“夸”的感覺。
接著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要求學生重點琢磨這句話的意思,教師引導、點播:
明明是外孫女,為什么說不像?而硬要扯成嫡親的孫女?有心理學家說過,不能當著一個女孩的面夸另一個女孩。王熙鳳夸林黛玉時,周圍還有迎春、探春、惜春眾姐妹,還有眾姐妹的母親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贊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豈不冷落了賈府眾人?而她這樣表達,既高度贊美了林黛玉,同時也夸了在場的賈家姐妹,而且這樣不光幾個姐妹高興,連王夫人邢夫人賈母都開心鳳姐的一句話讓全場的人都開心,可見其四面討好、八面玲瓏的本事。還順勢一句話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替賈母送人情,奉承討好賈母,真是精明狡黠、機變逢迎。
注意鳳姐的感情轉變:
“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講得好好的,怎么會突然轉喜為悲了呢?并且還要配以動作——用帕拭淚,以表心誠。
又怎么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從“笑”到“拭淚”再到“忙轉悲為喜”,為啥情感轉換這么快呢?
因為鳳姐知道,姑媽去世不久,賈母心里必定悲痛萬分。她估計幾句高興的見面話之后,賈母該開始悲傷了,于是就搶在前頭,轉喜為悲。可是,她因為“來遲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賈母和所在眾人一起已一次哭過了,因而賈母聽了此話,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來招我,快再休提前話”。
這要是一般人,這時候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了,可鳳姐卻并不慌張,不尷尬,見賈母笑了,很自然地匆忙完成這個感情的轉變。
真是一個演員!可以看出她確實是虛偽狡猾、見風使舵、巧于逢迎。
再看下面這段:
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組織討論,根據上面王熙鳳的一系列表現,判斷分析:她是真的在關心黛玉嗎?為什么不是?因為“不等黛玉人回答”,因為“一連串的發問”;因為“忙著吩咐下人”。看起來是對黛玉是無微不致的關懷的,實際上是在賈母面前向黛玉大獻殷勤,討好賈母。所有的這一切都體現了王熙鳳既世故圓滑,又鋒芒暗蘊。
鳳姐一出場,讀者先聞其聲,再見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種種表演。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說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又以當家少奶奶的身份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忖度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府中最頂尖的權威人物——賈母的歡心。
經過以上討論總結分析,學生對王熙鳳的性格心理有了較為精準把握,大家從王熙鳳的肖像、語言、服飾、行為、動作中不僅看到王熙鳳的外貌,還看到了王熙鳳的精神世界。
閱讀經典,不但要陶醉其中,而且要走出來思考閱讀學習經典的現實意義。這段經典到底對今天的中職生成長有什么幫助?王熙鳳身上有哪些品質可以借用來培養中職生的職業能力?怎樣去培養這些職業能力?
課堂上,經分組合作討論,老師點播引導,歸納如下:
(1)現實生活中,需要“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的能力
王熙鳳見黛玉時“恭維”的話語、“拭淚”、“轉悲為喜”的動作行為,都是對賈府最高權位者賈母準確地察言觀色、揣摩忖度后的行為,所以深受賈母的賞識,很是人生得意。
職場中或者社會交際中,懂得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人,辦事往往都會事半功倍。中職學生普遍十五六歲,處于對社會認知的懵懂階段,做事簡單直接,社會交往中大多不善觀察,還不懂得通過察言觀色來知曉對方、揣摩對方。通過分析引導,孩子們認知了“察言觀色”的重要性,還知道,會察言觀色,溝通和交往才可以變得如魚得水。培養了觀察的意識,提升了他們的職業能力。
(2)如何提升“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的職業能力
課文中,我們從王熙鳳的語言、服飾、肖像、行為、動作中讀懂了她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特殊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就以小說分析人物的方法,從交際對象的言語、表情、手勢、動作以及看似一些不經意的行為細節中進行敏銳細致的觀察,慢慢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觀察到位了,才能揣摩對方心理,掌握對方意圖,才能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交際目的。
(3)做一個情商高,懂人情、處處有心的人
王熙鳳精明干練、善解人意、隨機應變,又會討好奉承,很得賈母、王夫人等賈府中掌權者的喜愛。所以在生活中、工作中也要學習王熙鳳的這些品質,爭取做一個生活圈、學習圈、工作圈中受人喜歡的人,領導賞識的人。既要有業務方面的硬本事,還要有為人處世方面的軟本事。做一個情商高、有眼力、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做一個處處有心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種將語文教學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能力。經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展開討論回答,許多學生表現出的鑒賞能力和獨特的思維角度出乎老師意料,這也是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上難得出現的現象。這樣的授課方式,還培養了學生在閱讀經典中習慣性進行反思自我,見賢思齊的職業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