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到自身的成長成才,關系到社會的健康發展。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大學生心理工作的重點,也是輔導員的職責所在。文章擬通過一例精神分裂癥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處理與思考,為高校輔導員處理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提供方法和借鑒。
陳某,女,22歲,于2017年就讀于廣東某高校。家中兄妹四人,兩人讀書,家境貧困,該生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交流。2019年5月13日室友反應陳某近期行為反常,14日經專業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5月13日上午10點,室友反應陳某近幾日表情呆滯,眼神空洞,言行反常,主要表現為作息時間的突然改變、毫無緣由的唉聲嘆氣、不能自控的自言自語、莫名其妙地發問以及課堂異于常人的舉動。室友提出陳某近日多次聯系班級某男生,追問他為何不肯承認與自己的戀情。
11點,筆者約談該男生,確認是否與陳某存在戀人關系。該男生表示自己之前從未與陳某有任何交集,甚至從未說過話。5月7日晚,陳某突然在微信中向該男生發問“你有什么想說的?” 隨后3次追問該男生對“戀情”的看法,且每次聯系都在深夜。
11點20分,筆者約談陳某,陳某一進辦公室就低語“我知道你們都在幫我”。從陳某斷斷續續的表述中得知,陳某最近睡眠之所以不好是因為有件事困惑了她——為何那位男生明明喜歡自己卻不肯承認。陳某堅信該男生喜歡自己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該男生的微信朋友圈,每一條都與自己相關。同學們、室友都在說她和那位男生的事,老師上課也在撮合他們,甚至微信公眾號一直在調查她,陳某對此感到很焦慮。不僅如此,陳某還明確表示自己最近看到很多豪車在面前竄動,還聽到很大的風聲。并且室友都在暗自嘲笑她貧窮,自己的東西也都被她們翻過。陳某的狀態很差,面容憔悴,臉色蒼白。筆者詢問是否愿意專業老師幫助緩解目前的心理不適。陳某起初拒絕,經筆者勸導,最終同意。隨后筆者將陳某的情況反饋給學校心理中心。
下午15點,陳某未在約定的時間出現,筆者在教室找到陳某并陪同她去心理中心。16點50分,心理中心老師給出疑似診斷,目前可能處于精神分裂證早期,建議立即聯系家長,盡快送往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17點左右,筆者電話聯系陳某母親,將陳某近期的異常表現反饋給家長,家長也覺察到陳某的變化,表示非常擔憂,并當即承諾連夜趕到學校。23點25分,家長趕到學校,筆者就陳某目前的狀態、心理中心的疑似診斷以及就診建議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零點10分,家長帶著陳某離開學校,前往校外賓館住宿,并提出面見心理中心老師的愿望。
5月14日早上9點40分,筆者陪同陳某家人與心理中心老師會面,心理中心老師詳述了陳某的病情與后續的護理,包括專業的醫院推薦。
當天,陳某在其家人陪同下前往惠州市某醫院精神科診治,確診為精神分裂癥。醫生建議服藥一年,在家休養。5月20日,陳某及家長主動要求辦理休學手續。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重性精神病,多發病于青壯年。臨床表現為特殊的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一般無意識及智能障礙。通過與陳某及室友深入交流,初步推斷該生出現精神分裂癥狀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礙。陳某一直堅信某男生喜歡自己,只是礙于情面才不敢表白。且堅稱該男生微信朋友圈都與自己有關。筆者挑選該男生近期的微信,每一條陳某都能指出與自己相關的原因。5月7日陳某從微信中得知當天是該男生的生日,這對她產生巨大刺激。據室友反應,第二天陳某的言行就出現巨大的反常,以至于出現多次追問該男生的情況。困惑、疑慮始終緊逼著陳某。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的貧困家境給陳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約談中,陳某表示室友背后嘲笑自己申請國家助學金,甚至構想出豪車等明顯與其家境不符的場景。另據室友和家人反映,陳某很少說話,但是相當懂事。內向而堅強是筆者與心理老師在約談陳某時的直觀感受。這種性格使得陳某深陷于自己的主觀世界,遇事不愿求助,總是自己硬扛。一旦外界的世界與自己的主觀構想不一致,很容易發生心理沖突。情感的障礙、外在的刺激、貧苦的壓力、內向的性格,使得陳某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最終引發精神疾病。
學生工作無小事,學生心理問題事關學生的健康成長。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迅速快捷、溝通上及時有效是處理突發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關鍵。在聽取陳某室友反應的問題之后,筆者高度重視,立即啟動相關應急措施。
約談是處理學生危機事件、了解事情原委的必要環節。面對面的交流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當事人是否存在明顯的異常現象。在知曉陳某的異常舉動后,筆者先確定陳某的具體位置,并安排專人暗中看護,以防不測。在整個談話的過程中,筆者本著關懷學生、以生為本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引導陳某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明確陳某確實存在主觀與客觀不一致、思維混亂等異常情況下,要求室友不得對外宣傳,避免進一步刺激,同時囑咐室友隨時關注陳某動態,確保陳某的人身安全,做到隨時溝通、及時匯報。
上報領導是輔導員處理突發事件時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和工作要求,而領導指示也為后續事件的處理提供依據,確保危機事件處理過程合法、有序。筆者將與陳某約談內容及室友反映情況記錄下來,進行對比和分析,確認該生的確存在明顯的異常變化。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給學生工作分管領導,說明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商討下一步對策。就與心理中心溝通和聯系家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預判,征求領導處理意見。
心理轉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了解陳某目前的心理狀況和精神狀態,在得到分管領導的指示后,筆者立馬向學校心理中心求助,條理清晰地將陳某的異常情況反映給心理專家,便于專家及時介入進行疏導。在征得陳某的同意后,主動陪同其去心理中心。心理專家提出陳某疑似精神分裂癥早期的意見,并建議去專業的精神疾病醫院進一步確診。筆者主動詢問該疾病發病原因以及后續的治療和護理,做好應對家長的知識儲備。
筆者在得到心理專家的咨詢結果和就診意見后,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告知陳某近期在校表現,并詢問陳某在家是否出現類似情況。據陳某母親反映,陳某從本學期以來的確存在異常言行。主要表現在家庭微信群中,對家人正常的視頻分享表現出恐懼,與家人溝通時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等現象。近期陳某更是主動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戀情”,一反平時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征。有了這樣的共識,在細致溝通的基礎上,陳某家長表示當晚趕到學校。在隨后的診療期間,筆者始終保持與家長的溝通,保持對陳某病情的關注,同時叮囑家長遵從醫囑,不可任意停藥。家長積極配合學生的治療,并對學校的周到服務和對陳某的及時發現表示感謝。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輔導員的九大工作職責,其中就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研究表明,突發危機事件與當事人的心理應激反應存在很大關聯,因此輔導員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就能夠及時疏導壓力、預防危機。此次突發心理危機事件之所以能在24小時之內妥善解決,有賴于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
心理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時限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這就要求學校層面做好心理普查,開展心理培訓,及時介入嚴重心理問題學生的,給予專業指導;輔導員方面定期約談重點關注對象,利用特殊事件和關鍵節點及時疏導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班級方面,心理委員和宿舍長應定期開展培訓,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發現異常及時上報。筆者詢問得知,在此次心理危機事件中,除了室友留心觀察陳某外,班級心理委員也注意到陳某的異常,并主動提供幫助。可見只要基礎心理工作扎實有效,就可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輔導員工作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本人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輔導員管理工作的成效。將自主學習與參加培訓相結合,在掌握心理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心理輔導技術與鑒別能力。在具體操作上,注意運用敘事療法、共情等方式開展談話活動,不斷總結談話經驗、積累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此次心理危機事件的順利處理離不開輔導員的初步研判和及時轉介,主要得益于參加的心理培訓。
大學生心理問題關系到學生本人的健康和輔導員的管理,涉及到家庭的穩定和學校的影響。在危機面前做到以生為本,始終將學生的當前狀態和長遠發展作為首要考量因素是妥善處理危機事件的法寶,也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共識。在處理陳某的事件中,分管學生領導高度關注危機事件的發展動態;心理老師優先安排時間,開展咨詢活動;家長第一時間趕到學校,配合筆者開展工作;宿管人員主動留門至深夜,方便家長及早見到陳某。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危機事件最終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