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建煌
摘? 要: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的新路徑分析,該文就網絡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現狀,結合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活動開展的價值,圍繞兩點進行闡述:師生地位不平等;教育方式落后。在此基礎上,對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的新路徑進行探究,希望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 網絡?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c)-0125-02
在網絡新媒體教學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發生一些變化。思想政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念、人生觀念、世界觀念的重要課程,是學生學習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應該創新教學,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發展。該文就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的新路徑進行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活動開展的價值
1.1 網絡新媒體概述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指相比于以往的媒體形式,包括廣播、報刊等,借助數字和移動終端技術加以實現,依據手機、電腦等客戶端進行上傳和接收文件信息的一種服務模式。針對信息數據的傳播過程,網絡新媒體技術存在的優勢為打破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實現一對一或者多對一的教學目標[1],其技術的使用往往存在于生活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學生今后積極成長與發展,是新時期下一種有效輔助教育活動高效進行的工具。
1.2 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性
1.2.1 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網絡新媒體自身具備跨越空間傳播數據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在媒體以及信息共享的模式上完成傳輸過程,創建出交互性平臺,逐漸發展為流媒體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確保思想政治內容的全面滲透。此外,借助網絡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時刻掌握社會上出現的新聞熱點內容,掌握社會生活的本質現象和黨建設的戰略方針,為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擴展高校學生自身學習視野,體現出網絡新媒體運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具備的實效性。
1.2.2 便于思想政治課程自主性的體現
和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網絡新媒體數據傳播具備較強的實效性和交互性,可以更加充分地吸引學生眼球,刺激學生自身感覺器官。針對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每一個參與的個體都可以作為信息數據的傳播者和使用者,具備和他人交流的優勢。此外網絡新媒體的使用已經在某一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便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切合實際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增加學生自身思想政治課程知識的儲備量,為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奠定基礎。
2? 網絡新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現狀
2.1 師生地位不平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發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仍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在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則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無法發揮政治教學的目的,對學生學習發展十分不利。
2.2 教育方式落后
在網絡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不利于教學活動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忽略學生信息素養與政治素養的培養,過于強調理論知識教學,這對學生學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3]。在部分高校,利用新媒體建立網絡學習平臺,但是學習平臺設計比較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學生在學習平臺中學習時,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導致思想政治教學效果不理想。
3? 高校思想政治在網絡新媒體下教育的新路徑
3.1 合理應用新媒體,促進思想政治教學發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網絡新媒體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以此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教學,將教學內容以視頻的方式直觀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觀看學習,以此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為學生后續學習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新媒體與學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思想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社會熱點問題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人生觀念。視頻內容為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展,然后引導學生分析一帶一路對國家發展的意義,以此強化學生政治觀念。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教師應合理應用新媒體,以此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政治素養與思想觀念,以此推動高校政治教學發展。
3.2 創建新媒體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新媒體教學環境下,教師以重視教學環境的創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3]。新媒體教學環境的創建,打破傳統教學對學生的約束,活躍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輔助教學,活躍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討論誠信這一話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教學,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創建教學環境,使學生對此產生深刻的認識,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學時,為學生播放輕音樂,烘托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音樂的烘托下,學習理論知識。當教師講解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誠信的案例展示出來,以此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在新聞報道中,有多人被稱為“老賴”,由于這些人欠了大額資金,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償還,且一拖再拖,因此被列入失信名單。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誠信的作用,強化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3.3 創建師資隊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完善制度體系是確保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基礎,構建高素質的隊伍使其網絡平臺可以更好地運用,滿足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各種需求。在高校內形成一個運營團隊,讓思政教育效果可以最大化。
在現代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收集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我們處于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教材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學習。因此,學校應該建立一支專業、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組織高校教師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中,不斷完善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水平,以此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信息素養,在未來學習工作中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網絡新媒體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視,教師也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诰W絡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的價值,巧妙地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蕾,王雷.新形勢下高校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9):71-72.
[2] 徐巧云,馬超.近十年我國思想理論教育研究現狀分析 [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35(2):110-116,128.
[3] 賈紅英.網絡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