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燚
摘 要:化學是一門充滿了探究性和未知性的學科,是有著挖掘的意義的。初中化學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這一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在化學世界里翱翔。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體驗感的增強途徑進行探索,是為了突出學生的作用,給學生一個實踐的空間,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學生;體驗感;增強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停留在表層學習,而沒有展開深入的學習,這就使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不佳,無法與化學知識融合,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化學現象,亟待教師來增加學生的參與,增強學生的理解體驗。
一、綜合生活元素——促進學生學習體驗
化學知識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凝聚著人們的智慧,同時,人們又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體現著人們的變通。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體驗感,可以給學生一個新的學習途徑,使學生能夠從化學課堂中找到存在感,發現化學的應用。教師可以綜合生活元素,為學生提供生活材料來輔助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熟悉常見的金屬資源,能夠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掌握金屬生銹的條件及防止金屬生銹的辦法,減少對金屬的浪費,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教學中為學生準備了金屬資源利用和保護的現狀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資料來了解金屬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現狀,以提高學生的認識。學生拿到資料后,對金屬資源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常見的金屬礦物的種類,對如何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進行了學習,掌握了煉鐵的原理,學會了對某些含有雜質的物質的計算,看到了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樹立了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實施金屬資源保護的意識。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準備生活資料,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強化了學生的認識。
二、綜合問題元素——促進學生思考體驗
問題,是學生進步的第一步,解決問題,是學生進步的第二步。有的學生止步在了第一步,沒能收獲成功。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走上解決問題的第二步。同時,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也可以結合教學問題來突出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動腦的過程中,完成對化學知識的吸收,理解化學知識的應用,掌握化學知識的原理。
例如,在學習“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結構,知道化石燃料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掌握化學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熟悉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提問:“生活中常見的燃料都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燃料充分燃燒需要哪些條件?什么是化石燃料?如何合理應用化石燃料?”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探究,知道了化石燃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燃料,諸如煤、石油、天然氣等,了解了常用的化石燃料的組成,認識到了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意識到了使用清潔能源的吸納好似意義,掌握了燃燒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樹立了環保意識。這樣,筆者通過利用教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了學習和思考,促使學生加深了學生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思考體驗。
三、綜合實踐元素——促進學生參與體驗
實踐出真知,化學知識是需要學生進行實踐的,是需要學生在現有的學習基礎上進行驗證的。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可以綜合實踐元素,為學生設計實驗的環節,讓學生在這一環節進行了動手操作,促使學生掌握化學元素的性質,理解化學元素的應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探索,增加學生的參與,幫助學生獲得體驗感。
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化學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培養學生化學實踐的精神,使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了解氧氣的性質,學會制取氧氣,熟悉實驗儀器的使用,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學生對氧氣的制取進行探究。學生利用實驗儀器對實驗進行了設計和探究,完成了裝置檢查、裝置連接、加熱試管、收集氣體等的步驟,并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氧氣的化學性質,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同時,學生還對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改進,獲得了實驗操作的能力。這樣,筆者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積極動手,加強了學生的操作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水平。
總之,本文通過綜合生活元素、問題元素、實踐元素,對如何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體驗感進行了探討,找出了適合學生化學發展的策略,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化學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志恩.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59-60.
[2]張永. 中學化學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A].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