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偉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性發展以及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持續性創新,媒體行業在不斷的轉變和創新。應急廣播屬于應對應急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性的關鍵。對此,為了在媒體融合趨勢之下更好的發揮和穩定應急廣播的應用價值,本文簡要分析媒體融合趨勢下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媒體融合? 應急廣播? 體系建設? 思想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229.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c)-0253-02
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媒介發展的重要理念,同時也是互聯網時代之下傳統媒體有機整合的有效途徑,屬于信息傳播模式不斷改變的一種體現形式。我國屬于自然災害高發國家,在遇到災害事件的同時,應急廣播可以借助廣覆蓋、高穩定、高方向、抗震救災性強以及可控客觀等特征,及時發布相應的救災抗災信息,從而促使災害事件的危害性降低到最小。對此,探討媒體融合趨勢下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具備顯著社會發展價值。
1? 應急廣播
應急廣播主要是指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同時,以廣播的形式快速的發布相應的信息,以最快的效率實現動員指揮、協調救援,并做到災備預防以及信息服務,從而保障生命財產的損失降低到最小[1]。
在災害事件發生的同時,正常的社會秩序會發生改變,此時災害地區的社會文化體系也會遭受嚴重的影響,大眾在沒有獲取有效信息的同時遭受災害的風險以及嚴重程度會更加突出,此時借助應急廣播便可以有效的實現信息的發布,可以讓群眾更好的了解災害事件,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到災害預防和災害救災[2]。簡單而言,應急廣播的應用屬于社會應急體系中的關鍵性環節,能夠有效的提高國家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理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財產與生命損失,可以更好的維護社會的穩定性。
2? 媒體融合趨勢下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
在媒體融合視角之下,應急廣播的具體形式也需要不斷的創新改變,必須高度重視與新媒體平臺之間的高度融合,借助應急廣播的延伸實現終端的推廣[3]。只有做好新媒體之間的融合,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應急廣播的傳播效益,促使應急廣播的社會穩定價值發揮到最大值,從而更好的完成社會服務任務。對此,在新媒體融合趨勢之下,應急廣播的具體形式方案也需要適當的改變,這也是今后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
2.1 做好平臺建設工作
在新媒體融合趨勢之下,應急廣播的首要任務便是做好全新平臺的建設,在以往的廣播電視基礎上,做好互聯網新媒體以及通信調度等多種業務的融合性發展,并以“互聯網+”作為主要導向,做好媒體之間以及網絡與媒體之間的信息技術融合性發展[4]。首先,需要落實多項媒體的業務發展,以無障礙性接觸終端的方式做好應急播報,以語音視頻以及智能化調度功能相結合,實現應急廣播及時性與實效性的保障。其次是保障整個應急廣播平臺的IP話部署工作,確保平臺本身能夠支持DSIP與RDS的廣播協議,并以上一級廣播的應急品臺以及相關的業務系統相結合進行融合性建設。再次,需要確保平臺本身可以實現多點、多級、多方式的遙控管理,從而有效的彌補傳統廣播系統所存在的單一性網絡傳輸以及播控的缺陷,更好的落實多元化的傳播形式。最后,可以參考國內外的各種主流或者是通用的技術指標,實現對平臺功能的適當拓展,并為后續的平臺升級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保障新應急廣播平臺在今后的發展空間。
2.2 創新應急廣播信息采集以及聯動模式
隨著近些年網絡技術的持續性發展,媒體行業各樣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持已經可以實現信息在整個社會中的全面性傳播,在互聯網與全媒體時代環境之下,民眾的應急化信息便顯得更加的重要[5]。對此,在面對民眾的應急信息采集需求的同時,需要做好信息的整合性處理,對于應急信息的聯動提供基礎性支持,并對不同等級的廣播電視機構提供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以及網絡社區等多種應急信息采集平臺的建設。另外,在應急信息的采集方面還可以借助政府部門的權威性功能。借助信息發布的方式實現對不同等級機構的關聯性配合,構建一個長效性的聯動與溝通協作機制,保障應急廣播工作本身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采集以及及時運行。
2.3 落實全面性覆蓋與多終端傳輸
應急廣播本身的存在價值在于廣泛性的傳播,可以保障應急廣播信息及時傳播到社會每一個角落中[6]。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覆蓋率非常重要,這也是媒體融合趨勢之下應急廣播所必須改進的目標之一。在信息覆蓋方面,可以應用多元化的技術途徑確保多元化、多層次以及多角度的信息覆蓋,對于相應的接收端可以借助匹配技術以及多種接受形式,其目的在于借助交叉覆蓋以及多元化的接受方式實現覆蓋盲區的控制。因為以往的廣播電視覆蓋網絡本身就比較理想,所以在應急廣播的媒體融合背景之下,需要充分開發新媒體層面上的應急廣播發布途徑。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將應急的信息以圖文、視頻等多種途徑借助網絡傳輸到用戶的PC、移動設備以及數字機頂盒等終端設備中,借助這樣的途徑實現受眾范圍的擴大,從而保障應急廣播的覆蓋率。另外,還需要不斷地推廣和普及相應的具備應急廣播功能的終端設備,借助與各大終端生產商的合作,保障設備終端中嵌入相應的應急廣播傳輸模塊,從而確保應急廣播的接受與發送人群得到適當擴張。
2.4 強化監督管理工作
在以往的傳統應急廣播工作中,因為傳統媒介的監督管理工作相對比較成熟,所以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并不高,借助應急廣播構建惡性事件的風險也比較低。但是在媒體融合趨勢之下,新媒體之下的應急廣播監督管理工作相對而言風險更多,這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應急廣播應當是在緊急狀態之下以非常規的方式播出緊急、重要的信息,屬于保障應急信息及時穩定傳播的一種關鍵性行為,為了更好的保障信息傳輸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有必要強化應急廣播在新媒體中的監督管理工作,根據新媒體的技術支持情況做出相應的要求改變,做到全面性監管,合理發揮應急廣播的社會影響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具備人口多、地域廣的特征,再加上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率的持續性提升,做好應急工作具備顯著的臨床價值。因為媒體融合的必要性,在今后需要高度重視應急廣播的環境變化問題,緊握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持續建設和不斷優化應急廣播體系,提高應急廣播的傳播效益與品牌影響力,真正發揮應急廣播的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穩定、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峰.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媒體的發展趨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31(3):64-66.
[2] 龍睿,吳旭云,李明.媒體融合趨勢下電視產業升級的路徑探討[J].傳媒,2018(16):46-48.
[3] 樊雅夢,劉國正.學術期刊融合發展與集約化經營——媒體融合下的學術期刊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11(4):144-145.
[4] 喻國明,趙睿.從“下半場”到“集成經濟模式”:中國傳媒產業的新趨勢——2017我國媒體融合最新發展之年終盤點[J].新聞與寫作,2017,31(12):11-15.
[5] 宋嘉庚,康培培.媒體融合背景下數字出版人才的未來分工趨勢[J].出版廣角,2017,23(16):244-245.
[6] 羅幸,杜洋.從《新聞最有數》看大數據與廣播的融合[J].傳媒,2017,14(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