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如何將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訓練運動相結合,進行協調發展,是我國各類學校體育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當下我國學校體育教育存在一定的誤區和發展困境,應當不斷優化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本文主要圍繞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訓練的基本內涵、我國學校體育教育和運動協調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實現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從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促進我國體育運動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體育? 課程? 訓練? 協調
中圖分類號:G804.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b)-0173-02
1? 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的相關論述
體育課程教育和體育運動訓練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概念和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但是又有著明顯的區分,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兩者的本質的內涵。
1.1 體育課程教學的概念
我國體育課程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隨著新課改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國各類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課程教學。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師根據相關的教材方案和教學目標開展的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學包括體育訓練。體育教師通過一系列的體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相關常識和技巧,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體育課程教學跟體育運動訓練相比,競爭性較低且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體育精神的養成。從目前我國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教師會將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概念混淆,使得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2 體育運動訓練的概念
體育運動訓練是一個綜合性的動態過程。體育教師根據相應的訓練目標和訓練方案,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督促,使得學生能夠按照科學的訓練計劃進行體育項目的訓練活動。通常情況下,體育訓練包括有運動技巧的訓練和體能的鍛煉。體育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訓練的具體規則和科學的運動方法。在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有著很強的競技性,不僅要求學生能夠不斷突破自身的體能極限,更加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體育運動訓練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巧,因此,體育運動訓練的針對性更強。
2? 體育課程與體育訓練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最近幾年,我國體育教育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我國各類學校都在積極根據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完善體育教學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并且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程教育與教育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
2.1 師資水平有待于提升
通過對體育課程與訓練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因此,想要實現體育課程與體育訓練的協調發展,必須構建兩者之間恰當的聯動關系。但是從當前我國的體育教育現狀來看,不少教育教師缺乏協調發展的理念,使得體育課程與體育運動訓練兩者相互獨立,無法進行充分的融合。很多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訓練的概念不夠了解,經常將兩者的內涵混淆,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學目的設置不合理。同時,由于目前我國各類學校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有限,有資質的體育教師數量稀缺,這就導致了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內容和方式不夠科學,無法保證體育教學與體育運動訓練適應當前體育事業的發展趨勢。
2.2 缺乏評價機制
在開展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積極的調控。但是,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師教學管理手段非常的單一,難以實現體育課程與體育運動訓練兩者的統一。很多體育教師在思想上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偏差,僅僅關注學生體能測試的達標,但是沒有培養學生綜合的體育素養。不少體育教師對體育資源的利用不足,沒有結合學生的運動喜好,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并且在體育教學測試中,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無法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綜合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得學生對體育運動重視不足。
2.3 體育運動項目較少
在我國很多學校的教育中,不少教育管理者僅僅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忽視了體育設施的相關配置,導致學校的體育活動器材較少,能夠為學生提供的運動項目非常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實際的體育運動需求。完善體育設施是發展體育教學的重要基礎,由于學校體育器材的限制,學生對單一的體育活動項目缺乏足夠的重視,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不足,身體素質始終得不到提高。
3? 實現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下,體育事業的教育工作應當不斷推進,要根據體育課程教學和體育運動訓練的內涵和規律,加強兩者之間額協調性,從而優化體育教育工作。
3.1 明確體育內涵,轉變教學思維
為了切實有效地改變當前學校體育的教學現狀,體育教師應當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注重體育課程與體育運動訓練的結合性。首先,體育教師要明確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的內涵和規律,要充分認識到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保證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和適應性。其次,體育教師應當發揮自身在教育工作的主體地位,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注重體育課程的學習和體育運動訓練項目的參與,確保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提高。體育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內容豐富的體育運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體育教學工作能夠穩定推進。
3.2 提升體育教學師資力量
教師的資質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國各類學校應當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工作,保證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學校應當為體育教師創造更多的職業培訓機會,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體育教師能夠根據當前體育事業的發展趨勢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補充和學習最先進、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國各類學校要提高體育教師的入職門檻,吸引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從事體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完善的體育教學目標,注重教學方式的趣味性,要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作為教學工作的首要目標。另外,體育教師要摒棄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建立完善教學評價機制,要根據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課堂參與情況,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保證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3.3 豐富體育運動項目
我國各類學校要重視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體育設施的配置工作。要結合當前我國全民運動的特點,為學生引入更加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完善體育場地的建設,使得學生能夠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訓練,培養自己的體育精神。
4? 結語
在新時代下,為了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應當注重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訓練的協調性。體育教師要明確體育運動的內涵,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同時要豐富學校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實現體育課程教學與體育運動的協調發展,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吳寶璋.如何將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融合[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1):114-115.
[2] 馬衛平,夏漫輝.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中的幾個熱點問題述略——基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的分析[J].體育科學,2018,35(2):3-13.
[3] 黃琳,吳希林.中法運動員文化教育對比及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7,32(6):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