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老年醫療與養老需求劇增,而醫養結合服務可以有效緩解“醫”與“養”現階段資源有限的問題,“互聯網+”背景下,醫養結合信息化可以顯著提高醫養資源分配效率,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醫養服務,合理分配“醫”、“養”資源,本文通過分析醫養結合信息化發展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醫養結合;醫養結合信息化
一、引言
國家老齡辦發布最新老齡人口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接近2.5億人,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達77歲。老年醫療與養老需求劇烈增加,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和慢性病管理問題成為我國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政府提出醫養結合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2013年頒布《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醫養結合,加快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的融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局面,持續推動醫養結合,加快人口老齡相關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我國高度重視醫養結合服務的發展。按照“9073養老格局”,我國有90%的老齡人口選擇居家養老,而絕大多數老齡人口選擇居家養老,產生了大量老年人口的醫護需求,而我國過去長久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倒三角形,“421”的家庭結構成為主流,傳統的家庭照料功能與老年人口的醫護需求處于長期不匹配狀態。加之從事老年醫護的專業人員供給大量短缺,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局面不容樂觀,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和5G技術的成熟,醫養結合信息化是必然趨勢,我國也高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包括《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國制造2025》等,從政策層面鼓勵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先天優勢可以極大的緩解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足而帶來得一系列問題,同時,醫養結合信息化可以實時采集信息,形成大數據,進一步實現醫養結合精細化管理。醫養結合服務涉及多部門,需要在醫與在養之間達成信息共享,而當前醫養結合實踐中,醫與養之間由于條件限制,仍未做到很好的銜接,醫養結合信息化可以有效消除這一障礙。同時還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醫養服務,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二、醫養結合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建設有待完善
信息安全是醫養結合信息化最需要重視的問題,當前,由于網絡而導致的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因此,醫養結合信息化首先要重視的就是信息安全,目前不完善的信息管理機制將會使得老人的健康信息遭不合法使用。其次,醫養結合信息平臺要想真正的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優勢,各服務機構信息平臺必需要互聯互通,有相對統一性的數據標準與格式,目前,這一方面,還尚未建立相對統一的數據標準,各平臺數據共享還未完全打通。
(二)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率低
相關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我國的網民人數達到7.8億,互聯網的普及率超5成,然而,網民中老齡人口只占不到5%,大多數有使用需求的老人不會使用互聯網成了醫養結合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障礙”,盡管老人可以在子女的幫助下使用,但是大多數的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無法做到獨立使用智能化互聯網平臺,因此,如何幫助老人盡可能獨立方便便捷的使用互聯網醫養結合服務平臺仍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三、對策建議
(一)重視信息安全,建立完善信息管理機制
醫養結合信息化最首要的是信息安全,與信息的管理機制,保障信息安全是醫養結合信息化的基礎,政府應盡快建立養老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機制,推動醫養結合信息化的發展,同時對于大數據信息庫應建立安全風險監測機制,切實提高信息防泄漏水平,嚴格保護養老用戶的個人隱私,嚴格規范相應信息收集流程與范圍,奠定醫養結合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基礎。
(二)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庫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醫養結合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大數據采集,電子健康檔案匯總以及云平臺存儲技術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庫,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醫養集合服務,同時還有助于解決當前醫療和養老數據信息相互分離所帶來的“痛點”。基于互聯網實現身體體檢信息上傳,健康檔案即時更新,實施智能監控,全時線上咨詢等,進而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老年人可以通過定期體檢,即時將自己的體檢信息上傳到數據庫,并且通過點擊電子版的體檢報告,即時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信息與醫生基于報告所提供的專業的建議。同時,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庫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利用收集的身體檢測報告,運用大數據的算法生成一份個性化的身體報告,得知每個人與其他同年齡段人身體狀況的對比。健康檔案集合健康檔案里的體檢信息以及電子病歷,醫院端和養老院端都可以收納管理老年人的健康檔案(體檢信息及電子病歷),進行大數據庫的整理,為后期醫院提供老人醫療服務更具針對性,養老院提供養老服務更具人性化。
(三)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網絡環境
“互聯網+”是醫養結合信息化實現的“硬件”,醫養結合信息化發展要想取得成就,還應做好軟件部分,雖然智能手機已經十分普及,但是現階段老年人對于網絡的認知十分的有限,甚至有一些的老年人對于互聯網還處于“零”的認知,因此,醫養結合信息化的用戶終端模式無論是使用還是交互方式都應該從老年人的使用場景入手,更加符合老年人的使用習慣,開發更加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終端設備與應用界面,以及更加簡單的使用方式。同時在家中或養老院中安裝感應器,記錄老人的起居習慣,對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完善老人身體健康信息的記錄機制,并且可以在突發情況的時候做到及時報警,以此來避免突發狀況而導致的生命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徐虎,余威,彭雅萱,等.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 (24):57-58.
[2]熊功友,張傳旗,徐偉,等.探索“互聯網+”醫養結合模式的實踐[J].當代醫學,2019,25 (04):120-122.
[3]張喬姝,張芳芳.互聯網+助力醫養結合[J].科技風,2018 (10):50.
作者簡介:焦航(1995—)男,陜西寶雞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