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洋 孔祥利
摘要:生字教學作為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點板塊,一直以來深受教師的重視,因此誕生了許多實用的教學方法。微課則是一種在科學技術進步中發展出來的數字教學資源,其所包含的學習內容通常是碎片化的、直觀化的,在如今的生字教學中應用廣泛且成效明顯。本文通過對實際事例的比較,分析了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生字教學;應用分析
1微課運用于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家自己通過課本提前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開始前的導入內容,事實上這兩方面均可融入微課這一手段。對前者,微課可以是課本的補充,其能豐富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官感受,帶給其深刻的印象;對后者,微課能使課程情節化,當將其作為課前的引入時,便可為課堂提供富有創意的故事背景作為開場[1]。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程《雪地里的小畫家》中,教師就可以將課文制作成小動畫,以表現小動物們在雪中作畫過程。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播放該動畫時,可以提出思考題,如小雞畫的竹葉和什么字很相似,人能在雪地上寫出什么字。學生很容易對此產生興趣,很快發現竹葉和“竹”字十分相像;人在雪地中,伸開雙臂就是一個“大”字,抱緊雙臂又是一個人字。這樣,學生既對本課內容有了一些了解,又回顧了以前的內容,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領悟到漢字的規律,將圖像和漢字聯系起來。轉換思維,同樣的微課內容也可以發生在學生在家預習時,只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有老師變成了微課里的互動問題或者家長的指導。
2微課運用于課上學習
經由科學事實證明,低年級的學生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較為集中的狀態,這個時間通常是課堂中間的十五分鐘,因此,單純的宣講必然會浪費大量的寶貴的課堂時間,如若能在合適的時間運用更為有趣的微課,將學生從迷糊散漫的狀態中拉回到課程內容上,那對課堂效率和課堂氛圍都是有益的[2]。
例如,在《大小多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形象地展示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多,什么是少。事實上,課文本身已經意識到這里應該通過對具象化的事物進行比較,來加深學生對物體外形特征的理解,給出的黃牛與貓,蘋果與棗以及一群鴨與一只鳥的圖片也的確在嘗試做對比,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這種差異性放大,做適當的夸張,以更加詼諧幽默的形式展示“大小多少”。
而對于具體的生字,微課的優勢則更加明顯,例如在學習“牙”字時,就可以展示大象的圖片,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大象的牙齒和“牙”字中的長長的一撇很相似,兩者就如同鑰匙和鎖一樣,成為了有聯系的一對物象,印在學生腦中。
3微課運用于課后鞏固
課后復習鞏固的習慣應該從學生小時候就培養起來,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家長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將復習的內容制作成為微課分享給家長,讓家長和學生一同觀看,既能夠增進各方聯系,又能鞏固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
例如,在學習了課程《對韻歌》之后,學生可能對“蟲”這個字還不夠熟悉,教師可以將這個字的筆畫制作成微課,并分享到共享平臺上,讓學生反復地觀看,也便于家長進行指導。為了加深印象、增加趣味性,微課中還可以加入歌曲《蟲兒飛》并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跟唱歌曲。這樣,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家長與教師之間有了溝通交流的機會,最重要的,家長與學生的關系也能更加親密。
4應用微課的思路
通過上面的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到微課在一些教學環節中的應用,這里再對微課的應用思路做一個簡要歸納。
4.1構建相應情景
低年級小學生對周圍事物依然充滿興趣,教師由此構建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覺參與到生字學習中來。例如學習文具相關生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擺出自己的文具,創設一個與文具相關的教學環境在結合微課視頻,自然地就接入到實字教學中。
4.2回歸真實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教師在生字教學中嘗試回歸真實生活,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漢字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生字的理解,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
4.3對相近字作比較
在中國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存在,這些形近字對學生學習生字既是一種困擾,也是一個機遇。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相近的字進行生動的比較,這能使得學生學會如何區分和記憶這些形近字。
5結語
總而言之,不難發現微課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確大有作為,不論是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還是課后鞏固中,都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它的趣味性、直觀性、耗時短等特性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短板,因此逐漸成為了傳統教學方案的一個重要補充。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期許有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理念被創造出來,讓教育變得更加貼近學生。
參考文獻
[1]朱敏. 淺談微課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生字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000(0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