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代時期玉器的發展迎來了第一個巔峰,該階段的玉器也被賦予了很多的時代特點和審美上的價值內涵。漢代時期玉器的發展特點成為當下玉器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同時也是鑒賞家關注的熱點。本文主要是從漢代玉器的發展過程、藝術特點以及審美特征三個層面進行敘述,旨在為今后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漢代;玉器;發展特點;審美特征
一、漢代玉器的發展過程
中國使用玉器的歷史十分悠久,源遠流長的中國玉器文化發展至漢代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漢代玉文化在繼承戰國玉文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
漢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黃金時代,又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鼎盛階段。西漢前期,從高祖起就承認儒學的正統地位,又經歷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西漢中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央集權也進一步加強,國力強大,華夏的地理,文化疆域不斷擴張。中國開始以文明,富強的大國者稱于世,自西漢以來,把新疆稱為西域,漢朝統一西域,新疆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即打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世界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時,交通順達,和田玉進入了一個發展期,漢代玉雕藝術也進入發展期,因此了解漢代玉器的發展就是剖析漢代文化,它是漢代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更是漢代文化歷史的見證。
二、漢代玉器的藝術特點
漢代玉器在藝術特征上追求的是委婉優美,浪漫飄逸而又剛柔相濟的手法創作出了神奇魅麗,疏密有致而且健壯飽滿,灑脫豪放的藝術形象,所以才大大地增加了藝術對象的動感,特點和情感,給人留下了強烈而鮮明的印象。
漢代玉器采用了寫實與抽象并用的創作手法,將想象中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天上神仙生活與現實中的具體生活氣息的人間世界,有機結合在一起,雕琢是那樣的嫻熟,得心應手,似乎沒有理性地隨著感情之流旋轉跳躍,然而在這種生動活潑的感情之中,卻又包容了無比深厚豐富的精神理念。此時除傳統的龍鳳等神靈之外,那些非凡的天祿、辟邪、蟠螭、天馬等,雖說基本形象來源于自然,但又盡量使其脫離人間,生出雙翅,長出飛翼,變成了能夠在九天遨游,能夠與神仙交往,能夠載人升仙的神獸,從而使漢代玉雕藝術充滿了自由奔放,人、獸、神相互共存并能友好往來的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深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神龍與蟠螭,在此時可謂獨領風騷,他們以廣闊的太空為家,像云、像水、又像風那樣自由敏捷,行動矯健。那張遲奔放的身軀,增強了它挺拔的雄姿;那剛勁流利的線條,暗示了神獸的無比威力,給人一種神雄壯神奇的感覺,而那豪邁的氣魄,飛揚的神采,更加呈現出一種無窮的動態美和生命力。
不過現代玉器的杰出貢獻,還在于它以期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當時國力強盛,社會繁榮,政治經濟及人們的思想意識精神狀態等積極向上蓬勃發展的歷史癥狀盛況,此時玉器,不僅數量浩大,而且在質量上,除了傳統的表綠色或黃褐色的玉材繼續使用外,還增加了大量的乳白色的羊脂玉。標明了空前統一的大漢帝國開辟的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優質和田玉較商周來源更加充裕,并成為漢乃至日后玉雕藝術的主流。
漢代玉器不僅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完全擺脫了先秦時代式樣畫的古拙風貌,加強了活潑寫實的雕琢風格,每件作品,隨行而作,毫無雷同之感,從而使藝術大師的個性、靈氣、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漢代玉器的審美特征
漢代玉器;由于漢人對天上神仙世界的向往,在渴望羽化成仙的思想的影響下,雕刻了大量的自然形態,動物形態及神話幻想中的形態器物如長袖舞人佩,剛卯、閻卯、司南佩、翁仲、玉奔馬、天祿、辟邪等,進而表達了對神仙世界的向往,還有就是對生靈的崇拜之情,把玉石雕琢成不同的玉佩形態,飾品形態,這其實是先民們在審美上由物質上升到精神的一種進步,漢代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美學認識,所以才能把玉器當作裝飾品,可以說此時漢人便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意識了。
漢代玉器更多的是要表達漢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藝術、自然、神靈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關系中強調了和諧的寓意,更是審美特征的體現。漢代有著自身的特色,更是有著自身的文化,這種文化一方面來自漢代,另一方面來自漢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四、結束
漢代玉器造型獨特,樣式豐富,功能齊全,文化內涵深厚,是珍貴的歷史遺物和文化遺產,漢代玉器不但造型有著獨特的特點,更是在審美意志上有著不一樣的風情,可以說漢代玉器代表著我國早期玉器時代的經典,更是經典之中的代表,現在的每一塊兒漢代玉器都是國家的文物,它所蘊含的精神更是值得現代人們去深思的。通過分析玉器的造型與內在精神,讓我們感受到了漢代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有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其“天人合一”思想更是蘊含其中,這種思想為后世帶來深刻的影響,總之,漢代文化玉器是最引人注目,它最具特色自成體系,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洪流中,永遠閃爍著不朽的光輝。
參考文獻:
[1]何松.談中國玉器時代[A].中國科技發展論壇(中國科學院2004卷·產業科技卷·下冊)[C].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2]李國貴.喻云峰.宋媛媛等人.淺談漢代玉器的鑒賞[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5(9):101-103.
作者簡介:姜慶,姜慶玉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