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璇
摘要:列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中五個門類之首的中國民間口頭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民眾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民間口頭文學流行于廣大人民之中,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其價值效用在促進社會和諧、引領現代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河南省武陟縣的董永傳說來闡釋和挖掘民間口頭文學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從而更加重視民間口頭文學對社會和諧的影響與推動作用。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董永傳說;價值效用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中,民間文學(口頭文學)列在五個非遺門類之首,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口頭語言藝術,它的衍生、傳承與發展,靠的是廣大民眾之間的口傳心授。其數量在非遺所有門類中最為浩瀚宏富,而且也最為集中,最為直接地呈現著民族精神。“民間文學是人民大眾的語言藝術。它運用口頭語言,充分發揮其豐富的表現功能和概括能力,創造各種藝術形象,展示瑰麗的想象,表現高尚的審美趣味和深刻的理性認識,這是民間文學區別于其他民俗事象的藝術特性?!痹跊]有文字的時代,人們以記憶的方式傳遞著生活,擔負起保存文化傳統的責任。民間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在口頭流傳的過程中飽含著民眾對客觀世界、現實生活的美好期望與道德倫理取向。民間文學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哺育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是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它在開啟民智、提高人民素質和文化教養上,具有重大的社會作用。
一、民間文學的特點
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創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其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其內容雖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著眼于、立足于現實生活,其主題、角色與主要情節都符合故事傳播時的生活邏輯。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在其傳播過程中被加工、修改、或產生新的作品。作為一種集體創作,民間文學在情節、主題、人物等方面有顯著的類型化傾向。主題的類型化指許多傳說故事表達同樣的主題,如表達生活變富或弱者獲勝的愿望,對于機智善辯的贊揚、對于愚蠢呆笨的諷刺等。
隨著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大眾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因而民間文學具有易變和不穩定的特性,這也就對保護和保存口頭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民間文學是與物質最為疏離的一種文化遺產,在其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其文學性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會根據講述人群體自身生活體驗、社會價值取向改變等出現改編和創作原本民間文學形態的現象。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民間口頭文學都會在基本情節的基礎上加以潤色,成為地方獨特的文化名片。因此民間文學具有歷史久遠、口頭流傳、貼近生活又充滿幻想等特點。
二、董永傳說
董永傳說是中國古代第五大民間傳說、第五大愛情傳奇,在我國農村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兩千多年來故事嬗變和文學移植的母本,對后世影響深遠。2006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的“董永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同時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焦作市武陟縣位于河南省北部,黃河北岸,“董永傳說”就發生在武陟縣西北部的小董鄉。武陟“董永傳說”情節生動,內涵豐富,其講述了董永年幼喪母,事父至孝,父親去世后毅然賣身葬父,到傅員外家當推磨工。由于董永純樸善良,引起天宮七仙女的愛慕。七仙女來到人間和董永結為夫婦,為給丈夫贖身,答應在三日內織成一百匹黃綾。最終在眾姐妹幫助下,一夜之間織就百匹黃綾,二人度過了一段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不料剛過百日,玉帝就發現了七仙女私自下凡,遂派天兵將其捉回天庭。第二年,董永如約抱回了自己的兒子“琢兒”。
由于民間文學的易變性,其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擴充、不斷演變,但其崇尚真善美的核心主旨卻始終保留。膾炙人口的董永傳說,塑造了誠實憨厚、善良勤勞、尊崇孝道的董永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廣大民眾的記憶里,這一既有教化作用又有愛情色彩的民間傳說,其教化內容同中國民眾長治久安的大眾心理需求相適應,愛情故事又契合了民眾追求婚姻幸福的內在感情,其神奇幻想同人間現實巧妙融合的藝術特色深受民眾喜愛。除此之外,武陟縣還流傳有董永路、落仙臺、董永整理草藥為百姓治病、被封“藥王”等諸多傳說,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1957年電影《天仙配》剛剛上映,當地凡有董永和七仙女遺跡之處,燒香的人遍地都是,局面幾乎失去控制。董永的故事在武陟人心中扎根之深,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漢代孝觀念受到天人感應理論的影響,逐步神秘化、政治化,成為董永行孝遇仙故事發生的重要社會背景?!彼^“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即延續祖先的生命,生生不息是一種盡孝的方式?!靶ⅰ弊畛醯暮x是尊宗敬祖、生兒育女,主要是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鬃雨P于孝的論斷主要在家庭倫理層面,強調通過“孝”與“禮”的結合,維系社會和家庭的穩定與和諧。董永傳說只是漢代一個普通的孝子故事,但歷史卻選擇了董永作為社會“孝”觀念宣傳的典范,一直流傳至今。后人敬重孝子董永,千百年來,善良的勞動人民帶著對孝道人物的尊重,帶著對和諧社會的向往,帶著對美好生活的祈盼,盡情編織著他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和理想社會。兩千年來,小董村始終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三(董永的生日)和農歷十一月初十(皇封日)舉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廟會活動。每逢廟會時節,當地群眾都紛紛前來祭拜董永,規模盛大,其影響涉及周邊地區而至今不衰。
“許多傳統民間故事、傳說中那些表現美好生活的理想、鼓勵被壓迫者同敵人斗爭,以及懲惡揚善、崇尚勤勞智慧、尊老愛幼、敬重忠臣義士、肯定知恩圖報、愛情忠貞、疾惡如仇等觀念,都對聽眾的精神起安慰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思想導向的作用?!倍纻髡f反映了民間的世俗價值觀和老百姓樸素的人物評判標準,寄托了普通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對現實世界的清醒認識。董永與七仙女人仙相戀、生死不渝的愛情傳遞出“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愿景,不僅表達了民眾對美好姻緣的向往,更寄托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廣大勞動人民內心渴望子女孝順、家庭和睦的希望。自古以來,愛情便是文學永恒的主題?!皭矍楣适戮哂芯薮蟮镊攘?,這里面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東西,它與政治、文化、宗教、個人心理、情感、行為都有千絲萬縷纏繞不清的關系,有相思成災、愛而不得,因愛生恨,有情人難成眷屬等等,甚至關乎人的生死?!比藗儗矍檫@個人類生活的永恒主題充滿了美好向往,因此董永傳說成為吸引最廣泛受眾群體的優質傳說。
董永傳說對青少年的傳統教育作用更為明顯。傳說的故事性、大量影視作品、戲劇等形式迎合了兒童的審美趣味和接受習慣,孩子們在傳說或接觸過程中,自然而然受到傳統道德觀念的熏陶,學會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董永誠實、勤勞、善良、勇敢、正直、孝順的美好品質影響著一代代民眾,也正因如此傳說中的七仙女被感動拋棄了天宮的榮華富貴要與他白頭偕老……這無疑是人們對個人道德價值觀的評價準則,對做人尤其是做一個像董永一樣受人贊揚、受人尊敬的孝子的承認與肯定。“百行孝為先”,在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不論是儒家還是佛道二教都大力提倡孝道?,F如今“社會老齡化”現象嚴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愈加顯得重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無疑需要樹立美好的品德榜樣。董永傳說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價值使我們中華優秀傳統道德和以孝道治家乃至治國都不斷被賦予新的使命并能夠永葆活力。
三、結語
民間文學的社會價值在于其傳承。它是民眾智慧的結晶,更是文化生命力的傳承,其中積淀了民眾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社會道德準則。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被一代代人所傳播、豐富,它承載著祖輩的民族文化史,甚至成為一方水土的獨特文化記憶,增強民眾的認同感與責任感。恩格斯曾說過:民間故事書還有這樣的使命:同圣經一樣培養他的道德感,使他認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權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氣,喚起他對祖國的愛。董永傳說在孝道、勤勞、勸善懲惡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功能有是巨大的影響的。世代口頭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學不僅真實地再現著生活,還以特有的敏銳角度反映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它是用藝術方式口撰而成的民眾生活史,它給后世人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資料,從而使民間作品的價值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隨著歷史的延續,而愈被人們當作反思的對象去加以認識、加以研究。因此,保護和研究珍稀的民間口頭文學對現世的影響與社會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王波.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普及宣傳手冊[M].焦作市文化新聞出版社局,2010.
[3]唐霞.河南武陟董永傳說考[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30(03):5-9.
[4]袁媛.董永傳說“孝愛”主題的凸顯及其當代啟示[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7,37(01):16-21.
[5]劉守華.民間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32-34.
[6]劉錫誠.“非遺時代”的民間文學及其保護問題[J].民間文化論壇,2013(05):5-14.
[7]區寧.論民間文學中的中華民族精神[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