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活動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設計,并且要以提升幼兒自身各方面經驗為目標。當前民族藝術區域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選擇之一,民族藝術活動可以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其中包含基礎知識教學、藝術美育教學以及德育素養教學。全面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服務的區域游戲活動融合教師的經驗導向才能讓幼兒活動設計更富有意義。本文將對經驗導向的幼兒園民間藝術區域游戲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藝術;區域游戲;經驗導向
一、引言
民間藝術區域游戲體現的是一個地區的民族文化,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要蘊含本土元素,這樣才能保證開展的區域活動可以讓幼兒學習更多民族歷史文化知識,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實現陶冶幼兒審美情操的教學目標,同時還可以在幼兒內心埋下保護民間藝術文化的種子。
二、區域游戲和環境創建設計相互融合,讓幼兒具備整體經驗
經驗是原始的整體,不承認主體和客體的區分,而且和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在幼兒活動設計過程中要積極應用經驗導向理論,并且結合環境創建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教師在設計民間藝術區域游戲的過程中要積極創設環境的教育功能,為幼兒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民間藝術作品,并且將自己的作品和其他民間藝人的作品進行展示,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制作作品,也可以選擇模仿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這兩者都是幫助幼兒提升實踐經驗的主要舉措,而且在固定的空間和環境中,幼兒可以對民間藝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1]。例如,在學習挑花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常使用夾子固定自己的作品,或者通過懸掛的方式展示作品,更好地加強幼兒對挑花的認知經驗,并且凸顯出環境創建對經驗導向教學形式的重要性,引導幼兒自主進行挑花嘗試。教師在班級中可以將挑花十字針法圖示貼在幼兒經常觀察的地方,讓圖示隱含在平時的環境中有利于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究,獲取更多探究經驗和操作經驗,通民間藝術形式也能讓操作經驗實現整體獲得[2]。
三、選擇契合幼兒生活的欣賞內容,讓幼兒提升審美經驗
幼兒活動選擇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可以體現民間藝術和區域特色的內容,還應該注重游戲內容的選擇,為幼兒提供一些具有審美屬性、有情趣并且易于幼兒理解的優秀藝術作品。這樣的作品內容可以幫助幼兒豐富審美經驗,在操作和欣賞材料作品的過程中幼兒也會對各種材料有一定的認知,實現審美經驗的提升。挑花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審美特點進行內容選擇,例如,一些圍嘴、肚兜或者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作品。幼兒在旅游過程中看到的體現民族特色的銀鎖、動物圖騰等也可以作為部分幼兒的挑花素材[3]。讓幼兒欣賞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助于幼兒自主設計出全新的圖案內容,從表現形式、作品形式以及圖案內容三個角度中可以體現出幼兒的審美變化,教師可以進一步進行分析,考慮幼兒的審美新需求之后對教學內容和形式再度進行調整,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四、材料選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深度、層次感,確保提升幼兒的連續發展經驗
區域游戲進行之前教師要對材料進行選擇,確保投放過程中不會對幼兒產生傷害,并且可以讓幼兒從材料中了解更多全新的知識。例如,十字針法的相關材料中網紗、十字繡布等都可以設置為方便幼兒應用的,讓幼兒對材料可以進行進一步探析,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幼兒掌握基本技法之后教師可以投放棉布或者其他材質的空白物品,讓幼兒進行積極創作。挑花操作在剛開始的十字針法學習階段,需要幼兒利用一些簡便性較強的工具,類似于有洞的材料,輔助幼兒進行針法學習,教師要注重幼兒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避免打擊幼兒的學習自信心。
層次角度來看,教師要積極從幼兒的實踐活動中找到明顯的差異,幼兒第一次實踐活動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材料,經過觀察之后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進行選擇投放,讓幼兒循序漸進的學習針法技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進行選擇性投放可以體現出區域游戲設計的層次性,幼兒之間的差異發展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尊重,讓幼兒的經驗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后續的學習和成長做好鋪墊。
五、結束語
經驗導向的幼兒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方式選擇,還應該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教師的教學經驗角度來看,游戲活動是教育幼兒最常用的形式之一,也是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氛圍中掌握技能和知識的重要策略, 所以教師在傳播民間藝術文化的過程中要積極應用區域游戲策略,讓學生在游戲中可以輕松快樂的接受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民族文化素養,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瑤.經驗導向的幼兒園民間藝術區域游戲探究——以大班民間藝術挑花區域活動為例[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9(04):12-13.
[2]黃瑤.經驗導向的幼兒園民間藝術區域游戲探究--以大班民間藝術挑花區域活動為例[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9(4):12-13.
[3]徐亞玲.民間藝術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運用[J].教育(文摘版),2016(7):94.
作者簡介:關宏達,遼寧石油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