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根基和命脈,萬丈高樓不可能平地而起,一個民族的發展壯大也必須有其底蘊與動力。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數千年不絕,就是因為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做內在支撐,這是國民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真實體現。進入了新時代之后,各種國內外文化潮流碰撞得更加頻繁,國人的思想也更加活躍開放。因此,我們更要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忘初心,夯實基礎,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更加長遠。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一、前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都是整個華夏文明不可缺少的藝術瑰寶。而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所有信息文化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青年一代都傾向于從眾從新,愿意根植于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少,很多民族的傳統文明都面臨著斷代滅絕的風險。但傳統文化是構筑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基礎,是增強文化認同感的保障,必須要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且新時代帶來的不只有挑戰,只要抓住機會,傳統文化也能夠煥發新的生機。
二、新時代推動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在十九大報告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倍覀兊奈幕孕艁碓从谖覀儗炐銈鹘y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來源于我們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贊揚,目前在各地在中考和高考試卷中也加入了大量有關傳統文化的試題,足以見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一)民族文化內涵豐富、影響深遠
因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民族精神,鼓舞著辛勤勞動的人民。中華民族在歷史航程中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而正是因為這種文化的產生,整個民族才得以一直存續,才建立了如今偉大的中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僅蘊藏著歷史積淀,還會培育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精神品質。優秀的民族文化如同人們的精神食糧,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
(二)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創新的重要根基
民族文化經歷了時間與歲月的沉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和產生的財富。換言之,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直接反映出該民族的發展水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沉淀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傳承體制確保民族文化的完整與延續。同時,人們對生活、物質、精神的追求與從前也大不相同,這就為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大力推動了文化的再造。此外,也應促進民族文化推陳出新,從而實現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目的。
三、新時代推動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措施
當前我國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再次強調了其重要性,很多中小學課本已經融入了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甚至中考和高考改革中也對此所占分分值進行了提升。這都是新時代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良好基礎,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有義務和責任來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代言人、踐行者。下面則從幾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第一,將民族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實現期其在新時代的存在價值。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民族文化能夠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現階段,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存在密切聯系。通過各種媒介的有效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以各種形式深入人們心中,激發了人們探究民族文化的興趣,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創新。在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中,也會有新的火花的出現,從而使傳統文化能夠不斷吸收新時代文化中的重要因素,經過不斷地調整融合,逐漸新的文化體系,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體現新時代文化的特色。
第二,在加大引導群眾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要加強民族文化自覺的宣傳與發揚。各民族成員才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主體,但年輕一代迫于日益增長的生存壓力,對學習傳統文化沒有很強的積極性導致出現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后繼無人的局面發生。因此,從教育層面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學校教育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知識是傳統與發展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要從小開始給學生全面深入了解民族傳統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發形成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第三,打造精品,促進民族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自信需要依靠文化精品的出現,文化繁榮也必然要推出文化精品。文化精品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最鮮明的特點,要對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增強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我們美好的精神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結語
由此可見,為了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營造一個開放的文化傳播的環境,實現在新時代中傳統文化自身的繼承與創新。我們必須要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能自斷根基。
參考文獻:
[1]儲峰,趙聰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6(190):89-98.
作者簡介:馬曉娟,河北省傳統文化教育學會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