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燒是中國古代陶器最重要的工藝過程,是人、土、火的完美結合,是陶土的涅槃重生。由于其生產工藝復雜,燒成過程不可預測,對成色要求高,成品概率低,每一種柴燒陶瓷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從新石器時代末期開始,唐宋五大窯和元、明、清幾代的柴燒窯出現,都追求精致的陶瓷。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各種審美觀念的出現,對陶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柴燒陶藝也在不斷地發展。
關鍵詞:柴燒;陶藝;發展歷程
陶瓷從誕生之日起就離不開柴燒技術。陶瓷起源于中國,經過幾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取得了許多偉大的成就。在古代,燒火是為了給窯爐供暖,是制陶的唯一方法。而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多樣化,現代柴燒陶藝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現代的柴燒中,柴燒仍然被用作烘焙的一種手段,但沒有必要用“匣缽”保護它。
一、古代柴燒陶藝的發展
從歷史的角度看,柴燒可分為傳統柴燒和現代柴燒兩大類。傳統的柴燒起源于中國,現代的柴燒開始于日本,后來進入到中國的臺灣和景德鎮等地是各種美學與現代科技進步的結晶。
在新石器時代,大約公元前6000年,在夏家店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個由古代人們用柴燒制成的罐子。在仰韶文化時期,彩陶開始出現,在燒制之前對胚體進行手繪,大部分裝飾以紅色和黑色的圖案,在這一時期,古人對美的需求已經開始。
在商周時期,陶器開始向原始陶瓷轉變。在出土墓室的陶器中開始出現氣泡、燃燒、裂紋等現象。此時,燒成溫度明顯升高,工匠們大膽地學習1200℃以上的青銅熔煉和鑄造的高溫技術。陶瓷表面出現了云紋、光紋、棋盤、波紋等裝飾圖案,并在春秋時期繼續發展,在這一時期,江蘇和浙江發展了原始陶瓷,成功地奠定了后期陶瓷工業的基礎,到了戰國時期,工匠們開始制窯,成功地提高了窯的溫度,為烘焙更復雜的陶瓷奠定了基礎。到了漢代,中國柴燒陶瓷都處于原始瓷的階段。
在《中國古代陶瓷文集》中,據說商代至東漢時期的青釉器被稱為“原始瓷”。在這一時期德化考古、發現遼田尖山、苦寨坑古窯址,在這個階段,柴燒只是作為一種技術,但在發展過程中會逐漸開始變化,并慢慢地為未來成為一門藝術而慢慢地積累。唐朝以后,制瓷工藝成熟,唐三彩是這一時期瓷器工藝的最高代表,不僅對低溫釉進行了升級,而且采用了兩種燒制方法。到了唐朝末年,陶工開始南遷,景德鎮陶瓷開始繁榮。到了宋朝,文化發達,商業繁榮,名窯云集。宋代瓷器具有顯著的特點就是色澤單一。
二、現代柴燒陶藝的發展
柴燒瓷器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流傳至今,幾千年的經驗和文化的兼容并蓄賦予了現代柴燒新的意義。按照現代工業生產的生產設備,燃氣窯和電窯已經成為做陶瓷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陶瓷的生產和成品的穩定性。同時一些仿古瓷的出現,它們仿制古代瓷器的經典造型和釉色,用現代化設備批量生產,這種瓷器只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最終,它不能滿足現代人獨特、獨立的審美需求。
到了20世紀,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無釉陶瓷出現了,起源于日本,在傳入中國之后,又得到了新的發展。無釉的陶瓷恢復了柴燒的方式,在其燃燒的過程中,胚體是完全被在火中。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氣溫的不斷變化,火焰的流動,還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灰的掉落,會很好地為素坯上施一層落灰釉。而所有的柴燒陶瓷都是不可以復制的,因為窯爐的不可控制性,所以就顯得格外的珍貴。
同時我國自主研究開發了一種環保型無煙柴窯,能夠很好地解決在柴窯中燃燒不充分、污染性大的現象。無煙柴窯主要由坯窯室和燃燒室構成,其中在燃燒室中,通過用柵欄將其分為上下兩層,右側連接窯室,窯室上方連接煙囪,在下燃室中有相應的進火口和添柴口。依據熱力學原理,木柴在燃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火焰,會隨著囪的抽力而向上升騰,從而能夠從下燃燒室進入上燃燒室,然后又回到下燃燒室再進入坯窯室。進過這樣循環的燃燒兩次,將會使得木柴燃燒得更加充分即無煙排放,環保又節能。
燒窯時,火焰分為五色:暗紅、橘紅、紅、明黃、明亮。這是陶土中的鐵離子在不同溫度環境下的不同呈現。在低溫時,火焰暗紅;燒制約30多個小時,溫度達到600多度時,火焰橘紅,此時的鐵離子還沒有活動;到800多度時,火焰變成紅色,窯內缺氧,一些鐵離子開始游離到坯體表面;當溫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明黃,在重還原的環境下,鐵本身開始燃燒;溫度達到1300度時,火焰呈明亮,更多鐵離子附著在胚體表面,形成多隨機面,繼而形成千變萬化的柴燒效果。
還原柴燒過程中,作品吸收了豐富的碳元素,自然生成了特有元素硒以及遠紅外線。因此,柴燒作品能夠改善生物分子活性,使水的微量元素變得柔軟、水分子更加綿密,從而起到凈化水的效果。
在整個燒制過程中所產生的柴燒瓷器不僅是一個藝術家的努力,也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這個簡單、神秘、神奇、不可預知的標簽成了現代柴燒的魅力。
三、結語
經過歷史的洗禮,現代柴燒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柴燒是一種有靈魂的存在,蘊含了豐富的藝術。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柴燒陶器將會帶來更大的傳承和發展,豐富中國的藝術瑰寶,為世界陶瓷藝術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孫義淵,泉州市德化縣艾慕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