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花
【內容摘要】數學作為初中教學體系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其教學難度是呈現逐漸遞增趨勢的,九年級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以及自信心開始定型確立,對今后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由于自身的邏輯思維不夠嚴密、學習理解速度較慢以及自信心的缺乏使得數學成績越來越差,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抵觸和恐懼心理。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著重關注數學學困生的心理狀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激勵性教學用語引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抑制控制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習困難生 抑制控制能力 缺陷
初中是學生學習奠基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思維發展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可以說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狀況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以初中數學教學而言,由于學生之間思維差異性較大,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使得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愈發嚴重,學困生數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九年級這一學習關鍵階段,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困生的轉化,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一、轉變理念,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數學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九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數學教學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合理的安排數學課程,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保障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1]。同時,數學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不斷的進行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從而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增強數學精神品質的滲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十分強烈,尤其是對于九年級的數學學困生而言,由于思維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之間的差異性,使得班級內學生的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愈發嚴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加容易對數學知識產生抵觸和厭惡的心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分散的狀況愈發嚴重,聽課效率呈直線下降。鑒于此,教師在數學授課時應當增強數學精神品質的滲透,增強數學知識的吸引力,改變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逐漸培養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情感[2]。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命題、定理與證明,將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過程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將“邊角邊”、“角邊角”、“邊邊邊”以及“斜邊直角邊”等判定原理進行驗證,激發學生對全等直角三角形相關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創設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數學學困生抑制控制能力較為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九年級數學教學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進而降低學困生的學習難度,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可借助微課、翻轉課堂、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帶給學困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學困生的抑制控制能力,提高學習效率[3]。例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情境:要組織一次排球邀請賽,參賽的每兩個隊之間都要比賽一場.根據場地和時間條件,賽程計劃安排7天,每天安排4場比賽,比賽組織者應邀請多少個隊參賽?通過生活學習數學,并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尤其是初中九年級階段的學困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為學困生設置難度適當的教學任務,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促進學困生自主能力的提升,緩解學困生的學習壓力,進而能輕松的掌握所學知識,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的抑制控制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學習困難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和不足,影響了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困生的抑制控制能力,進而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促進學困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冰冰.改變初中數學學困生課堂參與不足情況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126.
[2]榮丹月.初中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認知靈活性的實驗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2):165+167.
[3]焦彩珍,劉治宏.初中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抑制控制能力缺陷[J].數學教育學報,2018,27(1):47-51.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青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