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濤濤
摘? 要:中小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企業如何在風險過程中規避風險,在發展過程中控制問題,并進一步使企業運營狀況與最終的經濟效益不得最大化,讓中小型企業有一定的生存之地,不斷壯大,因此構建中小企業進行風險控制變得至關重要。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系統科學的應對風險管理體系,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拓展影響力與增強風險應對能力的基本策略,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正逐步成為保障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風險控制;風險管理
一、中小企業基本特征
全國工商注冊中小型企業數占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中小型企業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國的60%和40%左右。對于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是指代在人員、資金和經營等方面規模較小的獨立的經濟組織,一般中小企業的成立是由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共同籌措資金為了一個經營目標而形成的經濟單位。因此,中小企業的最為直觀的表現在于單位規模小,市場應對風險能力相對來說較弱。
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投入少、經營靈活,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中小企業依靠自身優勢,大企業依據自身擁有的人力、財力等直接投入到市場中大企業容易忽略的細小領域,而小企業圍繞經營目標靈活進行投資經營,以實現在短期之內迅速盈利,提高生產效率。必須要看到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中,仍然暴露出風險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大企業憑借自身的信用和經營狀況等,能夠快速的從金融體系中籌措到資金,所以市場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融資難等問題,進而影響到自身的市場風險應對能力。
二、中小企業風險控制的現狀
(一)中小企業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管理日益完善,風險控制日益被人們認可,也被企業重視。為了擁有更加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而實行企業的必然的選擇及時實行風險控制,不斷優化功能、結構。也是企業進行內部管理的客觀要求,相比較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風險涉及的內容更多的是由于自身資金籌措能力有限,且資金流動狀況不良,無法在短時期內對市場信號做出反應。尤其是在融資方面,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等問題,其根源性的問題在于中小企業管理者未能及時了解市場變化,進而不能對企業經營項目做出適應性的調整
(二)中小企業風險管理
中小企業在實際生產運營中,對遇到的或者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識別、分析以及評估,然后進行控制。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風險管理實際上就是規避、防范運營中遇到的風險,風險得到管控是最終目的。事實上,中小型企業建立內控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風險進行防控。如果中小型企業沒有風險防控目的,雖然中小型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國內真正能夠建立風險內控系統和有效風險管理模式的中小型企業并不多。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風險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中小企業對風險控制的認識
建立和完善風險控制的基礎在于企業對其認識和理解程度,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及員工的職業道德及勝任力等控制因素,提高企業所有員工的風險控制意識,加強企業管理層的認識及法制宣傳,全面加強企業內部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熟悉法律和規章制度。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外部發展環境,尤其是中小企業市場應對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經成為推動中小型企業發展成現代大企業的必要措施。權責明確與分工詳細的部門關系,協調統一與積極參與的公司內部員工關系,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經營效益,而健全企業內部監督治理機制,確保企業內部監督的有效執行,更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加強企業監督
企業關注的重點是監督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和完整,因為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在企業的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干擾到企業的正常發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就是在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資料的保管與審計必須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進行,尤其是當發現資料缺失等問題時,責任追究到人這一系列制度將有助于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資料的采集、記錄、整理與保管等過程應該全部納入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范圍之內,保障信息能夠真實的、完整的體現企業日常經營狀況。在結合當前我國企業發展的外在環境影響的大背景之下,注重加強企業經濟業務流程、資產記錄與保管、資產清查等環節的監督與檢查工作,并逐步構建企業內部風險管控體系,將成為下一階段眾多企業內部風險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三) 建立完善的資產清查制度
首先,企業應該建立資產清查組織機構與領導機構,深入了解企業現階段的資產、負債等狀況。將資產清查制度發展作為企業保障內部資金運營安全的重要前提。其次,公司內部的中高管人員要成立專門管理工作小組,加強對部門的管理。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有經濟活動就會存在財務風險。所以,中小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將經營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進行統籌考慮,降低財務風險并最終實現預期收益。中小企業的風險存在于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在風險發生前發生后進行有效控制,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防范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最大限度地防范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期實現企業自身的管理目標。
四、結論:
中小企業需要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加強企業內部協調統一,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能夠會進一步清晰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分工與責權劃分,建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高自身內部控制風險意識,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系統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已經成為推動中小企業拓展對外影響力與增強風險應對能力的基本策略。有助于幫助中小企業迅速發展成現代性企業,也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李輝.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J].上海會計,2008,4(4):14-16.
[2]楊淑云.淺談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幾個問題[J].財務與會計,2014,1(3):152-154.
[3]張捧鳳.淺談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防范財務風險[J].財會天地,2011,1(2):49-50.
[4]李莉.論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制度[J].企業經濟,2012,1(3):52-55.
[5]周紅.對中小企業建立內控制度的若干意見[J].時代經貿,2008,6(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