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勝
摘 要:中職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和求知欲極其強烈。地理是一門對邏輯性和綜合性要求都很高的自然學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利用愉快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地理教學 興趣策略 課堂效率
一、愉快教學策略模式分析
愉快教學是非常科學和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在中職學校的地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將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愉快教學就是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中解脫出來,轉向主動式學習。也就是古人說的勤學者不如好學者,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只有當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新的愉快感時,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愉快教學策略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增強學生生活的體驗與感悟
對中職生實行地理教學時,教師不能只強調理論而忽略實踐,要讓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及時對接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生活化。這樣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并能運用地理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例如,在我國北方,冬季的氣溫低,人們需穿暖厚的棉衣,吃火鍋,喝烈酒御寒;而在海南一件薄外套即可過冬。在東北,人們冬天必須穿厚衣服或羽絨服,家家戶戶都有供暖設施。而在南方則沒有公共供暖。諸如此類,教師能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引入課堂,會使學生們身有所感、興有所至。同時幫助學生加強對冬季氣溫特征的理解和關注。
(二)提高學生的生活感受力和知識想象力
由于教學觀念落后,或者貪圖省事省力,一些教師采用簡單的填鴨式教學,造成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學生不敢提出問題,教師也變相阻止學生提問,教師像集權的暴君,學生像卑微的仆從,這樣就很難發揮學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落后教學模式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如果教師使用幽默的語言或豐富的肢體動作來配合課堂教學,這將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廣西桂林時,可引用李頻《贈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東堂樹,年年待一枝”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詩句。并要求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對桂林風景的欽佩和向往的優美的詩句。桂林以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而聞名中外。教師引用優美的詩句或民間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在課后主動積極收集關于桂林市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對桂林市地理知識的全面認識和掌握,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三)活躍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的最大進步和科學性在于教師對學生的人格尊重,能讓學生熱情參與教學過程,傳統教學雖然也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學生不是因興趣而學,而是因壓力而學。學習時間越長,學生就越無聊越焦躁,他們所學的知識就很難內化到日常生活中。地理教學脫胎于生活,還要回歸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趣味性教學,把地理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多種地理科學的視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中引入應時應景的地理故事就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對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準確掌握地理的原理和規律,不斷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地理故事的選擇應該應時應景、聲情并茂地講解,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例如,在講授季風氣候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借東風的歷史故事,邊講邊分析,喻知識于故事,于故事承載知識。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潤物細無聲般學到了新知識,理解了新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職地理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不但可以增強課堂信息量、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全面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黃赤交角”與“四季和五帶”的關系,采用多媒體(3D或者flash技術)改變了地球運動的一些條件,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若黃赤交角變大或變小,地球五帶的面積大小會有什么變化”“黃赤交角為零,地球的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會有什么變化?” 等問題。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學生邊看邊思考,邊做研究性學習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構想,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討論合作式教學促進師生融合
愉快教學策略合理利用,要求教師必須在原有的專業知識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小組合作教學能夠體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同時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吸收和探索知識點。在學生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出并引導學生的困惑,使學生通過合作和交流發現問題,做到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科學分成小組,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優秀學生和成績較差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地理探索活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愉快成長。
(六)課外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二課堂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是地理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職生情感教育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外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親近大自然,學生可以從社會和大自然中學到在課堂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和智慧,全身心地感受社會的發展和大自然的脈動,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激情,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外實踐活動把晦澀的理論知識搬到形象的大自然中,結合理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將愉快的教學策略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地理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魅力,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問題引導和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歸屬感。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感受對地理科學的學習樂趣,進而形成高效的中職地理課堂教學示范模式,讓更多的中職生都能學好地理。
參考文獻
[1]李勇.愉快教學策略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初探[J].職業,2018(20):69—70.
[2]牛錄軍.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8(14):115—116.
[3]陳文開.中專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探究[J].成才之路,2018(20):48—49.
[4]羅秋官.把握課程標準,實現有效教學[J]地理教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