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捷
[摘? ? ? ? ? ?要]?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之前,中職教育質量只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教師采取模式化的流程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德育品格,而且還會導致中職教育質量不斷下滑。因此,為了提升我國中職教育質量,將基于新時期的中職語文德育教學改革實踐展開初步分析,以此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
[關? ? 鍵? ?詞]? 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224-02
中職院校有著獨一無二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目標,其是以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主,學生畢業之后往往會直接步入社會工作崗位中。部分中職教師不太注重學生的主流學科授課,他們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語文是中職學生要學習的公共課程,無論是什么專業的學生,他們都要學習語文。有的教師為了省事省力,于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中職語文教學活動,這樣就會大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新的時期面臨新的教育形勢。這就意味著中職教育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革。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德育內容無縫銜接在一起,這是當代中職教師面對的首要教學難題。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從三個層面闡述本文主題,從而打造更高質量的中職語文課堂。
一、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形勢
(一)改變輕文化重專業的現象
中職教育占據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其是以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主的教育文化。中職院校的教育重點一直放在學生的職業技術發展方面,學校普遍追求學生的就業率,教師習慣采取機械化的工業流水操作方式教授學生相應的專業技能。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沒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不注重他們的理論結構構建,從而致使其成為只會執行命令,而不懂得利用理論知識進行創新應用的技術工人,大大地流失了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要改變中職教育中輕文化重專業的現象,理論與實踐要兩手抓,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品質。
(二)扭轉輕德育重知識的局面
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影響,部分中職教師依然沒有扭轉他們的教學觀念,他們還是將教學思路鎖定在學生的考試分數和學習成績層面,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教授學生生字詞、語句、語法等基礎性的語文理論知識,只要學生學會基本的識字、閱讀、寫作就算完成了其教學任務,無意識的狀態下就會忽視對學生的德育。實則,這種輕德育重知識的教學行為不但會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學習觀念,而且還會造成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可謂是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刻不容緩。輕文化重專業會忽視學生的主流學科教育,輕德育重知識則會忽視學生的素質能力教育,不利于突出中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中職教育要將德育課程與主流學科完整地統一起來。我將在第二部分重點闡述中職語文德育教學的價值功能。
二、中職語文德育教學的價值功能
(一)加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和評價具體的語文作品,以此樹立基本的審美意識和領悟人生哲理。審美并不僅僅是感性活動,更需要站在客觀立場上明辨語文作品中滲透的價值理念。中職學生尚未建立成熟的價值體系,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較薄弱,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和誤導。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可以幫助他們理性地認知世界,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德育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
(二)發展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可以區分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質,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國文化的自信。德育從狹義來講是指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從廣義來講還包括社會德育、家庭德育、政治德育等事項。德育教學并不能只局限在學校的教學目標中,而是要將學生作為社會成員進行培養,將他們打造成真正符合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文化傳承與理解和德育廣義本質不謀而合。因此,德育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煥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塑造學生的成熟人格與心智
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自我是立足現實社會規范中的約束;超我是高尚的道德管理。只有三者相輔相成和相互平衡,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結構,也能成為一個大寫之人。超我是聯系自我和本我的中介橋梁,而超我則與德育密切相關。德育品質不但可以完善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制度意識,而且還能促使他們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因此,德育教學可以塑造學生的成熟人格和心智,避免他們因為品行不端正而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幫助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德育教學對中職學生的學習成長至關重要。因為中職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鍛煉和人生閱歷,如果他們缺少一定的理想、良知和道德,那么就有可能受到不法之人的蠱惑而誤入歧途。所以,教師要將德育課程有針對性、目的性和計劃性地穿插進語文教學中,以便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能力。中職語文德育教學改革的策略有哪些呢?我將在第三部分中作出闡述。
三、新時期的中職語文德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將語文教學與德育課程緊密聯系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憑借。教師只有立足教材基礎之上,才能深深地把握教材內涵,充分挖掘教材優勢,也才能更好地融合德育課程,實現雙方的融會貫通。教師不能盲目地引進德育課程,否則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而是要明確全新的教學目標,有步驟、有原則和有方向地引入德育內容,從而保證語文教學與德育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不知不覺中加強學生的德育素養,以便收獲實際的教學效果。
我校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包括三個版塊,即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三個版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這三個維度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在講授具體的語文德育知識時還要緊緊圍繞這三個模塊展開。如在講述《士兵突擊》這篇課文時,我認真閱讀了此文章,尋找德育元素的閃光點,學生不僅要把握人物形象,而且還要感悟軍人善良和堅毅的品格,體會他們生死與共的友情,這與德育課程中教授學生要具備人格的擔當、持之以恒的堅韌、堅定的理想信念等品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強烈的德育情感共鳴
海涅曾經說過: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情感是豐富人類血肉與靈魂的必備元素。如果人類沒有了情感,那么就會如同行尸走肉一樣變得冷血。德育課程中少不了情感元素的輔助,兩者是相互作用和相輔相成的。學生只有通過情感層面的認同,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遵守德育規則,也才能自主地約束自身言行。如果沒有情感的滲透,那么德育教學就會流于表面形式,學生就無法深入理解和領會德育內涵。情境是指借助美的感知形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以便促使學生順利完成情感的投射和知識的遷移。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就凸顯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師通過設置包含具體人物關系、時空關系、事件情節等場景畫面,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德育情感共鳴,而且能讓學生貫徹落實德育理念。
在學習《我的母親》時,我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導入了契合本文主題的經典電影片段——《我的父親母親》,以此為依據提出具體的問題:同學們,看完這個片段之后,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你們對自己的父母又有什么樣的印象?我鼓勵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課堂沉浸在一片濃濃的親情氛圍中,從而為接下來的課程奠定了扎實基礎;其次,我接著導入老舍的圖片,再次設置問題: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學生齊聲說道:老舍,我再次問學生:大家都知道這是老舍,可你們知道老舍先生的母親嗎?學生面面相覷;最后,我一邊利用PPT課件講述課文中老舍描寫的母親形象,一邊以設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傾聽他們對自己父母的看法,以便喚起學生的親情,激發他們對母親的感恩之心。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督促學生真正落實德育言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德育品行是在實踐過程中養成的,而不是在書面形式中形成的。如果教師將語文德育教學鎖定在室內授課活動中,那么就會造成學生只會紙上談兵。有的教師展開德育教學活動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交代的任務,并沒有秉著崇高的職業理想對待語文德育教學的施展,也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將德育品質滲透到他們的言行中,更不會關注學生是否將德育建設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這樣在無形之中學生難免就會有偷懶行為。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督促學生踐行德育品行,起到真正的監管教育職責,以便深化學生的德育素質能力,將德育內容滲透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綜合實踐活動是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的構成內容之一。其中,有一個主題為“我們的舞臺多彩之課本劇”的語文活動。在開展這次活動時,我先將學生分成五到七人的單位小組,并為各組布置了具體的實踐任務,即各組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討論《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古文,然后對其進行重新改編,學生自行設計臺詞腳本、劇情內容、人物形象等,不作任何形式限制,但要符合這篇古文的主題,我沒有干涉學生的想法,而是給予他們最大的自由;其次,各組將教室當成舞臺進行表演,其他小組負責評價,我則結合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相應的講解和補充,從而強化學生學習廉頗和藺相如的精神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多次強調要更好地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人才保障。道德品行是影響學生一生成長的核心素養,更是貫穿學生更好地奉獻社會、回饋國家的關鍵人格結構。中職學生會較早地踏入社會工作流程中,如果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德育素養,那么就有可能致使他們犯一些工作錯誤。所以,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德育品行,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將語文課程與德育課程融合起來,一切從學生的根本立場出發制定創新型的教學策略,以便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廉曉梅.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當代職業教育,2012(12):46-47.
[2]孫紹華.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5(12):54.
[3]刁萬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7):92-93.
[4]邊巴次仁.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感悟[J].教育界,2013(21):5.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