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玲
摘要:新課程觀下,尊重學生,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個性差異,甚至是天壤之別。這種差異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并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促進差異教學的發展,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實施策略
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都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它不僅占據最多的課時,而且還是其它學科的基礎,是小學教育階段中最為重要的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著重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因材施教,才能促使其全面發展。那么,怎樣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借助哪些方法去教授那些存在不同學習差異的學生,以滿足其學習所需,以便其語文素養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本文就此作一些實施策略探討。
1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多具有性格活潑、天真爛漫的特點,教師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師講述、學生做筆記的方法教學,必然會導致課堂枯燥無味,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影響教學效果和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拉近教學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這樣學生才能暢所欲言,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引入班級趣事趣聞、猜謎語、播放幻燈片和音樂、分組討論、分角色朗讀、組織辯論賽等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打開心扉,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中來。
比如在執教《陶罐和鐵罐》一課時,教學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鐵罐的驕傲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平和,懂得不能用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朋友間要相互尊重。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紀律、美術、體育、音樂、禮貌程度、獨立性、寫作能力、朗讀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互評,從而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但是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用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比較,得出其他同學不優秀的結論是不對的。
2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要想達到理想的差異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仔細觀察,在課后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這樣的方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具有難度梯度的問題,通過提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后續開展差異教學的基礎。
例如,教師講解到《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小雞畫竹葉,它可以畫梅花嗎?”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能掌握學生是否能理解“畫家”“圖畫”“動物腳印”之間的比喻關系。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
3合理開展分層教學活動
分層教學法是實現差異教學的主要途徑。其實施原理是教師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并將其作為前提,合理運用教學素材和針對性教學方法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課程的信心,消除其對語文課程的畏難心理,還能使每個學生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語文教育。
例如,教師講解到《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首先,教師在班級中對學生實施分層,形成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能力中等、學習能力較強這三個層次;其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主要字詞直接講解給學生,并讓學生嘗試找出每個段落的中心句,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小組,教師可以讓其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根據課文的內容完成一篇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倡議書。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小組完成學習任務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也應該對課后學習任務實施分層,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
4靈活彈性的作業布置
要讓學生得到長足的發展,語文教師的差異教學應不僅局限在教材講解上,而且應該體現在課堂作業的布置中,讓學生從機械的抄寫中解放出來,鍛煉發展自己的特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將作業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對主動做選做作業的學生進行額外獎勵。作業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朗讀作業、圖畫作業、表演作業、觀察日記、給老師的一封信、游覽名勝古跡、學雷鋒做好事等等,讓不同的學生能從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得到認同感,提升自信心。
5結語
綜上所述,將差異教學實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提高聽課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對差異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詳細且深入的分析,并將其作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進一步優化差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翠榮.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9(10):70.
[2]姜輝.差異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