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密
摘要:地圖是空間信息傳播的載體,也是空間信息傳播的通道。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地圖。本文在分析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意義的基礎上,探討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地理;情境地圖;應用
地圖的應用不僅能夠讓學生清楚明了地學習地理知識,同時還能夠將抽象化的地理教學內容變得更具體化。另外,通過情境地圖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境地圖的應用也可以給予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使用情境地圖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認圖和使用地圖的技巧。由此可見,探討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情境地圖的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的意義
1.1化抽象為具體
地理學科本身具備較高的抽象性,也正這一特點,使得該學科的學習難度比較大,同時學生也經常會無法理解和想象教師所講授的相關教學知識,感覺很困惑。如今,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將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詳細地展示在地圖中,實現了化抽象化教學內容為具體化教學內容的目的,加強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降低了地理課程的學習難度,可謂是一舉多得。
1.2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
要想學好地理知識,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是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和階段的。在基礎階段,教師可以應用情境地圖向學生展示所要講解的地理知識,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可以直觀地感受地理的風貌和概況,對地理風貌和概況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并將這些了解印在腦海中。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地圖,而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實現了學生的空間思維的基礎培養,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對地圖有一定的概念之后,便可以開始逐漸地引導學生分析地圖,進而實現學生的空間思維的全面培養。
1.3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對于抽象化的地理知識,學生不光會感覺非常難理解,同時也會感覺非常難背誦。如今,在情境地圖的輔助下,學生可以邊觀看地圖、邊了解、邊背誦,既加深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于所學的地理知識的記憶力,最重要的是,地理學科知識點比較多且比較雜,在背誦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混淆。如今,在地理地圖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借助于地圖對這些地理知識進行梳理,進而避免知識點混淆,提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2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的方法和措施
2.1備課環節
若想實現情境地圖的應用,教師應該從備課階段開始。在備課階段,教師應當根據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尋找與之相關的地理地圖,并將這些地圖加以整理,如此一來,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很好很準確的應用地理地圖。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先進行這些地圖的學習,對于一些復雜的地圖,教師也可以對其進行簡化處理,可以采用手繪或者是多媒體制作等多種方式實現良好的情境地圖的設計和引用,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目的。
2.2教學環節
在每節課課堂教學內容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地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地圖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和了解。同時,學生也可結合課后的復習來實現地圖中內容的發掘和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序善誘,逐步指導學生如何應用地圖、認圖和畫圖,比如,在起初階段,學生只需要能夠在地圖中找到一些地標位置并標注出來就可以。隨著教學內容難度的增大,學生的認圖和用圖能力也要逐步增強,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地圖表述自己的理解,分析相關地理要素。教師甚至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可以互相交流和討論,最終選擇出一位代表進行發言。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實現學生的認圖和用圖能力的培養,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2.3課后環節
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也可以實現地圖的應用,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課堂上所講的教學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去進行簡單的地圖的繪制。例如,學習完《地形復雜多樣》后,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課后多學習和多看資料,自主實現地圖的繪制,進而提升學生的繪圖能力。同時,學生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創作,進而實現學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
3結語
本文在分析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意義的基礎上,分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入手,探討了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地圖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給更多的教師帶來幫助,使其有效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楊光峰.探討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的實際應用[J].華夏教師,2018(36):35.
[2]吳勇.淺談情境化與活動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159-160.
[3]范芮.電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寧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