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盛旺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僅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下對學生能力所提出的一種基本要求。生物作為高中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目前廣大生物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意識
1轉變教學觀念,喚醒創新意識
學生受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由來已久,早已經形成了定時的思維模式,在學習或實驗過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根本無法進行深入思考,更別提創新力,甚至,部分學生會認為創新只是發明家以及科學家的事情,與其自身毫無關系,不想也不愿去創新。事實上,創新卻是時代發展要求,是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只不過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創新是一種潛在的表現狀態,需要廣大教師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其創新潛能,培養其創新能力。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對學生獨到的看法與見解給予充分肯定與表揚,即使這一見解并不怎么高明,看法并不怎么獨特,但這卻是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學生思維創新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多鼓勵學生舉手發言,讓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潛移默化中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后續的生物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再將其當作孩子看待,相信他們有能力、也必然會克服問題不斷發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讓其能在實踐參與中逐步提升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因為創新源自疑問,毫無懸念的課堂教學只會使課堂過于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以及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的思緒難以集中起來,思維始終處于一種渙散的狀態中,難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而通過創設具有啟發性與探究性的課堂問題教學情境,則能夠有效為課堂設置懸念,為學生思維留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從而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由于其認知方式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反復的過程,如若創設的問題過于復雜與繁瑣,脫離了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與知識范疇,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使學生束手無策、無從適應,這樣的教學只是徒勞,浪費教師與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也只是空談。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學習能力設置不同難度梯度的問題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3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基礎學科,大量的實驗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構建起高效的生物課堂,還能夠培養起學生的獨立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教師要對于實驗過程進行充分地設計,要把實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己進行觀察,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實驗步驟,來感受生物實驗的樂趣,使學生能夠產生對于生物研究的興趣,并且在不斷深入的實驗中逐步樹立起自身的解決生物問題的意識,能夠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產生自主創新的意識。要想在生物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起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以引導教學和輔助教學為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包括研究對象以及實驗目的和實驗過程,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生物學習的思路通過實驗展示出來,這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而言是很有幫助的,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更能夠培養其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但是在現在的高中生物課堂中,實驗教學的力度相對較小,這就從一定基礎上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限制,所以只有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結語
為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國家全面進行新課程的改革,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對推動社會發展需要有重要意義,實現對高中生物課堂的創新教學,切實落實好對高中生物學科的素質教育要求,全面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效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而言,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是一門比較具有靈活性的學科,學生能夠從生物課堂中得到很多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所以教師應該抓住機會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趙中林.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17.
[2]張玉涵.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