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笑
一、問題的提出
新學期開學初,我發現小趙情緒低落,課常上經常開小差,不停地轉動手里的筆,坐姿不雅,左顧右盼,跟同學說閑話,若同學不理睬他,他就會發脾氣,嚴重影響他人學習;小趙課后沒有依時完成作業,嚴重影響了成績的進步,可他滿不在乎……面對這樣的學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為什么會這樣呢?怎么才能幫助他走出困境,找回信心呢?
二、查找孩子后進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1、心理因素的影響
我首先對小趙進行跟蹤調查,通過多觀察、多分析,掌握到小趙的心理狀況 :自暴自棄,這是“學困生”中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他認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學習方面的“差”,如今已是積重難返,在老師心中 “某某是差生”的概念已經形成,即使想努力,也未必有用。他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進的動力,缺乏前進的目標。
2、對學習喪失信心
由于學校、家庭的因素,使學困生喪失了學習的熱情與信心。他們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諸如懶惰、馬虎、不求甚解等不良的習慣,在課堂上怕提問題,不敢跟老師和同學討論,抄襲作業,亂圖亂畫,考試作弊等等。對學校和家長的循循誘導產生抵觸的情緒而知錯不改,胡作非為,自甘墮落,學習成績低下,因而就成了學困生。小趙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生。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
通過調查了解,我發現小趙的家長采用放任型的教育方法。家長對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只關心孩子的吃住問題,對孩子的思想、學習不聞不問,孩子覺得自己在家里得不到重視,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體會不到自己的成長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產生自卑情緒,不求上進。
(三)學校教育不當的影響
在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上,不講求實效,只重于形式,導致了德育目標存在偏差。德育目標與德育實效性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前,學校德育目標設定的不合理導致學困生行為失范的出現。
三、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一)愛心引路,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向師感
面對小趙這樣的學困生,我首先想出的辦法就是“愛”。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高尚的,這是教師一切行為的內在動力。為此,在工作之余我經常會閱讀一些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著作和工作經驗,通過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對師愛的認識,提高師愛自覺性,做到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小趙這樣的學困生,對他提出適當要求,鼓勵他的每一次進步,使他感到在師生交往方面得到無盡的關懷和愛護。
(二)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施展學生的才能
我深知道,尊重小趙的尊嚴和價值,贊賞他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微小的進步,是轉化的關鍵。我善于尋找和發現他的每一個優點,及時肯定表揚他在學習中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多與他談心,成為知心朋友,讓他從自己的優點、興趣、愛好中獲得自信,從而鼓起學習的信心與勇氣。我善于捕捉機會,讓小趙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機會來了,學校要舉行運動會,我鼓勵他積極報名參加。由于他在體育方面有特長,加上在我的不斷鼓勵下,小趙為了取得好成績,為班爭光,在比賽前,他刻苦訓練,比賽中,他發揚拼搏精神,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破了校級記錄。這是多么振奮人心的一刻??!我們班的同學為之歡欣,為之鼓舞!還專門寫了一封表揚信在班會上宣讀。小趙當時熱淚盈眶,非常感動。事后,我又主動跟他進行了談心。從此,他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自信心也增強了。
(三)加強家校聯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紐帶
為了幫助小趙,使他盡快擺脫困境,我經常與家長溝通形成教育合。在多次的家訪中,既使教師和家長形成了共識,還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我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通過鼓勵和不懈地努力也是可以健康成長的。還從他們自身的現狀分析到孩子的未來,我做好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橋梁,使他們的親子關系得到改善。通過不懈的努力,小趙的家長終于被老師的誠意打動,并嘗試配合老師想盡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四)轉變教育觀念,探討有效的教育方法
學困生的形成與陳舊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轉化學困生必須致力改變課堂模式,構造新的教學過程,營造民主的、開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發表看法,提出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質疑。課堂上,師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對問題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給學困生提供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師生之間進行平等對話,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五)發揮集體力量,多渠道地教育孩子
優化學困生的人際交往,改善學困生的人際關系光靠學困生和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通過班集體的力量來開展。但班級與班集體不是同一個概念,一個班級如果不能成為健康的班集體是無法發揮教育學困生的功能,但它一旦形成健康的班集體,就可以成為優化學困生人際交往的有利助手,成為改善學困生人際關系的主體。我讓小趙在集體中找到溫暖,讓小趙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使他振作起來。在課外活動中多讓他參與,使他認識到當集體的主人的重要性。
四、實施的效果
那一段時間,我經常與小趙的父母聯系,交流情況,商討疏導教育孩子的有效對策。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小趙逐漸被被愛的意識喚醒了,一個多的學期過去了,小趙跟以往大不一樣:上課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按時完成……在他本人的努力下,逐漸找回了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五、反思與討論
小趙的變化真是令人欣慰,但同時也促使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對一個稚嫩孩子的教育,怎樣做到潤物無聲?教育工作者,給孩子講理還是講愛?在看似簡單的閑談中,怎樣啟迪孩子的良知和愛的意識,讓他們感受被關愛的愉悅,從而使他們逐步學會關心?通過輔導、教育和轉變小趙,我自己也獲益良多。他讓我重新認識到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耐心、細致地去了解每個孩子心靈世界,不能因為他們秉性的頑劣而忽視他們內心的需要。應該主動走進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做朋友,成為他們學習的指導者,做人的引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