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
“班主任”——一個在國內設立了幾十年的崗位,一個有數百萬教師在履職的崗位,一個在基礎教育階段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的崗位,我感覺到現在還沒有清晰地界定它的素養結構。那么,它的素養結構界定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又應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都亟待給出答案。
一、問題:素養結構的界定邏輯混亂
(一)體現不出獨特性的超人式界定
“只要跟學生沾邊的事,班主任就得管。”在這種論調的引導下,一些研究者、學校管理者、班主任本人與家長對班主任的素養提出了“高大上”的要求: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各種需求應“無所不能”,對美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應“無所不知”。
這種要求體現不出素養界定的邊界意識,無法體現班主任工作的獨特性。這種理想化的一廂情愿的要求,沒有對班主任的工作實際、班主任發展予以真誠的關注,班主任窮其一生也未必能達到。
(二)體現不出相關性的平行式界定
這種界定缺乏富有邏輯的歸類,平行羅列了諸多素養,體現不出素養之間的相關性,也不能對各種素養之間的關聯做出解釋。班主任到底應先具備哪些素養,才能更有效地具備其他素養?到底是從某一種素養的錘煉開始,還是多種素養的錘煉齊頭并進?這種界定形式都沒有回答清楚。
(三)體現不出層次性的靜態式界定
這種界定只是對班主任的最終成長結果的描述,卻體現不出發展階段、年齡結構的層次性,也體現不出各種素養具備的層次性。從內涵積淀的視角來分析,班主任在規范化發展階段、特色化發展階段、個性化發展階段分別應該具備哪些素養,以及三個發展階段應具備的素養之間有什么關系,沒有梳理出來。從年齡增長的角度來分析,年輕班主任、中年班主任、老年班主任分別應具備哪些素養,以及三個年齡段應具備的素養之間有什么關系,沒有梳理出來。“班主任素養”“班主任專業素養”分別包含哪些素養結構,以及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也沒有梳理出來。
(四)體現不出差異性的籠統式界定
這種界定沒有考慮班主任的學段特點、工作環境與性別差異,給出了一個籠統的界定,體現不出不同學段、不同地域、不同性別界定的差異性。小學班主任、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分別應具備哪些素養,以及各個學段應具備的素養結構有什么異同,沒有梳理出來。農村學校的班主任、城市學校的班主任、城鄉接合部學校的班主任分別應具備哪些素養,各個地域的班主任素養結構有什么異同,沒有梳理出來。男性班主任、女性班主任分別應具備哪些專業素養,也沒有梳理出來。
二、歸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問題尚存爭議
(一)界定來源還存在爭議
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要求“中小學每個班級應當配備一名班主任”,學校管理的有效運行也需要設立班主任崗位。但多年以來,一些研究者、一些學校一直主張取消“班主任”這個崗位,并提出三條理由:班主任的專業素養不高導致班主任工作的質量令人擔憂;班主任大多完成的是一些事務性工作,其他學科教師也可以完成;選課走班在一些學段、一些地方與一些學校得以初步實踐,并嘗試取消了“班主任”崗位。要不要設“班主任”這個崗位都存在爭議,那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有沒有來源自然也會存在爭議,這勢必會帶來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邏輯的混亂。
(二)界定依據還存在爭議
現在,一些學者認為,班主任做的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由學科教師來分擔,職責有界定清楚的可能性。但在具體實踐中,學校管理者、班主任認為無法清晰地界定班主任的素養結構。在從上到下、層層問責的安全工作體系中,班主任處于安全責任落實的最底端,為了“不出事”,班主任不得不把“不該管”的事也管起來。另外,在科層制學校管理機制中,因為班主任處于學校管理落實的樞紐位置,不管是實現學校教育的追求,還是解決學校里體現出來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都需要班主任去努力。于是,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社會多元化程度的加深,班主任的職責既像一個無底洞,看不到盡頭,也像廣闊的海平面,看不到邊際。班主任的職責邊界不界定清楚,就無法依據職責來界定班主任的素養結構。
(三)界定內容還存在爭議
界定起點還存在爭議。一線班主任在實踐中意識到,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具備專業素養。盡管有學者在呼吁先從班主任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抓起,但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公文和研究者公開發表的文獻中,提倡的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班主任專業素養”。界定起點存在爭議,自然就無法界定清楚班主任的素養結構。
能不能提“班主任素養的專業化”與“班主任專業化”還存在爭議。盡管出現了一些關于“班主任專業化”的理論探討、理性思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也不乏在教育學研究領域有名望的專家、學者,但關于“班主任專業化”“班主任的素養專業化”等提法還存在爭議。關于“班主任專業化”的爭議焦點是專業化需要專門化,班主任的素養現狀、實踐貢獻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現狀不能滿足專門化的要求。教師專業化的提法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基于教師專業化的班主任專業化便無從談起;教師的人手不足,拿不出那么多的教師編制應對班主任專業化;班主任的崗前培訓、任職資格取得、在職繼續教育都不規范,無法保證班主任的素養達到專業化的境界。
三、求解:突出素養結構界定的實踐情結
一些基本問題仍存在爭議,而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又不能徹底地解決,教育現實需要班主任盡快地成長為合格班主任,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所以,暫且擱置爭議,圍繞“班主任是一個什么樣的崗位”“班主任實際做了什么”“完成實際工作需要哪些素養”來界定班主任的素養結構就成了最佳選擇。
(一)應體現班主任工作實踐的獨特性
“班主任”這個崗位只有中國有。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是針對“中國現象”提出來的,應真實地體現班主任在中小學存在的獨特性,體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反映班主任工作作為“中國式實踐”的至深意義。
(二)應基于實踐選用多種研究方法
目前,不管是基于經驗判斷的界定行為,還是運用思辨研究的界定行為,不僅無法有效地給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找到實踐方向,還帶來了新的問題。因此,可以根據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現狀、具體的實踐情境,綜合地、靈活地選用各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尋求準確的界定方向。
(三)應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對班主任工作而言,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不僅是一個基礎研究的命題,更是一個應用研究的話題。因此,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應在深刻的理論背景下,基于實踐來完成,而不宜從思辨的視角形成一個簡單的、看似邏輯合理的宏觀描述框架。這樣的界定沒有現實的操作價值。班主任的素養結構界定既要為個體班主任的成長提供方向參考,也要為班主任培訓提供理論支撐。
四、實踐:按照不同的分類指標來界定
(一)基于社會活動場域來界定素養結構
只有把班主任的教育實踐放到整個社會的活動場域中來觀照,才會發現班主任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找到了這種不可替代性,便能圍繞這種不可替代性確定班主任的素養結構。首先,班主任作為一個獨特的社會人存在。那么,班主任“作為‘人的基本存在的‘類的‘最基本素養”包括哪些素養因子?再往下分解,班主任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應該具備什么素養?換言之,班主任具備了什么素養才能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健康綿延,才能服務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二)基于人生經歷來界定素養結構
任何一種職業的基礎性素養都是專業素養的根基。越是專業要求較高的職業,其基礎性素養也越重要。因此,像其他職業的素養具備一樣,對班主任也應先關注基礎性素養的具備,再談專業素養的具備。在社會分工中,人們要求教師代表社會主流文化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因此,班主任的基礎性素養不僅要具有示范性,還要具有厚重性,以便于發展完善中的學生借鑒、模仿。班主任的基礎性素養越是厚重,他錘煉高尚師德的愿望越強烈,堅守教育本真的自覺性越高,提高專業素養的學習行為就越穩定。
在成為教師之前,班主任已有了家庭生活、求學生活、社會生活等繁雜的人生經歷,積淀了酸甜苦辣等豐富的人生體驗,確立了一些獨特的人生價值取向;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中,具備了一定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這些都是班主任的基礎性素養。班主任要有一種文化自覺意識,主動梳理出自己的基礎性素養結構,并分析此結構模型的優劣,確定今后的建構方向。
(三)基于學科背景來界定素養結構
一個班的班主任首先是這個班的學科教師,然后才是一個兼職的班主任。目前來看,班主任的專業身份依然基于學科來認定。不管是學校管理者還是班主任本人,首先要關注的自然是班主任的學科素養的專業化。一個班主任的學科素養存在缺陷,大多不能成為稱職的班主任;如果一個班主任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學科教學質量羞于示人,也不會贏得學校管理者、任課教師、家長與學生的信任。因此,要基于班主任的學科素養來建構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兩種素養結構的界定可以同時進行。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