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馨
摘 要:歷史時空觀念是高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對學生以后理解人與事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注重時空觀念的培養既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使其更好地學習歷史,又能夠對學生以后理解人與事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時空觀念;培養
歷史研究的是人類過去的經歷,歷史的連續性最突出的表現為時空性,這也是歷史學科最為突出的特點。歷史時空觀念是指將所認識的史事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掌握時空觀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時間概念,在考慮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時能夠聯系到它所處的宏觀時間,只有對時間有了準確的定位,才能聯系其時代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才不會脫離歷史。同時歷史也在一定的空間發生,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構建歷史時空,整合歷史信息,把對歷史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重要性
1.培養時空觀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能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這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極大的幫助。歷史時空觀念指的是歷史時間上的觀念和空間上的觀念以及地理上的觀念。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在特定且具體的歷史時間與地理條件之下發生的。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的時候,就應該將該歷史事件放在具體的歷史大背景下,這樣才能夠全面地分析該歷史事件。對于歷史的認知,應該將時間、空間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時空框架下學習歷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歷史事件進行全面且合理的分析。
2.培養時空觀念符合歷史學科的特征
時空觀念的培養對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全面理解歷史事實有非常大的幫助。歷史往往與政治、經濟、地理等相關知識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實、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構建合理科學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課程設置的發展趨勢上來說,關注綜合性課程的開設,強調學科融合,能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社會學科知識的綜合以歷史、地理知識的整合最為關鍵,時間和空間是學生認識歷史、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基本要素,因此時間觀與空間觀的形成,對學生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歷史與其他相關課程必須承擔該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任務。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有效策略
1.確定明確的歷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指揮棒和出發點。教學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到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透徹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潛心鉆研歷史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學業水平測試的考試要求,將三者相結合,綜合考慮。把握好歷史時空觀念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并循序漸進地、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衡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準確、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夠落實到位等。
2.用大歷史觀看待歷史時空
大歷史觀是把歷史演變放在一個總體性的坐標上,觀察其流向,而偶然性事件則相對忽略。換言之,大歷史觀就是長時段、寬范圍、多視角地思考歷史問題,宏觀地看問題。運用大歷史觀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重新梳理知識結構,對歷史知識進行遷移,避免復習過程中單純的機械記憶和重復。因此,教師要在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針對有關內容進行合理變通,通過變換視角、重新組合,緊扣固有的內在聯系,通過主題、線索和歷史時空,設立全方位的知識情境,讓師生從煩瑣的、重復的復習中解脫出來。
3.利用地圖、視頻等再現歷史時空
通過歷史地圖構建歷史時空。比如,用歷史地圖顯示秦統一六國后秦朝的疆域,用歷史地圖和動態的箭頭展示柏拉圖游歷的路線,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了解具體的空間位置,如果只用語言描述柏拉圖到達什么地點,學生很難形成空間概念。適當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教材中的插圖主要有歷史人物畫像、歷史人物活動的畫面、文物圖、革命遺址圖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可忽視插圖的作用。借助歷史插圖不僅能再現歷史時空,而且能寓歷史的價值觀于其中。利用影視直觀再現歷史時空。為了增強教學的效果,可以利用視頻等現代多媒體手段進行一些教學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的知識是建構在歷史時空基礎上的,對歷史的認識必須從時空觀念的角度出發。學習過程中,唯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才能為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及人文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吳文文.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間觀念的培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8(12).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