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 要:課間休息期間,兩位學生走上講臺,友好地向我提醒:“老師,你的大衣帽子戴反了。”這件不經意的小事引起了對傳統教學理念的反思,認識到核心素養下新課改的關鍵是教師要樹立并實踐師生間民主平等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修養,來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新課改;師生;民主;平等
“叮鈴鈴……”提醒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正忙碌著關閉多媒體課件,只見兩位女同學笑盈盈地向我走來,羞澀而又難為情地對我說:“老師,你的大衣帽子戴反了。”聽了她倆的話,我先是一怔,頓時覺得渾身上下所有的血都涌向頭部,臉漲得通紅,心想“這下把人丟大了”,但轉念又一想“老師也是平凡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于是,我努力使自己鎮定下來,呵呵地笑著說:“是嗎?老師是個馬大哈,你們幫老師把帽子翻過來。”爽朗的笑聲和隨意的話語,立馬拉近了我和兩位同學的心理距離,她們也咯咯地笑著隨手將我的大衣帽子翻正,我很真誠地向她們道了一句:“謝謝你們。”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發生的這件事,我為自己在這場“突發性事件”中的應急表現而感到欣慰。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新課改前,性格內向而又拘謹的我很可能不知所措,最有可能的是板著老夫子的面孔,一本正經地親自把帽子翻正。我會在心里感激這兩位好心提醒我的學生,但我會深深地自責:“由于自己的疏忽,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但今天我沒有這么做,我的一個爽朗的笑聲,一句熱情的話語,學生一個隨手的動作,頓時拉近了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什么是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今天的這件事就是對民主、平等最好的詮釋。
靜下心來細想,要想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必須從自己給自己壘筑的“圣臺”上走下來,卸掉“圣人”的面具,還原成讓學生樂于接近、親和力十足的普通人。是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為什么在學生面前非要把自己包裝得十全十美呢?為什么把自己裝扮成永不犯錯、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呢?為什么不能敞開心扉,和學生談天說地,讓他們了解老師的所思所想,了解老師身上的優點、缺點,向學生展現一個真實的“自我”呢?
知識是沒有窮盡的。一個人即便竭盡自己畢生的精力與時間,也不可能通曉天下所有的知識。即使“勞其筋骨,空乏其身”,也不可能精通某一專業領域的所有知識。既然如此,教師為什么在學生面前竭力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無所不知的“學術權威”呢?為什么即使知道自己講錯了,還要有意識地掩飾、搪塞錯誤呢?
想來想去,教師之所以在學生面前不愿意表現真實的“自我”,還是被傳統教育理念牽絆,維護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完美形象。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在學生面前很矜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盡善盡美的一尊“神”。師生關系的定位是:為師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為生者,是虛心求教的蒙恩者。因為高高在上,就要有所謂的師道尊嚴;因為高高在上,就不容許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學生面前有一星半點的閃失。于是教師在學生面前,總愛隱藏自己的真性情,板著面孔,擺出一副威嚴的架勢,居高臨下地俯視自己的學生,要求學生唯命是從,唯師是聽。教師親手筑起了一堵無形的高墻,阻隔了師生間涓涓的情感細流。可想而知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不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只會按部就班記誦教材、筆記。
鑒于此,本人認為核心素養下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因為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出自由、寬松、愉快的氛圍,學生才可能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和外界強制力地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把每一位學生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鼓勵學生張揚個性,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燈,才能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才樂于從高不可攀的“圣臺”上走下來,來到學生中間,和他們平等對話、促膝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才可能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覺、主動、快樂地學習。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就要不斷完善自我,盡顯教師的人格魅力。一位稱職的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地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文化素養,而且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道德素養,使自己擁有廣博的興趣愛好、寬廣的胸懷、浩然的正氣,擁有負責、熱誠、寬容的優秀品質。只有這樣才會贏得學生的喜愛、支持和信任,才會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提高教學實效。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