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勇
摘要:指出了森林培育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但我國在森林培育行業的發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有必要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基于此,探討了近自然林業理念在森林培育中的應用,針對森林資源培育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應用的措施,希望對林業的未來發展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森林培育;近自然林業;應用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196-02
1引言
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引入近自然林業理念是一種發展趨勢,它是在人工培育已達不到人們對林業需求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其理念就是最大程度的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即盡量減少人造林,且多保留自然林,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盡管提出來近自然林業理念,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森林資源的破壞日益嚴重,而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正是在這種不可協調的矛盾當中,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越來越強,因此推動了森林資源的持續發展。
2近自然林業理念概念與特點
所謂近自然林業就是在采伐、培育以及建立森林資源期間,采用與自然林相似的方式,使得林木在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的環境中健康生長。進而達到保護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化的目的,推動森林資源健康發展。在近自然林業理念的前提下發展與培育新的森林資源,即采用與自然林相似的生長發育方式,達到自動更新的效果。在這一期間,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培育目標樹,進行嚴格的管理與培育。合理利用這一理念發展與培育森林資源,這樣可以有效促進森林當中樹木的健康自然成長,有效增強森林資源的穩定性,并且還能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蓄積,降低森林經營成本,提高森林資源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環境效益。
圍繞生態理念,接近自然、模仿自然,是近自然林業的主要特征。與以往的森林經營模式有一定差異,它注重從整體到局部,逐漸影響森林系統,注重發展森林系統當中獨特的自然特點,使得森林資源的培養更貼近自然條件的生長,從而實現推動森林資源持續發展的目的。在具體應用當中,近自然林業主要有以下幾種特點:第一,注重樹種間的混交,并且適當擴展闊葉林所占比例。這樣能夠很好的豐富其結構組成,增強生產力。一方面,注重闊葉林混交順應自然生長規律,還實現了森林物種多樣化,提高了其中植被群落的協調穩定;另一方面,推廣闊葉林可以很好的改善森林土質,提供大量的腐殖質。第二,注重因地適宜,增強自然力的使用水平。在自然更新的基礎上,綜合實際的原生植被分布情況,盡可能確保森林活動順應自然規律防止人工破壞,維護其原有的自然力。第三,注重單株撫育與擇伐利用,根據各棵樹的采伐時間合理進行撫株管理,進而增強森林資源的經營品質。第四,加強發展復層林結果。這是近自然林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能夠很好的提高森林的抗風能力,充分展現其防護水平,并且推動林內的自然競爭,實現持續生產。
3引入近自然理念的意義
3.1順應社會發展要求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對環境與自然的破壞力越發嚴重,盡管人們已對恢復自然生態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在具體實施期間還存在一些不足,在培育與恢復森林期間還是出現了諸多問題。人工林是目前森林培育最為主要的實踐項目,但由于對森林生態和植物生長理解不透徹,因此,人工林的生長受到了制約,而引入近自然林業理論便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在森林培育期間,通過分析與探討森林土壤、大氣以及生態,創造出一個與大自然相接近的森林生態系統,推動人工林的發展,對森林培育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心。
3.2學科發展必要
森林培育學科在我國已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其主要朝著林木栽培、森林保護以及病蟲害方向發展,通過學習地理學、環境學以及植物學等來豐富森林培育學科。在面對日益惡劣的生態環境,僅依靠森林培育學科所學來解決林業問題,收效甚微,因此引入近自然林業理論勢在必行。近自然林業理論為森林培育學科帶來了啟發,即根據自然規律培育森林,使其接近自然生長,進而有效推動森林培育學科的創新發展。
4森林資源培育現狀
4.1森林資源培育理念落后
在培育森林資源期間,培育人員需具備先進的培育理念,以此來指導培育工作。假如延續使用以往的森林培育理念,在進行森林培育期間,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這與我國目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相關政策規定相違背。但仍然有不少培育人員從根本上就不接受新的培育理念,保持傳統,沒有真正意識到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要進行培育和有效利用。
4.2森林生態保護制度落后
目前我國的森林生態環境保護還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為支撐,這也是制約森林資源培育工作發展的一大因素。長期以來,受傳統理念影響,對森林資源過度利用,致使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盡管制定了一些法律規定,但在一些細節方面,仍然不夠完善,導致一些與森林資源相關的工作難以有效實施。
4.3森林資源培育工作水平落后
不管是生態文明建設,還是植樹造林,都需要注重森林資源培育工作的開展。但綜合實際的森林培育工作現狀,仍然得不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即培育的樹木品種單一,在樹種選擇期間,并沒有綜合考慮樹種適宜的生存環境等,致使很多樹木再生長期間極易產生病蟲害,降低成活率。
5近自然林業理念在森林培育中應用的措施
5.1完善近自然森林培育體制
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引入近自然林業理念,就必須要有完善的規范制度作為支撐。主要涉及到:第一,針對我國的森林保護法以及森林法進行完善;第二,綜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和近自然林業理念制定法律法規。
5.2增強森林培育技術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在森培育期間引入近自然林業理念,還應該積極引用先進的技術。第一,培育技術的選擇,需綜合樹木的種類,以及當地的現實條件,合理選擇培育技術;第二,圍繞近自然林業理念,選擇與近自然林業理念相匹配的技術,進而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發展。
5.3采用近自然林業經營模式開展森林培育
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引入近自然林業經營理念,需要在森林培育期間應用近自然林業經營模式。第一,在應用該模式期間,積極采納其它地區的經驗與教訓,不能生搬硬套,需綜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第二,做好目標樹的培育,合理選擇培育以及采伐目標樹;第三,在森林培育期間,要盡可能的避免人工干預,使其貼近自然生長規律。
5.4著重培育目標樹
目標樹的培育就是在近自然林業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森林培育工作,它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成分也是核心部分。所以,在培育目標樹期間,首先要合理選擇目標樹,通常選擇生長良好、活力旺、價值高的樹木作為對象,且要均勻分布目標樹,使其具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及時處理掉影響樹木生長的外界因素;其次在培育目標樹期間,需做好目標樹的修枝工作,結合目標樹的種類確定修枝方式;再次在采伐目標樹之前,需提高進修建群更新,以有效促進新目標樹的生長;最后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采伐目標樹,防止在采伐期間破壞新幼苗,并且要合理培育與管理新幼苗。
6結語
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引入近自然林業理念,提高對森林培育的重視程度,是進一步完善與規范我國森林培育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可通過積極改善森林培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推動林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