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蕾
【摘 要】《管理學》課程旨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需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與廣度不足、課堂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共性問題。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嘗試性改革和創新,試圖通過對課前、課中、課后系列活動的設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全面提高課程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人才培養;共性問題;教學法;改革和創新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5-012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5.059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工商管理類本科教學應注重實現應用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即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旨在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管理技能和決策能力;綜合性即注重管理學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經濟學等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標準》同時還提出,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應注重培養“能夠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應同時納入課程設置中。《管理學》課程作為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應充分考量《標準》中提出的指導原則。
1 《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結合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的學情狀況和培養目標,《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基礎理論的高度理解和吸收。《管理學》課程為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教學活動,具有科學性、抽象性和實踐性。《管理學》課程內容涉及多學科領域,如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這對學生的課程內容的掌握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管理學》的課程教學需要化繁為簡,使得學生對繁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廣度的涉獵和深度的認知,較好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第二,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研究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最終目的是幫助解決實際管理問題,所以《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應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課程應充分考量培養應用型人才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如組織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等。
2 《管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目前《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學生缺乏學習能動性。傳統的《管理學》教學主要以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生與教師間的單向溝通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討能力較弱。
第二,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廣度。《管理學》課程內容綜合性和抽象性較高,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很多高校的《管理學》課程使用國外經典教材,其理論體系較完整,但其引用案例的時效性及與中國實踐的結合性較弱,這使得教師在授課中容易偏重于理論的講解,缺乏根據實踐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凝練與總結,難以激發學生對理論進行有深度和廣度的理解以及批判性的思考。
第三,課堂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傳統的偏重于教師理論講解的課堂容易使學生對課程內容興趣索然。另外,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技能的教學目標。
第四,理論和實踐脫節。《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最終是服務于分析和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和嘗試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是《管理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中的《管理學》教學對課堂有較大的依賴,缺乏給學生提供了解和解決實踐問題的機會和渠道。
3 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內涵
3.1 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理念的提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顯著特點是教師以問題為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PBL教學法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為五個階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匯報、反思與評價[1]。
體驗式教學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再現或情境模擬的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等,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設身處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并發展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的教學形式。
PBL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基礎理論和方法進行深度思考。但是,PBL教學模式缺乏實踐和應用的過程,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驗式教學法可以通過情景再現的模式深化課程的實踐過程,提升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但如果學生未對課程的基礎理論有較好的掌握,體驗式教學法可能流于“體驗”的形式,并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優勢。
3.2 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主要從兩個方面助力于《管理學》課程的授課效果。
第一,豐富了授課形式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以問題為導向的授課方式鼓勵了學生以探究問題的方式對《管理學》的基礎理論進行學習,體驗式教學法通過漸進式的實踐體驗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的熱情。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提升了《管理學》課堂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第二,提升了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給學生提供更多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進入到實際的管理環境中,模擬實際的管理操作。體驗式學習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學》的理論知識,更快地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不斷的實踐和體驗過程會使得學生對《管理學》的內容理解和應用具有創新性,有利于實現應用型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另外,學生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增加與教師、同學的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 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設計
PBL結合體驗式的應用設計包含教師和學生兩條主線。教師設計情境、指導過程、啟發思維、總結規律,學生體驗情境、覺察問題、分享收獲、綜合運用。兩條主線之間的步驟分別由提出問題、查找資料、小組討論和課堂匯報、知識內化整體聯系起來。最終,通過教學評價得到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反饋[2]。
4.1 課前活動設計
《管理學》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課前準備活動主要包括微視頻學習和在線小測。
課前微視頻由一系列十分鐘左右的課前啟發性在線短視頻組成,由授課教師提前準備,主要通過在線學習app、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媒介發布。課前微視頻內容多樣,包括企業管理現狀探討、熱點問題評論、管理人員訪談等。課前微視頻服務于授課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旨在引發學生對視頻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思考并將這些思考帶入課堂。
在線小測穿插在視頻中或放置在視頻后,以與視頻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
課前微視頻學習和在線小測使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延伸至課前,增加了學生對接下來要進行的授課內容的體驗性和思考性,提高了學生課前準備的有效性。
4.2 課堂活動設計
《管理學》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課堂活動主要由案例講解和小組討論構成。
案例講解是教師根據學習目標,以實際的、具有鮮明代表性的企業為例,從其成功或失敗的典型事例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3]。案例的選取遵循典型性和較高的體驗性和代入性的原則,增加學生的興趣并使之能較快進入到案例的情境。
教師在案例講解中需要注意設計相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案例中影響決策的主要要素、解決問題的一攬子方案、最佳方案的確定、對其他企業的啟示等。真實的案例往往具有復雜性,教師在案例講解中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甄別出案例中關鍵點和疑難點,運用相應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案例講解增加了學生對課程的體驗性和覺察性,在此過程中學生體驗了實際的管理情境、覺察了相應的理論點。
小組討論是在相關課堂內容講解完成后,教師提出實際問題由學生根據掌握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問題解決的課堂活動。這部分活動通常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不同的學習小組會在課堂中就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匯報和辯論。在此過程中,學生較好地完成了知識的吸收和內化,也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和分享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4.3 課后活動設計
《管理學》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課后活動主要由學術沙龍和企業考察構成,這部分活動需要學生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儲備,因此一般安排在學期的中后期開展。
學術沙龍是寄托于“沙龍”這一形式的學術研討活動,旨在給學生提供自由討論和交流的平臺,是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中重要的活動。學術沙龍包含若干個不同的主題,主題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確定,一般為管理學熱點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在確定相應的主題后,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獻的查閱和問題的討論。小組成員的人數應控制在5-8人,成員間分工清晰、技能互補。學術沙龍經過精心的課后準備,最終以小組展示和討論的形式在課堂集中呈現。教師在學術沙龍開始時擔任“主持人”的角色,實施主題的背景介紹、調動活動氛圍[4]。在學生進行主題展示和討論時,教師角色轉換為“傾聽者”和“引導者”,傾聽和記錄學生多樣的觀點和想法,引導學生踴躍進行討論。在主題討論結束后,教師回到“主持人”的角色,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和點評。
5 結語
管理的問題具有相當大的復雜性,當組織處于不同的時間、地域、社會制度、法律文化背景下,解決管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都可能大相徑庭。《管理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為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科學性與實踐性是學科的主要特征。《管理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管理學》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其授課方法需進一步改進,授課效果需進一步提升。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通過課前、課上、課后的系列教學活動的設計,改變傳統《管理學》授課模式中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局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之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PBL結合體驗式教學法是《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宋軍,程煉.MOOC平臺下的大學英語PBL翻轉教學模式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5(05):136-140.
[2]喬玉玲,郭莉萍.PBL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30):58-60.
[3]李季鵬.體驗式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10):59-60.
[4]吳宏梅.淺談學術沙龍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改革方案[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02):43-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