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提出立足整體,用好單元導讀;概覽全文,培養(yǎng)概括能力;品詞析句,領悟?qū)懛ㄌ攸c;遷移運用,訓練表達能力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掌握學習方法。
【關鍵詞】閱讀能力 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教學 學習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A-0057-03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指出:這些年的課改為了防止應試式的反復操練,提出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導致如今的語文教學又出現(xiàn)另一趨向——知識體系被弱化。很多教師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結果教學梯度被打亂,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得不到落實。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語文知識的教學,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呢?下面筆者以自己執(zhí)教的《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片段為例,探討這一話題。
一、立足整體,用好單元導讀
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于系統(tǒng)論教學的思想,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
【片段一】緊扣單元,導入新課
1.教師揭示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2.師:讀書要學會讀課文,還要學會讀單元導讀、標注和課后問題,尤其是單元導讀。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本單元的單元導讀。(出示單元導讀,引讀)
師(小結):單元導讀不僅提示了單元主題,還提示了單元的學習任務。今后的學習中,大家要學會讀單元導讀。
3.師:《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述的是外國風光、異域文化,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去威尼斯走一走,看一看。
【分析】單元導讀是教師對本單元課文實施教學的一個重要依據(jù),要讓其“為我所用”,需要教師立足單元整體,教給學生讀單元導讀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快速地了解單元的內(nèi)容、明確單元的學習任務。
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教材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xiàn)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教學本組第3篇課文《難忘的一課》時,也可以緊扣單元導讀導入: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jīng)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那是一段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我們不會忘記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屈辱,我們不會忘記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時堅強不屈的聲音。(課件隨機出現(xiàn))那么,在70多年前的臺灣省,一節(jié)怎樣的課讓作者難以忘懷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臺灣省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看看這——《難忘的一課》(生齊讀課題)這樣立足單元整體,以學生熟悉的課文內(nèi)容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快速進入情境,為下文深入理解課文作鋪墊。
又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描述了人們過節(jié)的情景。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學習要求,以“了解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一些習俗,了解人們是怎樣過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為任務驅(qū)動,將課文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立足整體,用好單元導讀,有利于教師整體引領單元語文知識教學,凸顯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性。
二、概覽全文,培養(yǎng)概括能力
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學生讀懂文章,在這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判斷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注重讓學生感悟、體驗,忽視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會導致學生在概括時無重點、用讀課文替代、概括太簡約、不涉及課文要點等。
本課教學,在預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要點概括主要內(nèi)容、串聯(lián)詞語復述課文,就能讓學生掌握概括課文、復述課文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概括能力。
【片段二】概括內(nèi)容
1.師:課前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誰來說說:圍繞威尼斯的小艇,課文著重寫了哪些內(nèi)容?
(生自由發(fā)言,師相機板書要點:小艇外形獨特、船夫技術高超、人艇關系密切)
2.師:像這類的文章,我們可以依據(jù)要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桌互說、指名說)
3.引導發(fā)現(xiàn)
(1)師:這是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三種不同概括,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生讀)
(2)師: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名說,引導生發(fā)現(xiàn):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4.師: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既要抓住要點,又要注意語言簡潔。
【片段三】復述課文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會讀這些詞組嗎?(出示有關詞組,讓生同桌間接力讀)
師:能把這些詞組連起來復述一下課文嗎?
(師示范串聯(lián)第一行的詞組—同桌互說第二、三行詞組—指名將全部的詞組連起來復述課文)
師:抓住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記住關鍵內(nèi)容,能讓我們輕松地復述課文。如果能夠把詞連起來說一段話,說明你已經(jīng)理解這些詞了。(附板書:抓住關鍵詞)
【分析】語文課程標準對于第三學段敘事性課文閱讀教學明確提出,要指導學生進一步提升整體感知和概括的能力。本課只有第4自然段有明顯的中心句——“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其他段落沒有。引導學生采用“抓要點”概括主要內(nèi)容、“抓關鍵詞”復述課文,能夠降低難度,使學生把思考與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概括能力。
語言有意義,其意義存在于語言的邏輯關系之中。概括能力的訓練是邏輯思維的訓練,概括的過程是抽象概括能力的運用,這是一個復雜的思維訓練的過程。抓住要點概括主要內(nèi)容、抓住關鍵詞組復述課文,既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印象,又能讓學生關注表達方式的選取與調(diào)用。在這一過程中,既落實了語文知識的教學,又指導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實現(xiàn)了語言的重新建構與運用。
三、品詞析句,領悟?qū)懛ㄌ攸c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達力。只有當閱讀教學的目標轉向“語言形式”的學習和運用時,教學內(nèi)容才會隨之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樣,學生才能收獲“語言”、收獲“方法”,最終成就語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片段四】品味小艇外形的獨特
1.出示第2段,全班齊讀。
2.師:小艇的外形有什么特點?(生發(fā)言,師相機引導生理解“二三十英尺”是多長,并概括:有二三十英尺——長;有點像獨木舟——窄、深;像掛在天邊的新月——彎;仿佛田溝里的水蛇——靈活)
3.教師引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小艇外形的特點:說小艇長,是因為——有二三十英尺;說小艇窄、深,是因為——有點像獨木舟;說小艇彎,是因為——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說小艇靈活,是因為——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4.以小詩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通過朗讀再一次感受小艇外形的特點: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有點像獨木舟,像掛在天邊的新月,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5.對比、發(fā)現(xiàn)。
(1)師:誰能將“長、窄、深、彎、靈活”連起來概括說說威尼斯小艇的外形?(指名說)
(2)出示改動后的句子,男女生對比讀。
(3)師:作者的寫法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生發(fā)言,師引導生感受比喻的生動、形象)
6.師小結:原文通過數(shù)字及三個形象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的獨特。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文字——(齊讀第2段)
【分析】竇桂梅老師認為:教師要會清晰地辨別教材屬性,什么樣的文本就要還它什么樣的味道,要教出文本的特點。此片段教學抓住小艇的“長、窄、深、彎、靈活”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引讀、變成小詩美讀,品味小艇外形的獨特。最后,通過比較、變式關于小艇外形的寫法,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悟出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法的妙處。這樣的品詞析句,讓學生“得意”又“得言”:既對小艇外形的特點是什么了然于心,又對作者是怎樣把小艇外形特點寫清楚、寫生動的印象深刻。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隨著年段的增高,引導學生揣摩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寫作的方法不能再隱藏在課文內(nèi)容教學之中,要把學習語言表達、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落到實處。
四、遷移運用,訓練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不能滿足于學生獲得經(jīng)典、規(guī)范的語言,更要讓學生把學習過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并加以模仿遷移甚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能真正促進語言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設計基于文本語境的說、寫訓練。
【片段五】感受船夫技術的高超
1.出示第4段,全班齊讀。
2.交流: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船夫的駕駛技術呢?
(生發(fā)言,師相機點撥:船多時、擁擠時、極窄處)
3.師:這一段,作者從船多時、擁擠時、極窄處三個方面來寫,表現(xiàn)了船夫駕駛技術的高超。能找出這一段的總說句嗎?(標示“總—分”)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1)師:作者為什么只寫這三個方面呢?(生說)
(2)師出示句子:
師:我覺得這樣寫也可以,你們覺得呢?(生發(fā)言,師引導生感悟:選材要圍繞主旨)
(3)師小結:大作家確實了不起!緊扣主旨來選材,就能很好地從不同的方面來表現(xiàn)主旨。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中,也要注意學習這一點。(板書:選材扣主旨)
5.指導朗讀
(1)引讀:
船夫駕駛技術特別好。
船只很多,__________;
擁擠時,__________;
極窄處,__________
……
(2)學生齊讀第4段。
6.師:仿照第4段,抓住特點,從不同角度選材,說說一個場景(可以描寫下面的一個場景,也可以自定)。
場景一:他投籃的技術特別好。
場景二:出租車司機開車的技術特別好。
場景三:她繪畫的技術特別好。
【分析】“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船夫的駕駛技術?為什么只寫這三個方面?”此片段教學集中指向思維訓練,不再停留在“寫什么”的層面,而是直接指向“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引導學生在了解船夫技術的高超中,領悟選材要緊扣主旨的寫法,為表達做鋪墊。然后,讓學生仿照第4段,抓住特點,從不同角度選材,說一個場景。在教學中,筆者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范例作用,讓學生進行“緊扣主旨選材”的語文實踐。在短短的時間里,學生現(xiàn)場仿寫出了精彩的片段:“醫(yī)生的治病技術特別好。判斷病情的速度極快,求診的患者很多,他應對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病情多么嚴重,他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準確地找到對癥的藥品。遇到重病家屬無法控制情緒時,他總能用溫和或幽默的語言化解矛盾,安慰他們,使他們安靜。”“畫家的繪畫技術特別好。他畫得又快又好,無論是山水風景畫,還是人物素描畫,或是實物寫生畫,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不管有多么難畫,他總能靜下心來,揮灑自如,認真細致,從不馬虎對待。遇到畫錯的地方,他能巧妙地將錯就錯,總能完美無瑕地再補幾筆,讓一滴小墨點轉眼就變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黑貓。”……
讀課文就是研究別人寫的作文。從“模仿”開始學習,學生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種種寫作技巧。經(jīng)常如此,語文知識在多次運用中才會達到自動化,學生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語言。
語文課的目的是通過知識方法教學與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自由地讀寫。方法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抓住要點概括主要內(nèi)容、串聯(lián)詞組復述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總分構段、緊扣主旨選材的寫法開展隨文練習,注意了方法的指導、歸納、總結和運用。語文知識的教學必須加強,但“隨文學習”的辦法不能丟,教師心中有數(shù),就能在教學中想辦法落實。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能夠有效落實語文知識教學,就一定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作者簡介:羅旭芳(1976— ),女,福建永安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系廈門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思明區(qū)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理性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