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彥飛 郭立新 張小兵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家決策心理有別于傳統經濟時代,且極其復雜,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家行為與企業行為。通過對江蘇、浙江等地201位企業高管開展問卷調研,最終獲得161份有效問卷。實證研究發現,企業家決策信心、風險偏好、創新能力都對企業創新行為有顯著的的影響,其中決策信心影響力度最大。
關鍵詞:網絡環境;決策信心;風險偏好;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行為
一、引言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進一步強化了互聯網經濟與文化功能,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7.72億,普及率高達55.8%,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信息是決策的依據,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手段、速度的快速變化,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決策環境。企業家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和企業家,既是企業與市場信息主要傳播者,也是制造者,其在傳播與制造信息的過程中,無時不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影響,基于個性心理特質的選擇性信息無疑會影響企業的各類創新行為。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家決策心理有別于傳統經濟時代,且極其復雜。2015年8月6日的《中國企業家網》的調查顯示,85%以上的被調查者無法明確判斷企業家心理與企業行為的關系?,F有文獻主要基于“原子”視角研究了企業家個別決策心理因素(如,過度自信)對企業行為的影響,較少考察多種決策心理因素的復合作用。而且,企業決策機制還是一個學習和認知的過程,團隊沖突與溝通程度等中間機制不僅影響到企業家的戰略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也影響到戰略決策執行能力與效果,從而對企業創新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雖然也有極少文獻研究了企業家(或高管團隊)決策心理對企業行為有何影響的問題,但忽略了影響產生的路徑和機制,尤其缺乏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對企業家復合決策心理特征與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因此,現有研究無論從理論完善和精細程度還是從指導實踐的有效性來看,皆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研究可能具有一定的價值,就理論價值而言,對企業家決策心理的研究,可以厘清企業家決策心理的微觀結構,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哪些決策心理如何以及為什么影響了企業戰略決策過程和企業行為。就應用價值而言,可以幫助企業家從如何不斷提高企業戰略決策質量和促進企業成長的角度,構建一種相對穩定的復合決策心理標準,將使企業家有效地防范因采取單一標準而導致的決策認知偏差的產生,從而提高決策質量。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管理學家西蒙教授提出的決策理論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決策是一個企業家思考的過程,決策是一個以“滿意”為決策原則的心理過程。面對復雜的決策情境,企業家心理呈現不同的變化狀態。面臨決策環境而產生的決策心理,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家決策過程與行為。決策信心高的企業家面臨企業決策時,大都當機立斷,及時做出反應,解決迅速。企業創新行為具有一定風險,創新主體要承擔巨大的壓力,面臨可能的失敗,自信心必不可少,企業家決策信心會對員工的自信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擁有較高信心的企業家通常都能坦然面對多變而復雜的情境。與傳統情境相比,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獲取更方便快捷,更需要及時、大膽做出決策。決策信心一般的企業家大多更愿意深謀遠慮,考慮所有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而做出決策。而決策信心低的企業家則在面臨決策時,更偏向于選擇風險最小的方案,不太愿意承擔風險,對于企業創新的進程也會相對緩慢。在網絡環境下,可預見的決策風險會增加,企業間的競爭環境也會更劇烈,這種類型的企業家會更愿意通過降低風險的方式來確保自己在行業內的市場占有率,不愿意冒更大的風險。同時,信心低的企業家對自身決策的信心很低,不認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與其冒著風險而獲得更大的收益,更傾向于保守前進,甚至固守成規,不愿前進。因此,當企業家對于自身的決策信心更高時,更有利于企業的創新,故提出假設:
假設1,網絡環境下企業家決策信心對企業創新行為有正向影響
風險偏好是指為了達成最終的效果,企業在擔負風險的類別、嚴重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立場。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企業家們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所表現出的看法、傾向就是其風險偏好的具體表現。對于風險的接受程度決定了企業家可以接受的創新程度。風險偏好程度可以分為追求、中立、規避三種類型。追求風險的企業家更愿意挑戰高風險、高回報的決策,對于企業的創新行為有更高的接受能力。對于偏好中立的企業家,追求“中庸”思想,既不愿意為了高回報而承擔高風險,也不愿意為了降低風險而減少利潤,會擇中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風險程度,對于企業內較大型的創新行為會更猶豫,寧愿通過較小的創新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對于偏好規避風險的企業家來說,偏向于最小風險的決策,寧愿放棄較大的利潤也要減少風險的產生。對于會產生風險的企業創新行為,大多會呈否定態度,以維持現有的穩定狀態。網絡環境下,企業家所面對的風險更多,所獲得的利益也會更多,追求風險的企業家會更愿意在網絡環境下經營自己的企業,也會因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和市場。追求中立的企業家在網絡環境下對于風險的掌控根據企業家的個人能力而有所不同,能夠較好掌控風險的企業家在行業內會有更高的收益,反之則會漸漸衰落。而傾向于規避風險的企業家在網絡環境下會更難決策,對于企業創新所產生的風險無法合理處理,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做出假設:
假設2,網絡環境下企業家風險偏好對企業創新行為有正向影響
企業家創新能力是企業家對于未來企業甚至行業發展的精準預測,是企業家自身能力的核心。創新能力包括企業內部制度、技術、觀念等的創新,企業家的創新能力越高,不僅可以對企業的創新提供不小的幫助,對于公司內部的創新接受程度會更高,更愿意接受通過企業創新來幫助企業發展。相比在傳統環境下,網絡環境下的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直觀快速的感受到消費者對于企業的產品的反饋,對于市場的了解和企業自身缺陷的了解會更全面,企業家也會更有針對性的進行一系列的創新,企業家的創新也會更有價值,對企業的創新也會更有幫助。對于企業家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企業家通過網絡了解更全面的創新技術和創新制度,對于企業內部的創新有一定詳細的制度和鼓勵機制,也是對企業員工創新的豐富和激勵。尤其是以網絡為主要銷售渠道的企業,企業的創新尤為重要,網絡的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必須創新才能維持企業的發展。
在網絡環境下,創新能力低的企業家對于企業內部創新的接受度不高,不愿意接受企業員工所提出的創新方案,對于企業的創新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即使在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的條件下,也不能夠很好的利用,對于企業創新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即使能夠幫助其改良,卻不能夠做到創新。對于企業家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的幫助也不會很大,甚至沒有幫助。基于此,提出假設:
假設3,網絡環境下企業家創新能力對企業創新行為有正向影響
三、實證研究
(一)數據獲取與變量設計
本研究所需要的數據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問卷的編制建立在對相關文獻梳理的基礎上,熟悉企業創新與企業家決策心理的相關性研究,并且將這些文獻置于網絡環境背景。為保證問卷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對問卷進行了設計、反饋、再設計。研究主要通過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于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使用電子郵件發送、微信等社交軟件發放、紙質稿填寫等方式發放了問卷,其中包括了電子問卷151份,紙質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161份。調查對象包括創業大學生、各類企業高管等,涉及江蘇、浙江等地區。
問卷主要涉及五個變量:企業網絡行為、企業家決策信心、企業家風險偏好、企業家創新能力以及企業創新行為。對于企業網絡行為,我們通過“企業沒有接入互聯網”、“企業僅有自己的辦公信息系統、“企業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商務活動”這三個題項來衡量。企業家決策信心是通過“當決定做某事時,我相信自己肯定能做好這件事”等五個題項來進行衡量。企業家風險偏好通過“我很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等五個題項來進行衡量。企業家創新能力通過“我喜歡嘗試不同的方式以達到目標”等四個題項來衡量的。企業創新行為通過“我們經??紤]能夠用新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等四個題項來衡量的。研究采用了李克特(Liker t)七點量表(如“1”代表“完全不同意”、“7” 代 表“完全同意”)。
(二) 信度與效度分析
整體問卷的α信度系數為0.881,在0.8以上,問卷的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用 Kaiser-Meyer-Olkin 方法,得到企業家決策心理的KMO 值為 0.744? (χ2=298.837.431,6df,p<0.001),企業創新行為KMO 值為 0.798 Cronbachs alpha 值為0.891(χ2=328.610.,6df,p<0.001),表明量表具有較高有效性。
(三)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4的spss結果顯示,各主要變量之間均呈現顯著的相關性,以網絡環境與決策信心、風險偏好、創新能力和企業創新行為為例,相關性分析顯示:網絡環境與企業家決策信心的相關系數為0.251,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網絡環境與企業家風險偏好的相關系數為0.196,在0.01水平(雙側)上呈顯著相關,網絡環境與企業家創新能力的相關系數為0.183,在0.01水平(雙側)上呈顯著相關。網絡環境與企業家創新能力的相關系數為0.315,在0.01水平(雙側)上呈顯著相關。
(四)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是一種分析現有數據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兩個或多個變量間是否具有相關性、相關的方向與強度,并建立數學模型以便于查看所分析的變量來推斷研究者所要研究的變量。回歸分析是建立因變量y與自變量x之間關系的模型。與相關性分析有一定的差異。相關性分析著重的是現象之間是否有關、相關的路徑和緊密程度,而回歸分析則著重于分析現象之間相關的具體方式,明確其因果關系,并創建數學模型來展示其具體關系。因此,為了詳細了解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家決策心理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對企業家相關決策心理要素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回歸分析。
根據假設1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網絡環境下企業家決策信心與企業創新能力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設置企業創新能力為因變量(y),設置企業家決策信心及企業網絡環境為自變量(x)進行回歸分析。
spss結果顯示,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網絡情況(x)滿足y=0.288*x+0.445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28<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家決策信心(x)滿足y=0.584*x+0.445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34<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
spss結果顯示,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網絡情況(x)滿足y=0.397*x+0.379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25<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家風險偏好(x)滿足y=0.551*x+0.379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29<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
spss結果顯示,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網絡情況(x)滿足y=0.369*x+0.985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45<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企業創新行為(y)和企業家決策信心(x)滿足y=0.419*x+0.985的線性相關。變量標準誤差在0.049<0.1,說明y與x的回歸偏差較小。
四、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家在受現今網絡環境的影響下,決策心理對于企業創新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從相關性分析角度來說,企業家決策信心、風險偏好、企業家創新能力三個因素中,企業家決策信心對于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最顯著,影響系數為0.584;其次是企業家風險偏好對于企業創新行為,影響系數為0.551,最后是企業家創新能力對于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影響系數為0.419。由此可以得出,以上研究的三條假設均成立,企業家決策信心、風險偏好和企業家創新能力對企業創新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01).
[2]唐全方.簡析企業家的決策心理與影響因素[J].學理論,2015(10).
[3]Zhongliang Yue.Extension of TOPSIS to determine weight of decision maker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with uncertain information[J].College of Science,2012.
[4]宗文,李晏墅,宗盟. 組織心理視角下企業創新決策機理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1(03).
[5]葉映華,梁文倩.大學生創業者的決策邏輯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創業早期階段的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6(03).
[6]楊峻峰.試論領導干部決策心理及影響因素[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1(04).
[7]施麗芳,廖飛.創新政策的不確定管理效應與創業企業創新行為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7(02).
[8]汪建,趙馳,周勤.基于創新驅動的企業成長研究綜述[J].江蘇社會科學,2012(04).
*基金項目:2017年教育部規劃基金“家庭期望、創業決策與新創企業成長:影響機制及實證研究”(17YJA630084);2018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創新創業研究中心”(2018ZDJD-B013)。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商學院)